當小孩子難以抑制內(nèi)心的迷茫和惶恐,急匆匆問爸爸媽媽“人為什么活著”的時候,他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別胡思亂想。”
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
by 林欣浩
■前言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這句話,我們沒聽過一千遍,也有一百遍了。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小孩子難以抑制內(nèi)心的迷茫和惶恐,急匆匆問爸爸媽媽“人為什么活著”的時候,他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別胡思亂想。”
當大學生在宿舍里如饑似渴地閱讀康德、黑格爾,想從中尋覓一絲真理的時候,他或許會被打球回來的同學們迎面嘲笑:“又裝×呢?”
當酒桌上的朋友們都在談汽車房子情人孩子今年我去了巴厘島的時候,某人卻興致勃勃地大談他最近讀叔本華的心得,他換來的,多半是滿桌審視異類的目光。
咦,我們不是號稱“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嗎?為什么到處都回蕩著對思考者的排斥和嘲笑呢?
當我們不斷追問“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宇宙的本質(zhì)是什么?”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覺得我們是愛思考的聰明人,只會覺得“你這個人好怪”。
可是對不起,這個世界上的怪人還不止我一個。歷史上,有很多聰明人也思考著上述“怪問題”,而且想得要比我們深刻得多。
他們就是哲學家。
學哲學有什么好處呢?
有時我們會問:“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終有一死,我該做點什么才對得起這唯一的一生,才算沒有白活過?”
這些問題很重要,是決定人的一生該怎么活的大問題。我可不可以不聽從長輩和課本的灌輸,自己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呢?
可以,哲學就是來干這件事的。
我們這本書,就要把“追問人生意義”當作最大的目標。
不過您別著急,我們一開始先不討論這個問題。研究哲學必須要先學習整個哲學史。在本書的前半段,我先講講輕松的歷史故事,等您精神放松了,我們再開始討論有意思的哲學問題。
■形而上學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形而上學”,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是用理性思維去研究那些能統(tǒng)一世間一切問題的“大道理”。就像笛卡爾希望的那樣,要尋找到一個能高于客觀世界、統(tǒng)領(lǐng)一切事物的真理。比如世界的本質(zhì)是什么樣子的啊、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啊之類的問題。
有一些相信中醫(yī)、相信陰陽五行的朋友在批判西方科學的時候說:“西方科學都是在支離破碎地理解世界,我們中國的陰陽五行不同,是從整體的角度理解整個宇宙,你們西方人不懂的!”
其實呢,西方人也從整體角度研究宇宙,這門學問就是形而上學。
還可以這么理解形而上學。
很多小孩喜歡不停地問家長“為什么”,讓家長不勝其煩。其實,這個“為什么”的游戲玩到最后,追問的往往就是形而上學的問題。
舉個例子。
小孩問爸爸:“我為什么要上幼兒園啊?”
爸爸回答:“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照顧你呀。”
“那爸爸媽媽為什么要上班啊?”
“因為爸爸媽媽要掙錢啊。”
“那爸爸媽媽為什么要掙錢啊?”
“掙錢了才能買吃的啊。”
“那為什么要買吃的啊?”
“有了吃的,人才能活啊。”
“人為什么要活著啊?”
一般問到這種地步,家長就準備打人了,對吧?
可是,家長要打人并不是因為孩子無理取鬧——求知怎么能算是無理取鬧呢?而是因為家長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惱羞成怒了。因為孩子最后問的“人為什么活著”的問題,正是形而上學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加繆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研究“人為什么不自殺”,其實就是在研究“人為什么活著”。你看這孩子一下子就提出了一個最根本的哲學問題,一般的家長怎么可能回答得上來呢?
再舉一個例子。
剛才說的“為什么要上幼兒園”是一個社會科學問題,類似地,不斷追問自然科學的問題,最終也會通向形而上學。
比如小孩問“太陽為什么會每天升起落下”,家長可以用牛頓力學來解釋。但如果小孩進一步問:“為什么太陽要遵守牛頓力學?”這時候家長就又要打人了:“太陽不遵守牛頓力學還能遵守什么啊?這是什么破問題啊?”
實際上,小孩這里問的又是一個形而上學問題:為什么物理學規(guī)律是普世的?我們?yōu)槭裁聪嘈旁诘厍蛏蠙z驗有效的力學原理,宇宙萬物都會遵守?甚至于為什么我們相信,那些我們沒有觀測到的宇宙天體,也會遵守同樣的物理規(guī)律?我們哪里來的這自信?
這個問題再繼續(xù)追問下去,就是在追問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世界的本質(zhì)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世界的本質(zhì)是物理定律還是我們對物理定律的信念?
回答這些問題都是形而上學的任務。
本文選自《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
——史上最嚴謹又最不嚴肅的哲學史
作者: 林欣浩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