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看《解憂公主》,分析匈奴為何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


▌特別聲明:

文中所持觀點,不代表溯古追風立場;

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

如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與我們聯系。

投稿、合作、版權爭議,歡迎勾搭微客服:thexrock (1150728290)



【溯古追風】小古說:

最近央視熱播劇《解憂公主》,再一次把我們的視野拉回到了“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昭宣中興時代。解憂公主,一位政治和親的犧牲者,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坎坷?小編特分享本文給大家。




匈奴為何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



據《漢書。烏孫傳、匈奴傳》等史料記載,漢昭帝末年[公元前74年],匈奴對烏孫大舉進攻,奪取烏孫東部許多領地,并屢屢向烏孫王施壓,逼迫交出解憂公主,烏孫的危難局面持續四年之久,直到漢宣帝即位后聯合烏孫出動二十萬大軍打敗匈奴方才解除。


從公元前14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流域后,到公元前74年漢昭帝末年匈奴對烏孫大發淫威,咄咄逼人,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昭帝四帝時代的六十余年間,烏孫從未與匈奴發生過任何戰爭沖突,匈奴為何要對烏孫發動大規模戰爭呢?


從公元前101年解憂公主出嫁烏孫,到漢昭帝末年,歷時17年,似乎解憂公主與匈奴并沒有什么交往,何以招致匈奴對她恨之入骨、不堪容忍呢?史料中沒有交待匈奴對烏孫發動這場戰爭動用多少兵力,對這場戰爭根源的交待也是寥寥數語、一筆帶過。似乎這場戰爭來的莫名其妙。


仔細閱讀《史記》和《漢書》有關烏孫、匈奴、漢朝三國之間的三角關系,不難看出這場戰爭的內在根源,也有助于加深理解解憂公主的歷史貢獻。


一、烏孫與匈奴的恩怨關系由來已久


匈奴崛起之前,左右都有強鄰,直到秦朝時期,還是“東胡強而月氏盛”。東胡分布于西拉木倫河流域與老哈河流域。月氏則分布在河西走廊,以及寧夏、甘肅一帶,西至阿爾泰山,東至河套。烏孫則是匈奴西邊小國,游牧于敦煌一帶,與月氏相鄰。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則為希臘人種的塞人所屬游牧部落。


匈奴冒頓單于殺父奪位之前曾在月氏為人質,可見那時的匈奴也是臣服于月氏的。史料記載最早的烏孫王名叫難兜靡。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月氏攻滅烏孫,昆莫(王)難兜靡被殺,亡國后的烏孫,地為所占,可能出于烏孫人與月氏人的姻親關系,部眾紛紛逃往、或遷徙到今哈密、巴里坤、吉木薩爾、烏魯木齊、瑪納斯一帶游牧,王子獵驕靡由傅父布就翎抱著逃奔匈奴,受到冒頓單于祖孫三代的養育。據張騫所述,獵嬌靡的身世極為傳奇。傅父布翮侯帶著他逃亡途中,為了覓食,將他藏在草叢中,回來后發現狼在給他喂奶,還有烏鴉銜著肉在身旁盤旋,以為他是個神,冒頓單于也很喜歡他,就將他撫養成人。據冒頓單于給漢文帝的國書記載,匈奴收烏孫事在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


冒頓單于東敗東胡、西逐月氏,南滅樓煩、白羊,北服丁零、堅昆等部,西南與羌人相接,東南與漢朝對壘。從那時起,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鄰的26國皆為匈奴屬國。獵嬌靡長大后,長得偉岸英俊,單于見他已近成年,便多次令獵驕靡率兵征戰,且屢立戰功,于是又將當年一起逃到匈奴的烏孫民眾交還給他,令其鎮守匈奴西部邊境。當在老上單于晚年。


老上單于[前174---前160]即位后,多次對月氏發動進攻,徹底擊敗月氏,并殺死月氏王,老上單于還拿他的頭顱當酒壺。向西逃竄的大月氏人擊敗天山以北的塞人,占據其地。塞人南遷,分散到帕米爾一帶以及克什米爾以南、以西各地。


