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從不迷戀永生”

利維坦按:幾年前第一次看到愛德華·戈里的作品“死小孩”的時候,就被他的畫風和文字想象力吸引了,嚴格來說,戈里在我看來首先是一位作家,或者說,是一位“連環(huán)畫小說家”,因為戈里是文字表達和形象表達兼顧的藝術(shù)家。戈里生前家中25000冊藏書,雖然是個美國人,但閱讀范圍和藝術(shù)風格可謂深受英國文化的影響,不論是卡羅爾的奇幻文本,還是李爾的胡話詩歌以及繪本作品,相信對戈里都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某種意義上,戈里也是一個“遁世者”,始終和他所處的時代保持著嚴格的距離——他終身未婚,除了書,還有他的一堆愛貓陪伴,當然,他還有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神秘而恐怖的宇宙。這也夠了,不是嗎?



文/Amy Benfer

譯/antusen、charlene

校對/antusen、charlene、小趙

原文/www.salon.com


愛德華·戈里(1925-2000)


20世紀50年代時,可憐的圖書編輯一收到愛德華·戈里的手稿就頭疼,偏偏戈里還愛堅持不懈地創(chuàng)作。那時,沒人知道該如何恰當稱呼堆滿戈里畫室的躁狂系鋼筆插畫。這些插畫講述了愛德華時代至20世紀20年代間的故事,故事里衣冠楚楚的角色往往會英年早逝,讀者們因而感受到了難以言喻的可怖氣氛,這種氣氛催使戈里寫下了不少奇言妙語。


戈里于1953年發(fā)行的首部畫集《空弦豎琴》(The Unstrung Harp)



《無聊的幽默》(Amphigorey)封面


委婉點兒的說法是:出版界起初并不認可戈里的作品。然而放眼現(xiàn)在,戈里不僅收獲了數(shù)百萬死忠粉絲,還出版了專門收錄首批作品的三大暢銷圖集——《無聊的幽默》(Amphigorey)、《無聊的幽默二》(Amphigorey, Too)和《無聊的幽默三》(Amphigorey Also)。長期發(fā)行戈里作品的哈考特·布瑞斯公司最近再版了許多他的早期作品,其中包括《空弦豎琴》(The Unstrung Harp,戈里于1953年發(fā)行的首部畫集)和《稀奇的沙發(fā)》(The Curious Sofa,經(jīng)典色情作品)。在出版后一部畫集時,戈里調(diào)換了姓名的字母順序,編出了奧格萊德·威爾瑞(Ogdred Weary)這個筆名。《稀奇的沙發(fā)》里,有這樣一句不朽的名言:“后來杰拉德(Gerald)用平底鍋對埃爾西(Elsie)做了可怕的事情。”



《可惡夫婦》(The Loathsome Couple)


暫且別想埃爾西的命運會如何,想想沒出名前,試圖推銷自己的戈里面臨著什么樣的處境?猜猜羅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收到戈里書稿時,會有什么反應(yīng)?那時,他的經(jīng)紀人給就職于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羅伯特·戈特利布(后來成為了《紐約客》的編輯)看了名為《可惡夫婦》(The Loathsome Couple)的童話故事。故事里的英國夫婦謀殺了很多小孩兒,直到記錄其惡行的照片散落于擁擠的公交上時,他們才鋃鐺入獄(故事的卷首插圖稱“這本書可能是作者最不討喜的作品”)。戈特利布認為這個故事一點兒都不好笑,因而堅決拒絕出版《可惡夫婦》。吃驚的戈里回復(fù)說:“好吧,鮑勃,我就沒想創(chuàng)作好笑的童話;他的反應(yīng)好奇怪啊。”




當然了,《可惡夫婦》其實相當富有趣味。即便將殺童犯視作讓人忍俊不禁的笑料極具褻瀆意味,但你肯定會諒解這種做法的。莫娜(Mona)和哈羅德(Harold)這對倒霉的惡棍從童年悲慘的小孩兒長成了屢犯小罪的大人,后來,二人聯(lián)手開啟了他們并不成功的“畢生事業(yè)”(看完犯罪電影后,他們“在冰冷的柴房里笨拙地愛撫對方”,當兩人想嘗試著水乳交融時,他們“費力且持久的努力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把孩子騙進租賃的、無人問津的“偏僻別墅”并殺了他們。為慶祝首次殺人成功,哈羅德和莫娜吃了“玉米片、糖蜜、蕪菁三明治,喝了人工合成的葡萄味兒蘇達”。


