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第一豪族瑯琊王氏之三】王戎、王衍兄弟:長袖善舞兩名士



作者:孟青山

來源:風流年代(fengliutimes)原創


一個是“竹林七賢”,一個是“清談領袖”,瑯琊王氏在他們手里得以扶搖直上

 

王戎(公元233年-305年),字浚沖,西晉時官至尚書令、司徒,“竹林七賢”之一。王衍(公元256年-311年),字夷甫,歷任尚書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職,號稱西晉上流社會的清談領袖。


王戎、王衍是堂兄弟,是王祥的族孫。在西晉品評之風和清談之風盛行的時代,他們將以儒學起家的瑯琊王氏帶入玄學地帶;而在“八王之亂”的政治背景下,他們左右逢源,長袖善舞,奠定了瑯琊王氏頭等門閥士族的地位。

 

唐代孫位所繪《高逸圖》(局部)中的王戎(左一)

此圖為《竹林七賢圖》殘卷。現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物重眼神刻畫,“不修威儀,善發談端”的王戎,旁有童子為其飽書卷;另一位是山濤,他好莊學而“介然不群”,旁有童子將琴奉上。

 

品評、清談之風的盛行


魏晉時期為什么會出現門閥士族?那些士族子弟為什么那么熱衷于品評人物、清談玄理?瑯琊王氏又是憑著什么登上一流士族地位的?要回答這些問題,先得來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九品中正制,一個是魏晉玄學。


在漢代,選拔官吏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舉孝廉”的方式。所謂舉孝廉,就是推舉孝順父母、行為清廉的人作為預備官員,一般這個工作由地方的宗族鄉黨來完成。把“孝”和“廉”抬到至高的地位,毫無疑問,這是儒家用人的道德標準。瑯琊王氏中的王吉、王駿、王祥,都是“舉孝廉”的受益者。


到了曹魏時期,曹丕一上臺,就對“舉孝廉”進行改革和明晰化,這樣就形成了“九品中正制”,具體做法是,中央在各州郡設立中正之職,中正的職責是,負責評議人物,品評的標準有三個:家世、道德、才能。從標準來看,家世即一個人的出身,已經提到了道德的前面。品評人物分成九等,叫“九品”,分別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這“九品”,看起來復雜,其實簡單。首先,一品形同虛設,無人能得;二品才是最高品,能得二品,就是上品了;二品以下,后來全部歸入下品;這樣,所謂“九品”,實際上就只剩下上、下兩品。



九品中正制塔形示意圖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倡行制定。這一制度創始于曹魏,發展成熟于兩晉,衰落于南北朝。


負責品評的中正,必須要是出身高貴的上品人物。上品人物品評,他品來品去,什么德、才之類全往后靠,出身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上品就永遠在那些有名望的家族中產生,長此以往,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門閥士族階層就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培育下逐漸形成的。


在門閥士族形成的前夜,正是漢末大亂,接著又是三國紛爭,儒家的正統思想受到沖擊,這時,誕生了以何晏、王弼等為代表的魏晉玄學。玄學以老子和莊子的思想為主,認為萬物生于“無”,包括儒家的一切,都是由“無”派生出來的。隨著“貴無”思想的發展,上流社會的人逐漸以接受和闡發這種思想為時髦,并進而形成一種崇尚清談、蔑視禮法乃至行為放蕩、玩世不恭的人生態度。


當士族子弟遭遇到玄學,魏晉時代的主色調就為之一變。那些談玄的人,憑著風姿和口才,能夠博取到巨大的名聲,他們互相提攜、互相品評,就成了名士。名士派頭的標準形象,是手執塵尾,侃侃而談。



名士談玄


一個有意思的歷史現象是,門閥士族與九品中正制、魏晉玄學相生相伴,在魏晉南北朝結束之后,它們又幾乎一塊退出歷史舞臺。


作為門閥士族的最典型代表,瑯琊王氏應該是九品中正制品評之風的最大受益者,同時,那個時代的王家子弟,幾乎都染上了清談之風的習氣。如果說尊崇儒家道德的王祥為瑯琊王氏奠定了資深的家世,那么王戎、王衍則完成了將瑯琊王氏推上一流士族地位的任務,并給這個家族打上玄學的色彩。

