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生活家:蘇東坡
文 | 物道
一輪皓月當(dāng)空,江面遼闊,石壁上映襯出清冷的光。有幽揚的蕭聲和著歌聲傳來,夜色中,獨見一葉扁舟從遠(yuǎn)處徐徐飄來。船頭上,一人負(fù)手而立,良久無言。他正是四十三歲的蘇軾,從“烏臺詩案”中撿回一命后,被貶到了相傳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黃州。
最文藝范的吃貨,吃遍全天下
提起蘇軾在黃州的故事,除了前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必不可少的是他的東坡肉。蘇東坡是個大吃貨,不僅愛吃,還愛鼓搗各種美食的做法。他做的豆粥“軟如酥”,蒸的魚香滑可口,還留下許多以他名字命名的佳肴,如著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等等。
他把各種山珍野味寫進(jìn)詩詞里,一派活色生香。他說春天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下一句卻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相傳蘇東坡吃了河豚肉后說“也值得一死”。
他嗜豬肉如命,專門做了一首詩《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是說用白水煮豬肉,而非現(xiàn)在的紅燒做法。做竹筍燒肉時,他寫“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一下子拉高這道菜的逼格。
蘇東坡愛喝酒,還懂釀酒,自創(chuàng)“羅浮春”、“萬家春”等美酒。但是他酒量不行,他說“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五合差不多就是半升,他卻一天都喝不完。但是每次有客人來,他卻一定要置酒,因為每次看到別人飲酒,蘇東坡覺得自己心中也“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于客”。他看著別人喝酒,心中比別人更覺得酣甜,至情至性之極。
蘇東坡一生被貶四次,外加各種外調(diào),換作別人,估計已經(jīng)絕望得沒有人生了,而他卻心理強(qiáng)大到貶哪里玩哪里,玩到哪里吃哪里,絕對是游記玩家的鼻祖。比如被貶黃州,他便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貶到惠州,他要“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路貶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別人都覺得民風(fēng)不開,苦不堪言,而他卻說“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這種風(fēng)花雪月時時好,他鄉(xiāng)無處不故鄉(xiāng)的勁頭,完全不遜色于今天漂在大理麗江的文藝青年們。
明明可以靠才華,他卻要搞笑自黑
雖對生活如此精致講究,但其實蘇東坡詼諧頑皮、自黑功力卻是一流的。流傳最多的故事就是他經(jīng)常去“欺負(fù)”佛印和尚,卻老被將了一軍。比如他指著啃骨頭的狗,打個啞謎是“狗啃河上(和尚)骨”,誰料佛印扔了一把題有蘇東坡詩詞的扇子到河里,回他個“水流東坡詩(尸)”,兩人大笑。
有一次蘇東坡戲謔佛印“禪師像狗屎”,佛印回他說看你像佛。蘇東坡以為這次自己贏了,直到蘇小妹提醒他,佛印是指自己心中有佛,所見皆佛,而相比之下蘇東坡的心中卻不知裝了什么,想想真讓人捧腹。雖每次都輸給佛印,但蘇東坡卻不亦樂乎。
他在黃州寫下的《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通篇跌宕起伏,恣肆豪邁。他卻說自己的字是“石壓蛤蟆體”,像被石頭壓著的癩蛤蟆。再看他的《寒食帖》,確多呈橫偏,略向左傾,不禁讓人莞爾。他把自己的學(xué)問比成豬肉,“……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說豬肉美味又管飽。不過東坡這么愛豬肉,這也不算自黑了。
林語堂曾在《蘇東坡傳》里說,“元氣淋漓富有生機(jī)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提起蘇東坡,大多數(shù)人都會微笑。因為他像身邊一個有趣的朋友,有個性卻會藏鋒,有生活情趣,這或許就是千年來人們都會喜歡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