自戈里從事創(chuàng)作以來,人們一直心懷兩個疑問:他寫的是幽默故事嗎?死人會讓人發(fā)笑嗎?或許他創(chuàng)作的是文學作品吧:戈里散文式的文字讀來頗似俳句或達達主義藝術(shù)家的隨筆,他在文中大量借用了牛津英語詞典中的字詞(比詹姆斯·喬伊斯借用的還多)。但他的書都配有插圖,每每讀之,都會讓人想起奧博利·亞茲萊①、喬治·巴比爾②和戈雅。是不是這些因素讓他的書成為了“藝術(shù)品”?此外,在戈里簡短的故事中,不乏劉易斯·卡羅爾③、愛德華·李爾④的“胡言亂語”和格林兄弟筆下陰郁的殺嬰情節(jié)。這些書真的可以給兒童看嗎?


或許是戈里的童年讀物造就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病態(tài)的品味: 5歲時,他看了《德古拉》(Dracula),7歲時,他讀了《弗蘭肯斯坦》,8歲時,他翻遍了維克多·雨果的作品。1978年,戈里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訪談時說:“《弗蘭肯斯坦》中有很多無聊的內(nèi)容。之前我從未想過要跳著翻看這本書。”



戈里晚年和他養(yǎng)的一大堆貓在一起


步入成年后,戈里作品顯露出的古怪風格愈發(fā)突出,與其私生活相關(guān)的流言時常喧囂于世。依據(jù)史蒂芬·希夫于1992年在《紐約客》上發(fā)表的戈里簡介,人們捏造出了這兩則傳言:A.戈里是英國人,B.戈里去世了。戈里的作品常常會引發(fā)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的人的共鳴,因而我們不難看出為何消除奇怪傳言所需的時間比版權(quán)期限還長。實際上,他只出國旅游過一次,這肯定是因為奧克尼郡(Orkneys)、設(shè)德蘭郡(Shetlands)和外赫布里底群島(Outer Hebrides,均位于蘇格蘭群島的周邊地區(qū))這三個“戈里”風格的地名對他有莫大的誘惑力。


其實1925年出生的戈里不是英國人,是芝加哥人。他的父親是信仰天主教的新聞記者,母親是美國圣公會的教徒。戈里11歲時,父母離婚了,27歲時,父母各自再婚了。他的父親在還沒離婚時,就給他找了個極具魅力的繼母——在電影《卡薩布蘭卡》中高唱《馬賽曲》的科里納·穆拉(Corrina Mura)。



戈里的繼母科里納·穆拉,曾出現(xiàn)在電影《卡薩布蘭卡》中


戈里的外婆曾靠繪制賀卡供養(yǎng)一家人,在愛德華時代,這種工作比較適合女性。一歲半時,戈里第一次拿筆畫下了許多飛馳的列車,然而,在接受《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訪談時,他卻說那些畫絲毫沒有亮眼之處:“我馬上補充說它們沒有靈氣,看起來就像是形狀扭曲的臘腸。”



一歲半時戈里畫的火車


回顧青年時光,戈里曾對《華盛頓郵報》說:“我還以為我是那種敏感而虛弱的人。但其實并非如此。那時我常和小伙伴們一起捉迷藏。”他的朋友康斯薇洛·喬根森(Consuelo Jourgensen)說,高中時“涂了綠色腳趾甲的戈里曾赤腳走在密歇根大道上,那時他的行為相當吸人眼球”。


在芝加哥藝術(shù)學院上了一學期課后(他只在那里接受過正式的藝術(shù)培訓(xùn)),戈里去美國陸軍服了三年兵役,當時他是猶他州達格威試驗場(試驗迫擊炮和毒氣的地方)的辦事員。