 

王家風流二兄弟


王戎、王衍是堂兄弟,在瑯琊王氏中,他們是王祥、王覽的族孫,而非其直系后裔。這兩個人能夠追溯得到的祖上是他們的祖父王雄,王雄曾任幽州刺史,與王祥同輩。至于王祥、王雄這兩支往上在那一輩會合,已經很難考證。


如上一節所述,王祥有五個兒子,而王覽有六個兒子。他們的兒子雖然大都擔任過地方上的一些小官,但都沒有什么作為,無法在正史中獲得立傳的資格。似乎這是冥冥中有意安排的一個空擋,好讓王戎、王衍兄弟倆在西晉的舞臺上盡情發揮,他們在無形中從王覽手中接過寶刀的第二棒,以此來完成這個家族由儒入玄的轉變,并進而提升其世家大族的地位,為第三棒王覽孫子王導的登場做好全方位的鋪墊。


王戎,字浚沖,出生于公元233年的曹魏中前期,他生得身材矮小,卻風姿秀麗,據說他能直視太陽而不目眩,當時的中書令裴楷贊美他的眼睛“爛爛如巖下電”。這個標致少年自幼聰明過人,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說是王戎小時候與同伴一起出去玩,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樹結滿了李子,其他的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去攀爬摘取,唯有他一動不動。別人問他為何不去,他回答:“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等到那些孩子們摘下來一嘗,果然如此。



王戎不摘道旁李


王衍,字夷甫,出生于公元256年,小王戎20多歲。與王戎比起來,這位小堂弟要顯得更加風姿綽約,王戎就曾稱贊他“神姿高徹”,如“瓊林玉樹”。王覽的另一位孫子王敦也曾嘆服這位族兄的風采,說他如果立于眾人之中,就好像珠玉閃耀在瓦礫之間。王衍小時候曾去拜訪名士山濤,山濤脫口贊道:“何物老嫗,生寧馨兒!”意思是,這是哪個老太婆,竟然生出這么標致的孩子來!從此,“寧馨兒”就成為對美好事物的贊語。


王衍14歲時,和母親住在京城,他的父親在邊防任職,常要派使者回京匯報軍情。有一次,王衍嫌使者講不清,就自己代替使者到尚書仆射那里去匯報,他說起話來思路清晰,語言優雅,而且從容不迫,侃侃而談,令人大為驚奇。


王戎與著名詩人、玄學家嵇康、阮籍都是很好的朋友,直接受到他們玄學思想的影響。阮籍比王戎大十多歲,阮籍母親去世時,他雖然心理悲痛,卻不露聲色,依然下棋、喝酒、吃肉,到末了才口吐鮮血數升。后來王戎的母親去世了,王戎的做派幾乎與阮籍一模一樣,被人稱為“死孝”。他們這樣做,無非是想表達對禮教的蔑視。王戎與嵇康、阮籍、劉伶、向秀、山濤、阮咸一起,經常聚集到洛陽附近的一片竹林中,飲酒談玄,彈琴嘯歌,任誕逍遙,號稱“竹林七賢”。這其中,王戎的年齡最小。盡管王戎也好談玄,但他還是有一定的實際能力的,特別是在進入西晉以后,他正值年富力強,在太原王氏的王渾指揮的滅吳大戰中,他作為一個方面軍的主帥,曾立下大功,拜官封爵。

 


當代畫家范增畫《竹林七賢》


而王衍談起玄來,比王戎要更加倜儻風流。王衍高談闊論時,常常手執塵尾,搖來擺去,一副標準的名士派頭。由于他皮膚好,白皙的手拿著白玉做成的塵尾 柄,看起來顏色太接近,你幾乎分不出哪里是手,哪里是柄。他夸夸其談,發現說得不對,就隨口改正,人稱“口中雌黃”,“信口雌黃”的成語即源于此。不過,王衍的實際能力要遠遠遜于王戎。有一次,他大談縱橫之術,慷慨激昂,似乎大有蘇秦、張儀之策。就有人向朝廷推薦,說由他去擔任抗擊邊患的遼東太守,自知沒有真本事的王衍,嚇得慌不迭地,趕緊推脫,從此再也不敢論及世事了。也許王衍實在太善于空談了,以致被當時的士林推舉為清談領袖。那時,凡是經過他品評的人,都能立即聲名大振,猶如小鯉魚躍過龍門一樣,由此,他又得一稱呼“一世龍門”。



