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 | 來自教育禮包
圖片來自網絡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選自《論語》
【字詞注釋】
女:同“汝”,你。
儒:這里主要指有學問的人。
【解讀評析】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學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學者。”
一個人的根基就是他的品德,一個人的品德又具體表現在他的仁義禮智信,有了這些儒家才稱其為君子。
君子儒,品德高尚才能又出眾;小人儒就是雖然讀了很多書,卻道德敗壞。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意思是德才兼備稱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
挑選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原因何在?
因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
而小人持有才干用來作惡。持有才干作善事,能處處行善;而憑借才干作惡,就無惡不作了。
愚人盡管想作惡,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好像小狗撲人,人還能制服它。
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
我們今天社會上出現的各種食品問題,毒奶粉,毒疫苗等等。試想一下,這難道是君子所為?這難道不是因為沒有德行,才會做如此惡劣之事?
所以,品德不行,即使學識再高,對社會只會有害而無益。
建議: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明白:德行教育是孩子的根基。
謹記弟子規里面說的“有余力,則學文”,品德不好,學習成績再好也是危害社會。
所以,教育的開端就應該從培養品德開始,好的品德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
——內容素材選自傳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