軍臣單于[前140—前126]在位時,獵嬌靡的勢力壯大,親自請求單于允許他替父報仇,在匈奴部分部落的幫助下,獵嬌靡向西進攻大月氏人,大月氏人再次潰逃,王后和王子率眾逃往西南的阿姆河流域。他們雖然被匈奴打得潰不成軍,但在拼命爭取生存的心理支撐下,卻使得他們在分散割據的康居人面前,乃至強盛一時的希臘人面前表現得勢不可擋,大月氏人順利穿過錫爾河,進入康居人的領地,不久又奪取了原屬于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的部分領土,在阿姆河上游一帶重建了大月氏國。獵嬌靡則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盆地重建了烏孫國,立都于赤谷城(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東南別迭里山隘西北的伊什提克)。獵驕靡立國于伊犁河流域及西天山廣大地區后,融合了原住民塞種人和大月氏余眾,開始重寫該國六百多年的歷史。


獵嬌靡重新建國后,不肯再去匈奴王廷朝會,軍臣單于發兵攻打烏孫,結果屢屢戰敗,便認為烏孫王是個神人,只好對他采取約束、牽制的辦法,不再攻打烏孫。烏孫人幫助匈奴打敗了月氏人,并與匈奴有著傳統的通婚關系,匈奴也把烏孫視為盟友。


二、解憂公主的才干給烏孫和西域帶來全新的局面


在匈奴人看來,漢朝初期的皇帝從高祖劉邦,到惠帝、文帝、景帝,都是些只會和親進貢,乞求茍安的孬種皇帝。由于政治經濟實力不足,對于匈奴的侵擾威脅,漢朝歷代皇帝無力反擊。只有到漢武帝時期,國家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生產得到長足發展,財富有了大量積累,才決定對匈奴反擊。


然而,西南夷問題的解決相對容易,匈奴卻以其騎兵的優勢,忽聚忽散,出沒無常,經常發動對漢朝的掠奪戰爭,使得漢朝防不勝防、驅之更難。和親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年輕氣盛的漢武帝不顧一切困難,毅然決然的對匈奴發動大規模反擊。即使這時,漢武帝也想找一個同盟者來共同對付匈奴。當時漢朝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中了解到以前匈奴破月氏和月氏西遷的情況,又風聞月氏怨恨,相與人聯合攻擊匈奴。因此漢武帝就招募自愿出使月氏的人,張騫應募,于公元前138年取道隴西前往。張騫出使大月氏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卻給漢武帝提供了西域的情況,為中西交通奠定了基礎。聯合月氏不成,漢武帝又想聯合烏孫,于是重新起用因軍職罪而免為庶人的張騫出使烏孫。


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烏孫,獵嬌靡收了漢朝的厚禮,卻不想和匈奴為敵,但對漢朝派往西域各國的使者給與提供翻譯、引薦、護送等幫助。張騫提出出嫁公主給烏孫王,以求烏孫與漢朝聯手對付匈奴,烏孫也沒有答應。其中還有烏孫對漢朝一無所知,內部王儲爭奪激烈,以致國家一分為三,名義上由獵嬌靡統領的因素。張騫在烏孫泡了四年蘑菇沒有收獲,回國一年后便去世了。獵嬌靡從隨同張騫到長安的使者匯報中了解到漢朝的強大,又為西域各國紛紛與漢朝交往受到震動,這才在派使者入漢下聘,求娶公主,愿與漢朝結為親盟。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出三十萬大軍在馬邑布圍,企圖伏擊匈奴,結果功虧一簣。公元前130年,西南夷的大部分小國紛紛歸附漢朝,增強了漢武帝尋找機會與匈奴交鋒的決心。竇太后的去世,更使得雄心勃勃、氣吞八方的漢武帝放手大干。


漢朝經過30年的時間先后打通了河西走廊,占領了渾邪王故地,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移民實邊,修驛站、置亭障、立烽火臺,通渠開墾、加強警備,以保衛中西商道。西漢名將霍去病擊敗匈奴后,東胡烏桓依附漢朝,匈奴的左臂成為漢朝的同盟軍。匈奴則逐漸向西退卻,遷到外蒙古,漠南無王庭,匈奴對內陸的侵犯逐漸減少。到李廣利將軍二次西伐大宛凱旋后,匈奴不僅再不是漢朝的勁敵,連西域各國也紛紛爭相與漢朝交好。細君公主的出嫁烏孫標志著烏孫與漢朝結盟的成功,解憂公主出嫁烏孫不僅標志著烏孫與漢朝和親聯盟的繼續和加固,而且逐步顯現出匈奴喪失對西域36國宗主地位的新開端。