王衍“口中雌黃”


盡管都是談玄之人,但王戎與王衍卻是兩個性格的極端,前者愛財愛成了守財奴,而后者卻只字不言利。王戎做地方官時,到處占田買地,以致田產遍布天下還不滿足。他常常腰掛汗巾,到各處去催租。他腰纏萬貫,卻省吃儉用,吝嗇無比。他女兒家曾向他借了一些錢,一時還不起,女兒回娘家,他就給臉色看,直到女兒把錢還清后才露出笑臉。王戎有個侄兒結婚,他僅僅只送了一件單衣,事后又趕緊索回。他家里種的李子又大又甜,價錢賣得好,但他害怕別人得到種子,就在售賣之前將一個個李核取出。


與之相反,王衍對錢財這些身外之物卻看得相當淡,甚至絕口不提錢字。有一次,他的妻子想試探他一下,趁他熟睡之際,讓人把錢灑滿睡床的四周。等到王衍醒來,他大喊:“把阿堵物拿開!”終于沒有說出一個“錢”字。從此,“阿堵物”成為錢的一個戲稱。



阿堵物與孔方兄

“阿堵物”本意為“這個東西”。經王衍之口一出,從此成了錢的別名,并且帶有輕蔑的意味。無獨有偶,由于中國舊時銅錢外圓內孔,孔為方形,故又得名“孔方兄”,也是帶有蔑視的意味。

 

一等士族在亂局中確立


從司馬懿到司馬炎,司馬氏家族的人都顯得很強勢,可是,僅僅是到了司馬炎的兒子、即西晉的第二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手里,司馬氏家里的人就開始變得萎靡不振了。司馬衷基本上是個白癡,當他聽到青蛙叫,就問大臣“青蛙是為公叫還是為私叫”這樣不可思議的問題;當有臣下向他報告,說老百姓沒有飯吃,到處都在餓死人,他就說:“沒有飯吃,為什么不吃肉粥呢?”弄得臣下哭笑不得。



晉惠帝司馬衷(天津泥人像)

西晉惠帝司馬衷,字正度,290~306年在位,從小即癡呆不任事,他的哪句“何不食肉糜”是中國歷史上皇帝昏庸言語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這位皇帝最后因吃餅中毒而死。


由于作為皇族的司馬氏不懂得“優選”,而世家大族為保家族利益,總能從家族內部推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來參政,這就使得司馬炎之后的西晉、東晉,在政治上幾乎都處于主弱臣強的態勢。


既然皇帝是白癡,那就有人想嘗嘗皇權這塊香餑餑。在司馬衷登基的第二年,即公元291年,圍繞爭奪最高權力而起的“八王之亂”開始了。“八王之亂”長達十六年,一共有八個司馬家的諸侯王卷入,它的導火索是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史書形容,賈南風長得黑矮而丑,卻對權力十分貪婪。當時輔政的是司馬衷的外公楊駿,要想掌握最高權力,賈南風就得先扳倒楊駿。她找到楚王司馬瑋,曉以好處,利用司馬瑋的年少氣盛,在一個夜晚誅滅了楊駿一家。可是,楊駿死后,賈南風并沒有得到權力,汝南王司馬亮被朝廷推舉執政。賈南風繼續籠絡司馬瑋,利用他的不滿,唆使他殺死了司馬亮。事成之后,這個女人又反咬司馬瑋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決了。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以賈南風的大獲全勝收場。



八王之亂的點火人賈南風

賈南風,西晉開國元勛賈充之女。公元290年4月被策立為晉惠帝的皇后,惠帝黯弱無能,賈南風大權獨攬,將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終于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將剛剛贏得統一的中國再次拋入分裂割據的局面。


