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 | 來自教育禮包
圖片來自網絡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span>——選自《論語》
【字詞注釋】
孔子說:“一國的軍隊可以使它喪失主帥,一個人卻無法強迫他放棄志向。”
【解讀評析】
“理想”這個詞,在孔子時代稱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氣。
“匹夫不可奪志”,反映出孔子對于“志”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
對于一個人來講,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作為個人,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這就是中國人“人格”觀念的形成及確定。
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對諸多挑戰,沒有一點“志氣”充盈胸中,是萬不能支撐過去的。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該怎么引導孩子養成志氣呢?
從《論語》中,學習教導孩子的好方法。
建議:
1、讓孩子從小立志。
“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氣。對于一個人來講,那是人生努力的具體目標,如果能理智訂定一個確切的目標,就能從中培養涵養高尚的人格,或培養其堅定的毅力。
2、不受威脅利誘。
只要確立了目標,并且往確立不渝的目標努力邁進,不能受威脅利誘,要學會始終堅守。
3、有志者事竟成。
告訴孩子:在立志與成功之間,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沒有實際的付出,再高遠的志向也是空中樓閣。
——內容素材選自傳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