詩人弗蘭克·奧哈拉


20歲時,他搖身一變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法國文學學士,在那兒他有幸“帶壞”了同學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一位后來成為詩人的瘋狂天才。1995年,布拉德·古奇(Brad Gooch)出版了《城市詩人》(City Poet),在這部為奧哈拉而寫的傳記中,古奇記錄了二人狂妄不羈的大學時光。攝影師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說愛披披肩、雙手戴滿戒指的戈里是“我見過的、最怪的人。他很高,很有羅馬帝王的氣質(zhì)。他喜歡讓頭發(fā)平貼于前額,以打造出劉海般的效果”。


作為學校里的花花公子,戈里和奧哈拉很快就聲名遠揚起來,他們讓人想起了奧斯卡·王爾德的穿著與風格。他們讀羅納德·菲爾班克(Ronald Firbank)和艾維·康普頓·伯內(nèi)特(Ivy Compton-Burnett)的小說,到處搜尋二手書店,還在寢室里擺放了白色的現(xiàn)代庭院家具(包括一張?zhí)梢巍⒁粋€用奧本山公墓墓石制作的咖啡桌)。時常有人看見戈里坐在咖啡桌上設(shè)計壁紙——這預(yù)示著推崇巴洛克風格的愛德華時代又將再度來臨。


大學畢業(yè)后,戈里去了紐約。他既是涉足出版界的書籍腰封插畫家,又是紐約州劇院披皮草、留胡子、穿白色膠底鞋的常客;近30年來,戈里從未錯過喬治·巴蘭欽⑤(Balanchine)編排的芭蕾舞劇,在他心中,巴蘭欽就是“神”。 


戈里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確了事業(yè)的方向。1998年,在接受《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訪談時,他說:“在書店工作時,我想擁有一家書店。遇到某些瘋狂的圖書管理員時,我覺得自己應(yīng)該成為圖書管理員。28歲時,我又希望涉足出版界,那時我還需要接受父母的接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小半生的日子糟糕透了。” 



戈里和他的愛貓之一合影(這照片怎么看著那么像索爾仁尼琴……)


1983年巴蘭欽去世后,紐約留給戈里的美好記憶所剩無幾。就在同一年,他搬去了位于麻薩諸塞州科德角的破舊農(nóng)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終沒有愛人相陪。拜訪過他的人說,與他相伴的只有一群貓和沿墻縫而生的毒藤。農(nóng)舍里滿是各式各樣的收藏品,其中包括“沙畫”——用炭和沙子作出的畫,很受維多利亞時期的女子青睞;小泰迪熊;壁爐旁附帶桌面的馬桶和犯罪現(xiàn)場死亡孩子的照片(有這種照片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他家附近有個名叫“澳拜客”的咖啡館,身處其中的他特別顯眼。(有位拜訪者發(fā)現(xiàn)小費罐上方有張極具戈里個人風格的海報,上面寫著“別忘了寡婦和孤兒。”)自1978年后,他沒有外出旅游過——甚至從未看過自己的展品或展覽。 


他似乎很喜歡和來訪者探討他人生中不可言喻的恐怖之事。比如1992年時,他對《波士頓環(huán)球報》說:“當時我備受支氣管炎的折磨。我很肯定是心理問題致使我得了支氣管炎。不過無所謂,反正是支氣管炎。一切都太沉重、太冷酷、太可愛、太……我該怎么說?嗯,太混亂。” 


1994年,69歲的戈里得知自己患了前列腺癌,不久后,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他說:“我暗想,‘天哪!為什么我沒突然發(fā)出歇斯底里的尖叫?’那是因為我根本就不是那種會抑郁的人。我從不迷戀永生。”


1998年,他對《洛杉磯時報》的瑪麗·麥克納馬拉(Mary McNamara)說:“嗯,你知道的,我只是身處越來越多的廢墟之中。不,我只是坐在這兒咳嗽。”


20世紀的權(quán)威藝術(shù)家屈指可數(shù),而戈里就屬于其中之一。但問題是,他似乎只出現(xiàn)于畫家名人錄里。這并非他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似乎都認為“視覺藝術(shù)家”和“作家”不是同一類人,更不可能是同一個人。但戈里卻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磿热霝橹鳎龀鲞@樣的區(qū)分?