自從張騫死后,匈奴聽說烏孫與漢朝交往,便很惱怒,想攻打烏孫,但因匈奴在漢朝不斷的反擊下遭受重創,不敢再興戰事,便采取拉攏、牽制的辦法。烏孫對匈奴由于淵源的恩遇和姻親關系,既不想翻臉,更懼怕匈奴報復,故而對匈奴送上門的公主立為左夫人,而把細君公主立為右夫人。獵嬌靡“持兩端”的策略也使得匈奴放棄了進攻報復烏孫的打算。


烏孫與漢朝結盟后并沒有對匈奴構成領土威脅,依舊唇齒相依、常來常往。漢朝兩次出動大軍討伐大宛時期,烏孫也沒有積極配合,而是坐觀其變。細君公主病逝烏孫,烏孫王軍須靡向漢朝請求續娶漢家公主,漢朝將解憂公主出嫁烏孫,匈奴仍然采取拉攏、牽制的辦法,急急忙忙再嫁公主給烏孫王,烏孫王只得接受,而不敢拒之門外。


軍須靡臨終,由于匈奴公主和軍須靡所生的兒子年幼,只得把王位交給堂兄翁歸靡。可見翁歸靡只是個代理烏孫王。以烏孫習俗照例要娶先王的妻子,但是解憂公主出嫁軍須靡后并沒有生育子女,翁歸靡與匈奴公主卻生有一個兒子,名叫烏就屠,后來成為烏孫小昆彌。又可見匈奴與烏孫上層的姻親關系極為普遍,絕非只嫁過一個公主。匈奴這種用意深遠的對策給烏孫王位繼承留下很大后患。


漢朝與烏孫結盟以后,加快了漢長城的西延。到李廣利將軍討伐大宛凱旋后,漢朝把長城亭障自敦煌修到羅布泊,又在輪臺一帶駐軍屯田。匈奴自元封六年[前105]烏維單于死、兒單于即位后,進一步西遷,左方軍隊面向云中郡,右方軍隊面向酒泉、敦煌。今巴里坤一帶就是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所在地。而今準噶爾盆地南緣以北、以東都是匈奴右部領地,與烏孫相鄰。這些情形的變化對烏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鉗制。天漢二年[前99]后,漢朝與匈奴的幾次戰役打得都不理想,李陵、李廣利先后投降匈奴,漢武帝晚年內亂層出不窮,國力急劇下降,解憂公主有沒有生育子女,烏孫王位的繼承,烏漢聯盟的前景都存在很大變數。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人意料。解憂公主雖不是漢朝名副其實的公主,甚至和細君公主相比,與大漢天子的血親更遠,還是臭名昭著的反王劉戊的孫女,在漢朝權臣的眼里沒有什么地位。就是這樣一個匈奴人不屑一顧的解憂公主卻在烏孫越來越發揮出重要作用。


特別是解憂改嫁翁歸靡后,儼然處于王后的地位,史料中沒有交代解憂公主是右夫人,顯然匈奴公主處于失寵地位。軍須靡死,翁歸靡即位后,烏孫國內部原來一分為三的局面改觀為一統的國家,烏孫的人口和經濟都得到了迅速發展。隨著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代表公主在西域各國的外交活動,烏孫在西域的影響日益突出,烏孫上層和國人親附漢朝的思想深入人心,親附匈奴的勢力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在漢昭帝時期,漢朝逐步進入中興的時期,匈奴卻日趨衰弱,這時才感到烏漢聯盟的巨大威脅。


三、匈奴內訌中反對派與烏孫秘密聯絡、合謀,使得匈奴權貴們對烏孫日益怨恨


表面看來烏孫對匈奴似乎沒有任何沖突和威脅,解憂公主與匈奴上層也似乎沒有什么交往。但是,從公元前84年匈奴政變,壺衍鞮單于即位后,左賢王、左右谷蠡王密謀西降烏孫、謀取匈奴諸事看,烏孫上層人物與匈奴上層人物必然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聯系。