賈南風掌權后,王戎、王衍兄弟倆的官位開始大幅度提升。因為王戎與賈家有姻親關系,他被賈南風起用為尚書仆射兼吏部尚書,第一次進入宰輔行列。在任期間,王戎曾首創性地提出“甲午制”,規定選拔官吏要先進行試用,然后根據其表現再決定是錄用還是辭退。不料,好主意卻造成壞結果,這一招弄得奔走請托、疏通賄賂之風大漲,王戎被人狠狠地奏了一本。好在此前與賈南風有姻親關系,這才未予追究。自此,王戎學乖了,選拔官吏,他只在世家大族中進行,以平衡各家各派的關系。他干什么事,都要反復掂量,審時度勢,與各方都保持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狀態,甚至面對太子被殺都不發一言。


王衍此時也浮了上來,他的妻子本來與賈南風是表姊妹關系,為更進一步拉近距離,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交給賈南風,由賈南風做主,將漂亮的大女兒嫁給賈南風的內侄,將長相一般的小女兒嫁給太子司馬遹。這樣以來,王衍由一個普通官員迅速提拔為尚書令。


賈南風之所以對內侄比對太子更關心,是因為這個太子司馬遹并不是她親生的,這是司馬衷與其他妃子生的,她正想除掉這個太子呢。公元299年,賈南風下手了,她誣陷司馬遹謀反,將他廢為庶人。聞此驚變,本想左右逢源的王衍決定,讓小女兒與司馬遹離婚!離婚后不久,賈南風派人將司馬遹殺死。



八王封國及軍政圖


司馬遹之死重新點燃“八王之亂”的戰火,趙王司馬倫在謀士孫秀的策劃下,率兵殺死賈南風,一大批輔政大臣成了這個陰險女人的殉葬品。富有意味的是,王戎和王衍卻得以保住性命。原因是此前王戎已經注意了策略,陷得不深;而更重要的是,王戎、王衍曾有恩于孫秀,孫秀當年在地方做小官,希望得到名士的品評,在王戎的建議下,王衍對孫秀進行了品評,為他打開了升遷的大門。因了這層關系,經過孫秀活動,王戎只是被免官,王衍因為有讓女兒與太子離婚的惡行,被司馬倫宣布“禁錮終身”。


司馬倫殺死了賈南風,誰能想到,他的胃口比賈南風更大,他廢掉司馬衷,自己做起了皇帝。面對這個陣勢,一向與司馬倫關系不好的王衍生怕由“禁錮終身”轉為人頭落他,他心生一計,裝瘋賣傻,砍傷了一個丫環。司馬倫果然不把他放在心上,只是可憐了那個平白無辜的丫環。


司馬倫的倒行逆施,激起了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和河間王司馬颙四王的聯手討伐。在巨大聲浪的威壓下,司馬衷被重新迎回來當皇帝,司馬倫被賜死。


現在輪到司馬冏執政,王戎、王衍的好日子又來了,因為他們此前受到司馬倫的迫害,這下給予平反,王戎擔任尚書令,王衍擔任中書令。但是好景不長,司馬颙與司馬乂又聯合起來反對司馬冏。手足無措中,司馬冏向王戎問計。一向謹慎的王戎不得不開口,他建議司馬冏放棄抵抗,交出權力。司馬冏的手下聽了,大喝“斬首”!嚇出一身冷汗的王戎趕忙裝著五石散藥性發作,跑到廁所里,墮入廁中,弄得一身腥臭不堪,卻保住了性命。



 五石散

五石散是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毒品,基本成分為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世說新語》描述:“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該藥性子燥熱,據說是由張仲景發明給傷寒病人吃的,經玄學的鼻祖何晏的改進,由藥品轉換成毒品,食后容易上癮,還會使人感到燥熱急癡,精神恍惚,發狂癡呆,不能控制,及至看見蒼蠅也要拔劍追趕。


