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節目 點擊上方“二更”一鍵關注
如果這個世界只以實用性來衡量一切
那么,許多文明與傳統便早已不復存在
在近200平米的活字印刷館內,擺放著海德堡大風車印刷機、老式圓盤機、手動圓盤機、鑄字機等各類機器,活字印刷術的發展變遷盡現眼前。數十列齊人高的木架子倚墻而靠,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近百萬個鉛活字按偏旁部首整齊排列。阮同民說,每個活字均由鉛合金熔化至380度高溫,再澆鑄到字盒中通過機頭的字模鑄造而成。有了字模,才能不斷熔鑄出新的活字。正因如此,他將收集的近三十多套不同字體、字號的銅字模視如寶貝。
阮同民創建活字印刷館的目的并不只在于展覽,他更希望能讓每個到訪的人都參與其間,體驗活字印刷的整個流程。在這里,人們可以從架子上挑好字,組成一首詩,或是拼成一封信,然后按順序排版、固定、上墨、放紙、印刷。通過這種方式,一個個鉛活字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屬塊,活字印刷術也不只是存在于課本中的“四大發明”而已,它變得有感情有溫度,看得見摸得著。
活字印刷館開業之初的近一年多時間,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很多人不理解阮同民,不懂他為什么要化簡為繁,死守著在如今看來已是無比復雜、低效的活字印刷術,甚至有人建議他將店面改成羊肉湯館。然而,他卻始終堅信:很多傳統并非為時代所淘汰,而是被人們給丟棄了。他能做的,僅是不以實用性和功能性為衡量標尺,極盡所能地守護古老的活字印刷術,不讓老祖宗的文明湮沒于時代大潮中。
(本期部分圖片由嘉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