狐鹿姑單于在位時,烏禪慕率部東遷一事就可看出一些端倪。烏禪慕本是居于烏孫與康居而國之間的匈奴部落酋長,其先祖應是在烏孫西遷驅逐大月氏人時期一同遷往烏孫西部的匈奴部落。據此,烏禪慕在烏孫西部時必然與烏孫上層有一定交往。


烏禪慕東遷故土后,曾娶日逐王先賢撣的姐姐為妻,居于匈奴右地。而日逐王也因單于的王位繼承權問題存在著潛在的矛盾。這種矛盾在漢昭帝時期還不明顯,到了漢宣帝時期,特別是公元前60年匈奴再次發生政變后變得日益激烈。烏禪慕本是匈奴老臣,其女兒嫁給了呼韓邪為妻,成為呼韓邪的岳父。


呼韓邪是狐鹿姑單于的孫子,其父親虛閭權渠是狐鹿姑單于親手栽培的左賢王,因而與日逐王先賢撣都是匈奴法定繼承人。壺衍鞮單于是狐鹿姑單于的長子,卻屈居左谷蠡王,可見他并不是狐鹿姑單于理想的繼承人,在說還有狐鹿姑單于的弟弟右谷蠡王這個長輩在世,壺衍鞮被漢朝叛臣衛律和其母顓渠閼氏合謀扶上王位,勢必招致匈奴內部眾多親王的不滿不服。


另一方面,匈奴與漢朝玩了多少年的和親老把戲,漢朝早就不再輕信。狐鹿姑單于臨終積極謀求與漢朝和親,未等漢朝答復而病故了。壺衍鞮即位后對和親并不經心,只是裝門面而已。無論是壺衍鞮單于還是其小弟左谷蠡王[他也是個主張和親派],想打和親牌,情知漢朝不信,只能通過漢朝使者委婉的轉告試探。在這種試探大都不見效的情形下,通過與烏孫的聯絡轉達,無疑是最好的捷徑。在位的單于可以名正言順的與漢朝洽談和親,而反對派在單于的監控下惟有與烏孫聯絡風險最小。這便是匈奴上層反對派投靠烏孫“曲徑通幽”的必由之路。要走這條曲線,必然與烏孫上層多次接觸聯絡,否則談不上什么西降烏孫、謀取匈奴。要與烏孫聯絡,必然要與解憂公主搭上線才行。


漢宣帝晚年,呼韓邪單于南遷降漢,其哥哥郅支單于也曾打過類似算盤,想聯合烏孫再圖匈奴霸業。由此看來,當匈奴內訌時,實力弱的親王把烏孫視為最佳同謀,似乎成了慣例。《漢書》內容浩繁,匈奴內部的反對派的計劃未能成功,史家只能將這種暗地里的聯系點到為止、一筆帶過。細讀《漢書。匈奴傳》不難看出匈奴內部的親漢派直接與漢朝聯系叛逃者屢見不鮮,而且大多失敗,為人賢能的親王屢遭殺害。這也是匈奴親漢派不得不選擇秘密聯絡烏孫的原因。以下摘選部分史料即為實證:


1、兒單于在位時期。


《漢書。匈奴傳》載:由于兒單于年少好戰,國中多不安,民心厭戰。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欲殺兒單于降漢,與漢朝秘密聯絡,請求派人接應。漢武帝派趙破奴將軍率領二萬精騎出朔方前往浚稽山接應。因事發被單于察覺誅殺未遂。趙破奴全軍覆沒,被匈奴活捉。


2、且鞮侯單于在位時期。


匈奴渾邪王姐姐之子緱王于元狩二年[前121]與渾邪王一同降漢,太初元年[前104]隨趙破奴接應左大都尉時一同被俘。天漢元年[前100],與出使匈奴的副使張勝等人密謀策劃劫持單于母親歸漢。因衛律出賣告密,行動時被單于兄弟親兵鎮壓,激戰中身亡。張勝屈膝投降也未能免去一死,還連累毫不知情的蘇武、常惠等人被扣押十九年之久。