司馬冏被攻進來的司馬乂殺死,司馬乂攬過執政的權杖。不過,他執政的時間更短,司馬颙、司馬穎加上“八王”中最后一個出場的東海王司馬越,一起對付司馬乂,他們捉住司馬乂,將司馬乂活活燒死。


司馬乂死后,司馬穎出任丞相,由于照樣是誰也不服誰,司馬穎、司馬颙、司馬越之間又展開互戰。司馬颙一度控制白癡皇帝,他以晉惠帝的名義下詔,任命王戎為司徒,王衍為尚書左仆射,從而使得瑯琊王氏的權位達到僅次于皇室的地位。但那時,王戎已垂垂老矣,在登上相當于宰相的位置之后不久,公元305年,王戎病死。司馬越在紛爭中占據上風,第二年,他相繼殺掉司馬颙、司馬穎,成為“八王”中笑到最后的一個,“八王之亂”得以畫上句號。


在這場歷史上有名的內亂中,無數名士被殺,司馬皇族更是被殺得枝葉凋零。令人驚奇的是,唯有瑯琊王氏有驚無險,不僅沒有傷到一根毫毛,相反,他們的權勢還日益上升,一朝抬頭,發現已成頭號士族。在亂局中,只有他們排好了兵,布好了陣,培養出了一批有生力量,為隨之而來的晉室南渡做好了人才儲備。

 

王衍的“保家”三防線


“八王之亂”消耗了司馬家的元氣,而一個更大的惡果是,它撩起了北方少數民族問鼎中原的野心,直接導致“五胡亂華”大幕的拉開。一個剛剛統一起來的中國迅速陷入到支離破碎之中。



五胡亂華形勢圖

八王之亂以后,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長期以來受到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整個中原地區開始了長達130多年的分裂割據、互相混戰的動蕩時期。晉室政權在動亂中流亡南方,建立了東晉。


在“八王之亂”中,我們幾乎沒有聽到白癡皇帝司馬衷吭過一聲氣,“八王之亂”一結束,這個可憐的皇帝即壽終進寢,他的同父異母弟司馬熾即位為晉懷帝。晉懷帝雖不癡呆,但極其平庸,西晉的殘局落到司馬越和王衍手里。司馬越擔任丞相,總攬全局;王衍先后任司空、司徒,地位僅僅在司馬越之下。


那時,氐人首領李雄已在成都稱王;匈奴首領劉淵建立漢國,自稱漢王;羯人首領石勒也乘機起兵,歸附劉淵。公元307年(晉懷帝永嘉元年),面對中原已亂的大局,作為瑯琊王氏的頭面人物,王衍決定實施他的“保家”計劃。他向司馬越提出,選配文武兼備的人才鎮守軍事重鎮,得到司馬越的首肯。以此為名,他任命他的親弟弟王澄為荊州刺史,任命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在送二位老弟赴任時,王衍對他們說:“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你們二位在外,我留在朝廷,可以說是狡兔三窟了。”


這是王衍在為他的家族安全設防,第一道防線是他本人,他在朝廷駕馭大局;第二道防線為王澄、王敦,他們擁有重兵,可以鎮守一方。王衍的做法,常常遭致后人的鄙薄,說他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道為“門戶私計”。事實上,從客觀上看,他也有為帝室、為社稷考慮的一面。


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個洞已經營造好,您可以高枕作樂了。” 

“狡兔三窟”源于孟嘗君的故事。孟嘗君為齊相,后被免,他回到封地薛地避難。門客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馮諼去魏國活動,使魏國愿意用重金聘請孟嘗君去為國相。齊王聽了十分驚恐,趕緊用更重的聘金請孟嘗君回國都。馮諼建議,要孟嘗君向齊王討要先王祭祀時使用的禮器,然后在薛地建宗廟。宗廟一成,馮諼告知孟嘗君,“狡兔三窟”已建好。


王衍還與司馬越一起,布下了第三道防線。就在同一年,他們派瑯琊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坐鎮建業(今南京市)。司馬睿是司馬越的親信,派他到長江以南,明顯帶有在那里建立一個后方基地的意圖。司馬睿南渡時,王氏子弟王導被安排與之隨行,當然,此時此地,還看不出他們會在那里開創晉室的另一番局面。


