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水天一色”最早的印象來源于哪兒?在小編的記憶里,這樣的意境,大概也只有洞庭湖才配得上。小時候對一個地方的喜歡是簡單而純粹的。
你有沒有想過:有朝一日,可以真正地站在洞庭之上,看那書本里提到的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
就算是你沒有去過,你也應該想到這是怎樣的震撼人心!登上岳陽樓,放眼洞庭湖,浩浩蕩蕩,一碧萬頃,水天一色,水鳥翱翔,百舸爭流……這才是真正的渺渺崢嶸,巍乎大觀。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北部。所謂“湖南”就是洞庭湖之南的意思。它北面通向長江,南面接通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條大河,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由來已久,古稱“云夢澤”。在《史記》、《周禮》等古書上都有“云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漢陽志》說:“云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tǒng)稱云夢。
到了戰(zhàn)國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積,云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
《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這里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洞庭湖的魅力絕不是你所看到的那一方風景,它的一點一滴都是被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名士用文字所描摹出來的。
有些地方,不管你去沒去過,它的美其實早已深深印在你的心中了。詩詞歌賦中的洞庭湖早已讓你迷醉,它無需多言,自有人來不由自主地稱贊它。
在劉禹錫的眼中,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tài)。他說: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在李白看來,洞庭湖這么好的美景,應該兩忘煙水里,好好喝酒才對,又何必唏噓呢?于是,他說: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雖未上天,卻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暫且留下來。姑且把洞庭湖賒買給月宮嫦娥,再駕船到白云邊上買桂花酒去。
失意的孟浩然看到洞庭湖壯麗景象和磅礴氣勢時,想到的是他心中也同樣波瀾壯闊的夢想。他說: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于這樣的好時代。
垂垂老矣的唐溫如來到洞庭湖,看到的是洞庭湖水蕭瑟的秋景,想到的是一夜白發(fā)的美麗湘君。他說: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歲月遠去,自已也老矣。可是在這洞庭之上,醉后也是美好的夢境,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遠在咸陽的溫庭筠是在一個空濛飄渺的雨中想到洞庭湖的。他說: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在咸陽橋上遇雨,想到的卻是那初春時節(jié)洞庭湖上那煙波浩渺的景致。洞庭湖為海內(nèi)巨浸,氣蒸波撼,吞天無際。在詩人看來,濕漉的曉云好像是馱載著接天的水氣飄進了岳陽古城的上空。
來到洞庭湖,怎能不上岳陽樓?“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合,使之成為無數(shù)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自己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岳陽樓西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長江,作為洞庭湖岸的制高點,這里是遠眺洞庭的最佳位置。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地方是引起無數(shù)人共鳴的的地方。
東漢末,東吳大將魯肅在洞庭湖連接長江的戰(zhàn)略要地筑巴丘城;建安二十年,為爭奪荊州,魯肅修閱軍樓訓練水師,成為岳陽樓前身。
岳陽樓,以文為奇。唐開元年間,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后來改名“岳陽樓”。此后張九齡、孟浩然、賈至、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又留下眾多名篇。
宋慶歷五年,被貶知岳州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并函請范仲淹作記,記中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使岳陽樓名揚天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范仲淹《岳陽樓記》
范仲淹不僅將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描寫得淋淳盡致,而且他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登上岳陽樓,眺望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才能真正體會到這“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意境。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shù)厝嗣窨嗖豢把浴_@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ぃY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四千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后趕來,船被風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于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xiàn)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xiàn)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jù)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唐朝年間,落第書生柳毅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托。
八百里洞庭,處處皆是情與景
忘不了,洞庭湖那浩瀚縹緲的湖光山色
忘不了,洞庭湖畔岳陽樓上的憂國情懷
忘不了,夢里夢外都想要來到這的渴望
如果你知道更好的古村、古鎮(zhèn)、古城,請通過下方評論,告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