3、狐鹿姑單于即位前期。


先賢撣的父親是且鞮侯單于之子,時任左大將,為人賢能。公元前96年,且鞮侯單于去世,匈奴貴人擁立其即位單于,不久主動讓賢給同父異母的哥哥,其兄即狐鹿姑單于。先前約定哥哥先死就由左大將即位單于。狐鹿姑單于即位后將這個弟弟立為左賢王。數年后,弟弟卻不明不白的先死了,狐鹿姑單于不守信用,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左賢王,把先賢撣立為左賢王之下的日逐王,不僅未能代父繼承左賢王之位,以后始終不得即位單于。


4、狐鹿姑單于病危時期。


狐鹿姑單于同父異母弟弟,時為左大都尉,為人賢能,在匈奴國中威望很高,并是且鞮侯單于之子,也是王儲。公元前85年,狐鹿姑單于病危時,單于母親擔心單于不立自己的兒子而立左大都尉,就派人將其刺殺。


5、壺衍鞮單于在位時期。


狐鹿姑單于的次子,即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父親。先賢撣父親死后就被立為左賢王,可見狐鹿姑單于對其很為器重。公元前84年,狐鹿姑單于死,其哥哥被衛律和顓渠閼氏立為壺衍鞮單于,左賢王十分怨憤,決心率領部眾南降漢朝,擔心力量不足,就脅迫盧屠王入伙,并聯合叔叔右谷蠡王合謀西降烏孫,欲借力烏孫謀擊匈奴。后因盧屠王告密未遂。壺衍鞮單于派人追查,右谷蠡王反咬一口,把罪名推到盧屠王頭上,盧屠王當了替死鬼。事情不了了之后,左賢王和右谷蠡王等親王都返回自己的領地,再不肯去王廷朝會。壺衍鞮單于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夜夜做著漢軍打來的噩夢。左賢王直到其哥哥壺衍鞮單于死后才即位單于,號為虛閭權渠單于。他即位后立即廢黜了哥哥寵愛的顓渠閼氏,而娶左大將的女兒為妻,晚年派使者向漢朝請求和親,可見其為人正直,親漢傾向較重,然而時運不濟,死后又被顓渠閼氏發動政變,擁立情夫右賢王即位為握衍腒鞮單于,他三個兒子都未能即位單于。


匈奴親漢派與烏孫上層的聯系渠道,無非是通過烏禪慕或出嫁到烏孫的匈奴公主及其親信們來完成。而沒有解憂公主的認可與支持,任何努力都只能是一種奢望和空談。


由于史料記載過于簡略,我們不知道解憂公主對匈奴內部反對派向往與漢朝和親,以及投靠烏孫等問題的態度,無論贊同還是反對,解憂公主必然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左賢王和右谷蠡王合謀西降烏孫的計劃流產之后,壺衍鞮單于絕不可能毫不知情,只不過左賢王是他的親弟弟,右谷蠡王是他的親叔叔,況且自己的王位還很不鞏固,橫豎無法對他們下毒手,只好讓盧屠王做了替死鬼。


這些事件雖然當時不了了之,壺衍鞮單于難免對烏孫、尤其對解憂恨之入骨。十年后,機會終于等來了,漢昭帝末年,匈奴大舉進攻烏孫,再三威逼烏孫王交出解憂公主,無疑是對烏孫舊怨新仇的“秋后算賬”。


四、烏孫的強大和親漢以及匈奴失去西域宗主國地位也是匈奴對烏孫動武威逼的重要原因


匈奴到了壺衍鞮單于即位后,已經日益貧弱,根本無力與漢朝對抗。因此對烏孫的舊仇新怨難以抑制。加上匈奴東部的烏桓掘了匈奴祖墳,匈奴發兵攻打烏桓,漢朝發兵出遼東攔擊匈奴,匈奴再不敢出兵,把目光投向烏孫。壺衍鞮單于先派使者到烏孫國,想得到解憂公主,迫使烏孫與漢朝斷絕關系。烏孫王自然不會答應,匈奴就發兵攻打烏孫,接連攻占了烏孫東部的惡師、車延等地,即今烏蘇市和沙灣縣一線。匈奴權貴看得十分明白,只有解決了解憂公主才能迫使烏孫臣服,只要烏孫臣服,匈奴就完全可能恢復昔日在西域的宗主國地位。只有實現在西域宗主國地位,才有與漢朝對抗的物質基礎和大后方。盡管烏孫已經今非昔比,對匈奴貴族們來說,對付一頭牛畢竟比對付一頭獅子要容易得多,何況烏孫內部還有親附匈奴的基礎和相當勢力。