對于這第三道防線的設立,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計劃。首先,是王氏兄弟策劃于密室之中,王曠、王敦、王導都參與了,王曠是王羲之的父親,他首倡其議,王敦助其謀,王導具體主持其事;其次,司馬越的妻子裴妃很贊同這種安排,她在王氏兄弟與司馬越之間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最后,由司馬越和王衍拍板決定。就在目送王導陪同司馬睿南渡之時,王衍將家族寶刀的第三棒交給了王導,瑯琊王氏的重心也將隨之移到江南。


但王衍的故事還沒有完,他必須得陪著茍延殘喘的西晉王朝再走一程。就在司馬越和王衍忙于部署后方的時候,中原腹地已是一片風雨飄搖。公元310年,石勒的軍隊對京師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城內人心惶惶。有人提出遷都避難。已經出任太尉之職的王衍站出來,大呼不可,他將自己的牛車賣掉,以誓與京師共存亡。王衍的舉動使得人心、軍心稍安。


但守是守不住的,為保存實力,司馬越還是決定向東南撤退。不料,公元311年三月,由于憂懼成疾,司馬越在撤退途中死去。司馬越死了,晉室安危就轉移到王衍身上。大家知道,王衍是一個清談名士,除了在維護家族利益方面具有清晰的頭腦外,他對軍事則是毫無信心,更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因此,當眾人推舉他為元帥時,他唯恐躲之不及。但那時實在找不出其他的人來了,王衍即使不掛名,也得負起這個責。


沒有辦法,王衍帶著隊伍,載著司馬越的棺柩往司馬越的封地東海方向進發。石勒聞訊,派兵追上了這支失魂落魄的軍隊,一場包圍戰,將晉軍主力全部殲滅,王衍被俘,兵士們將他押送到石勒面前。



石勒

石勒,字世龍,羯族,上黨武鄉人(今山西榆社北),為十六國后趙始主,公元319—333年在位。他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奴隸打拼到皇位的人,他21歲時領導十八騎闖蕩中原,33歲即稱王。


石勒當然早有耳聞王衍的風采,他對這位名士頗有幾分敬意,兩個人談了半天話。石勒問,晉室何以會走到這個地步?王衍就將“八王之亂”以來的情況一一道來。他還為自己開脫,說自己只不過一介書生,淡泊無為,并沒有仕宦之心,誰知竟登上這樣的高位,完全違背了自己的初衷。說著說著,他向石勒獻計,要石勒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尊號,做皇帝。大概武人是最見不得獻媚之態的,石勒大怒,說,你王衍做了一輩子官,怎能說沒有仕宦之心?貽誤天下正是你王衍的責任!石勒命令將王衍押到一所民房里,出于愛惜王衍的風流,他令人在夜里將墻壁推倒,給王衍留下了一具完整的尸體。王衍被壓死了,身后還落得個“清談誤國”的惡名。


王戎、王衍兩個人的后代都不顯達。盡管在生前,他們的品行都有不檢點的地方,但對于瑯琊王氏來說,這個家族能夠興旺不迭,他們的作用不可替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揭秘:竹林七賢的背景身份是什么 他們是士族還是庶族
很多王朝沒落,都繞不開這個原因
“八王之亂”,所反映的問題是西晉的政治設想不符合歷史要求
東晉,瑯琊王家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為何一直不敢篡位當皇帝
中國古代美男之五:王衍
魏晉風度之才與德的分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怀安县| 泽普县| 来安县| 昌平区| 建平县| 徐汇区| 荆门市| 班玛县| 泰顺县| 睢宁县| 宿州市| 金昌市| 禹城市| 大方县| 东平县| 马边| 江西省| 叶城县| 通化县| 湖北省| 城市| 丁青县| 嵊泗县| 冕宁县| 武鸣县| 报价| 屏东县| 融水| 藁城市| 安吉县| 城固县| 岑溪市| 本溪| 诏安县| 光泽县| 龙胜| 秦安县| 磐安县| 徐汇区|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