原因背景明了了,動機也清晰了,匈奴大舉進攻烏孫的目的昭然若揭。匈奴付諸行動之后的局勢也顯現出匈奴上層頑固派的戰略眼光和根本意圖。


五、匈奴拿烏孫開刀,是著手與漢朝爭奪西域的形勢所迫和關鍵步驟


西域36國以及烏孫原本是匈奴的屬國。樓蘭國是漢朝通往西域的交通要沖,也是一個小國。自公元前108年趙破奴將軍率領700精騎猝不及防的虜獲樓蘭王后,樓蘭國已臣服漢朝。漢軍走后,匈奴發兵擊之,樓蘭王只好把一個王子送到匈奴作人質,另派一個兒子到漢朝作人質,來個兩頭都不得罪。李廣利西伐大宛凱旋班師時,匈奴中途攔截漢朝軍隊未成,又派騎兵潛藏在樓蘭國,尋機打劫漢朝過往使者、商隊,漢武帝下令派兵拘捕樓蘭王抓來問罪,樓蘭王直言了匈奴和漢朝都得罪不起的苦衷,漢武帝就沒有治他的罪,匈奴從此也不信任樓蘭王。漢武帝晚年,樓蘭王死,心里的樓蘭王依舊排一子入質匈奴,后樓蘭王死了,匈奴先得到消息,就把樓蘭王子送回國立為新王。漢朝遣使令其入朝,樓蘭王聽信其小老婆和繼母的勸誡,托辭不肯入朝拜見大漢天子,樓蘭國在漢朝和匈奴二大國之間搖擺不定,反反復復,還經常攔截漢朝使者。


車師國更是匈奴右部鄰國,趙破奴將軍虜獲樓蘭王后趁勢攻破車師王都,此后車師歸屬漢朝。不久,車師誘降屬匈奴。公元前99年,漢朝派成娩將軍率領樓蘭等六國兵攻擊車師,因匈奴派右賢王率數萬騎兵救援,漢軍只好撤軍。公元前89年,馬通率四萬騎兵西擊匈奴,路過車師北部又派成娩去聯絡樓蘭等六國兵馬攻打車師。車師王降屬漢朝。


漢昭帝時期,匈奴派出四千騎兵在車師過駐扎屯田,車師國有降屬匈奴。此后,匈奴的使者依然經常到西域各國活動。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奉命出使大宛,并且受大將軍霍光的指令,去順路責罰樓蘭、龜茲等國早些年的罪過。樓蘭王和龜茲王只好向他謝罪,承認接待匈奴使者以及幫助匈奴的罪過。傅介子從大宛回來途中的指匈奴使者到烏孫出訪,回國正在龜茲停留未走,便乘機殺死了匈奴使者。回國后,傅介子向霍光匯報說,樓蘭、龜茲二國多次對漢朝反復多變,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沒有不懲治誅殺的道理,請求再去西域殺死龜茲王,向西域各國展示大漢國威。霍光答應了他的請求,并通過漢昭帝許可,派他出巡樓蘭國嘗試一次。傅介子再次到西域,用計哄過樓蘭王,在酒宴上刺殺樓蘭王。隨后漢朝改立尉屠耆為樓蘭王,并將樓蘭國遷往塔里木河下游和羅布泊南面[若羌東部],另建新都,改國名為鄯善。漢朝派出官吏軍隊駐扎在附近屯田,保護絲綢之路南道,鎮撫鄯善王免遭匈奴的騷擾。


龜茲國在李廣利西伐大宛歸來前已經降屬漢朝,并將先前扣押的拘彌國太子賴丹交給李廣利送往長安。漢昭帝時,采用桑弘羊的建議,派賴丹為屯田校尉,讓他在龜茲國東部的輪臺屯田。龜茲國貴人姑翼是匈奴在龜茲的權力代表,姑翼唆使龜茲王殺死賴丹,龜茲王隨后向漢朝上書謝罪,漢朝沒有追究。傅介子請求殺死龜茲王也沒有得到霍光的批準。龜茲國對漢朝和匈奴的策略與烏孫相同,也是“持兩端”,兩頭都不得罪,直到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家給龜茲王以后,龜茲國才算徹底與匈奴斷絕關系。


以上史實可見,在西域各國中,包括烏孫在內,對匈奴是比較畏懼的。降屬漢朝的同時,也和匈奴保持親近關系,國內都有一定親附匈奴的勢力。這是匈奴與漢朝爭奪西域的社會基礎。


傅介子襲殺匈奴使者、逼著樓蘭、龜茲國歸降漢朝,其勇可嘉,然不能解決長久問題。最要緊的還是解憂公主在西域各國的威望日益見高,西域各國對匈奴的離心逐年增高。匈奴懷恨在心,決不肯將西域拱手相讓,然而,不把解憂公主除掉,漢朝與烏孫的親盟就牢不可破;不把解憂公主除掉,恢復匈奴在西域宗主國的地位就是一句空話,解憂公主的存在無疑成了匈奴在西域稱霸的絆腳石。因而,匈奴與漢朝爭奪西域即從公元前74年大舉進攻烏孫拉開序幕。


六、漢昭帝年少多病、天命不多,烏桓屢犯漢朝邊塞,漢朝無暇他顧,正是匈奴對烏孫動武報復的最佳時機


漢昭帝生于公元前94年,到公元前74年,年僅20歲。皇帝病危是宮廷秘密,但漢昭帝年少多病,且無子女,則是眾所周知。匈奴欲求和親,使者頻繁往來,對此情況也不難知曉。此外,公元前75年,東胡烏桓出兵侵犯漢朝邊塞,漢朝派遣度遼將軍范廣明領兵出擊烏桓;公元前80年和前77年武都氏族人和云南益州氐人同類蠻夷先后反叛漢朝,漢朝的周邊形勢對匈奴出擊烏孫十分有利。


匈奴對烏孫動武之前,先發大軍吞掉了烏孫近鄰車師國,派駐重兵在車師屯田,置烏孫于唇亡齒寒的境地。接著匈奴以車師為跳板,長驅直入烏孫腹地,接連攻占烏孫東部惡師、車延等地,大肆擄掠牧民和畜產,并一再派遣使者到烏孫,聲稱烏孫只有交出解憂公主、斷絕與漢朝的往來方肯罷休。


匈奴開戰后,烏孫內部人心惶惶,議論紛紛,有人主戰,有人主降,烏孫王一時茫然失措。大兵壓境、危如卵巢之下,解憂公主憑著銳利的政治眼光上下演說:烏孫人也有戰勝匈奴的輝煌歷史,如今的烏孫人口多達六十萬,勝兵不下于十多萬,抵御匈奴應該不是大問題。烏漢聯盟關系到漢朝的江山社稷,關系到漢朝在天下的信譽,堅信漢朝決不會坐視不管,只要堅信漢朝、忠于聯盟,堅持到底,最后勝利就是我們的。獵嬌靡的子孫們決不能屈服,投降是可恥的,依附匈奴是沒有出路的。


烏孫王和大臣們終于被說服,在積極應戰的同時,解憂公主上書漢廷請求出兵援救烏孫。漢朝內部也是意見分歧,有人主張出兵,有人反對出兵,主張順其自然,又趕上漢昭帝病危,朝臣對軍國大事不敢作主,出兵救援烏孫的事久議不決,輔政大臣霍光猶豫一時,最后同意積極準備出兵,未等兵力集結,漢昭帝就駕崩了。烏孫人眼巴巴地盼了許久,漢朝方面杳無音信,烏孫內部的投降派意見甚囂塵上。


可想公元前74年---前72年這三年之中,解憂公主和烏孫王的處境是十分艱難的。這種時局的出現既反證了匈奴對烏孫發動進攻戰略時機選擇和打壓兩手并用策略的對路,也充分證實解憂公主在烏孫的威望。否則解憂公主早就被五花大綁、押上囚車,送交匈奴單于了。匈奴大軍最終沒能進入伊犁河谷,說明烏孫的抵抗是很頑強的。實力懸殊較大的烏孫抗擊匈奴長達三年之久,在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如果沒有解憂公主在西域的影響,倘若匈奴聯合西域其它國家共擊烏孫,烏孫自然孤掌難撐。


七、匈奴報復烏孫的結果是一敗涂地一蹶不振


漢宣帝即位后,百事待興,一時仍無暇顧及烏孫的危難。解憂公主和烏孫王聯名上書,再次請求漢朝發兵支援。解憂公主和烏孫王的上書中還表示,烏孫接連被匈奴侵伐削弱,長此下去,烏孫國危。烏孫愿出國中一半精兵,盡全力反擊匈奴,希望天子派兵救援烏孫,東西夾擊必能取勝。


本始二年[公元前72]秋,漢宣帝決心救援烏孫,在調發關東精銳部隊的同時,又在各郡國選拔精兵良將,征兵擴軍,分遣五位將軍統領分五路出發進擊匈奴。漢朝五路大將、15萬大軍齊頭并進,攻打匈奴。五路大軍如同五齒鋼叉狠狠叉向匈奴腹部。匈奴由于緊逼烏孫、大軍西下,造成本部空虛,聽說漢朝出兵,匆忙調兵東遣應戰,很快緩解了烏孫的危急局面。


這年冬天,漢宣帝還派遣解憂公主的故友常惠將軍先期到達烏孫。常惠與烏孫王翁歸靡一同籌劃反擊方案,做出了極為大膽的千里奔襲,直搗匈奴王廷老巢的計劃。翁歸靡親率五萬精兵出征,常惠持符節隨軍出戰,監督烏孫與漢朝東西夾擊,迫使匈奴首尾難顧。匈奴大軍在漢朝大軍的進逼下不敢接戰,老弱病者急急忙忙趕著牲畜、帶著財寶逃奔遠方。


本始三年[前71年]春正月,烏孫王和常惠率領的烏孫騎兵到達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所在地,來了個出其不意連鍋端,俘獲了單于的叔叔、嫂嫂、公主、名王、都尉、千長、將軍以下三萬九千多人,繳獲馬、牛、羊、驢、騾、駱駝等牲畜七十余萬頭。匈奴軍隊連死帶傷而減少的人口,以及因遠途遷徙而死亡的牲畜不可勝數。因此,匈奴便從此衰敗虛弱了,十分怨恨烏孫國。


這年冬天,壺衍鞮單于親自率領萬余人馬偷襲烏孫,只抓到一些老弱病殘者,在烏孫軍隊的追擊下,正遇百年不遇的大風雪,一天下一丈多深,匈奴部眾及其掠奪的牲畜凍死很多,活著回國的不到十分之一。


此后三年,烏孫、丁零、烏桓三國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接連出擊,共殺死匈奴幾萬人,搶奪幾萬馬匹以及很多牛羊,再加上餓死凍死許多,孕婦在逃亡中流產,匈奴人口減少有十分之三。牲畜損失一半,匈奴國勢大衰,匈奴的附屬國紛紛宣告獨立,后來漢朝又派出三千多騎兵,分三路攻擊匈奴,抓獲很多俘虜,匈奴四面受敵,無力招架,再也不敢報復漢朝,只想與漢朝和親,而漢朝邊境從此也平安無事了。


從本始三年烏漢聯兵大敗匈奴之后,匈奴再也沒有恢復到以前的實力。匈奴的衰落從此開始,一蹶不振。這一次巨大的勝利,不僅使解憂公主在烏孫享有極高的威望,而且在整個西域地區也有很大影響。這一次巨大的勝利為西域歸屬漢朝起了奠基作用,從而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
西域歷史文明大事年表
烏孫人
神秘消失的古國[一]
《西域傳》原文(上、下)
西域都護第一人—鄭吉小記(作者:xuyuzhijian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天门市| 夹江县| 明星| 申扎县| 怀远县| 南皮县| 晋城| 乳源| 天台县| 大新县| 松桃| 武山县| 新昌县| 晋宁县| 花莲市| 察哈| 交口县| 琼海市| 沐川县| 绥化市| 安阳市| 凯里市| 新晃| 江山市| 临夏县| 清水河县| 洛南县| 衢州市| 兴义市| 桂东县| 山丹县| 青神县| 灵川县| 南城县| 十堰市| 留坝县| 仲巴县| 西宁市| 章丘市|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