戈里1985年創(chuàng)作的充滿奇思的大象(版畫)


20世紀50年代,戈里正努力成為青年藝術(shù)家時,紐約畫派和抽象表現(xiàn)主義占據(jù)了藝術(shù)界的主流地位。藝術(shù)屬于那些整天泡在杜松子酒里的男人,如美國畫家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他能用暴打妻子時使出的力氣來刷滿一張畫布。而插圖作畫則是初級藝術(shù),是興趣愛好,是女人、小孩子和老男人們做的事兒——插畫一般只出現(xiàn)于雜志、兒童書籍和腰封上(戈里就是畫腰封插圖的)。不過也有一些例外:讓·科克托(Jean Cocteau)就常給文字配上旋渦式的花紋,但他的插圖更像是裝飾點綴而非文字故事的一部分。在當時的藝術(shù)界,和戈里較為類似的是漫畫家,例如查爾斯·亞當斯(Charles Addams),他是50年代另一位集病態(tài)風格和高雅無趣于一身的藝術(shù)家。


戈里說,如果沒人能理解你的作品,那你就自己把作品刊印出來。他也的確利用了自己的“驚狂出版社”(Fantod Press)出版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韋氏詞典中將“fantod”一詞釋義為“fidget”,即“煩躁不安”,而戈里將該詞理解為“妄想、一種神經(jīng)質(zhì)的狂亂不安”。在他的作品中,“驚狂”成了鐘罩里長著翅膀的小小生物)。現(xiàn)如今,戈里早期版本的畫作大概750美元一幅,而原版畫作5000美元一幅。





《好奇的沙發(fā)》:這是以性暴露和色情為主題的畫作——但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這一主題相當隱秘且含糊不清


《好奇的沙發(fā)》(The Curious Sofa)是戈里自行出版的早期畫集之一,這是以性暴露和色情為主題的畫作——但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這一主題相當隱秘且含糊不清。的確,在他的作品中,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的色情色彩和恐怖色彩一樣,會讓整個作品更加令人觸目驚心。在《好奇的沙發(fā)》中,那些虛構(gòu)的、嬉戲打鬧的女孩兒和一些器件(例如:“摸索的指頭”和 “立陶宛打字機”) 都污得十分晦澀。它讓人想起,1999年人們曾因《完美的人》(A Man in Full,湯姆·沃爾夫的作品)中的一個線條而鬧得沸沸揚揚,書中有一對戀人“在用杯子干那事兒”。


當然沒人知道“用杯子干那事兒”指的是什么,但《紐約客》 “街談巷議”(Talk of the Town)版塊中的一個詞將這事兒的神秘感推至了頂點——它讓人們票選出了一些社會名流和文人,以調(diào)查他們中有多少人曾做過“那事兒”。當然了,誰的回答都不及沃爾夫腦子里想的東西污穢。



卡爾·德萊葉拍攝無聲電影的《吸血鬼》(1932)


流言蜚語的實質(zhì)是掩飾而非揭露,戈里深知這點,他說:“對于可能出現(xiàn)在觀者腦袋里的東西,我都能盡可能讓其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從某種程度上說,戈里是從經(jīng)典無聲電影中學會了這個道理。他在《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中說到,他最喜歡的無聲電影是丹麥導(dǎo)演卡爾·德萊葉(Carl Dreyer)拍攝的《吸血鬼》(Vampyr),“里面什么都沒有,但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最讓人脊背發(fā)涼的電影。我覺得人的想象力就能自導(dǎo)自演一部很妙的片子了。”


事實上,從形式上來看,戈里的畫作特別像無聲電影的、巴洛克風格的分鏡。每張小插圖都在畫板間交替,而畫板上則是費心裝飾的手寫文本和黑白插畫。就像是無聲電影,影像和文本同時出現(xiàn),相互分離卻又密不可分的存在于同一部作品中,讓我們有時間同時品味二者。



戈里1977年創(chuàng)作的《躲在大象桌下的女人》


戈里的散文有時候很像是愛德華·李爾的胡話詩和劉易斯·卡羅爾的虛幻荒誕作品。他覺察到使他們作品大獲成功的東西同樣也可以適用于他的散文:“胡言亂語也需要一種精確度。就像李爾在《雜亂》中寫到,‘他們的頭發(fā)是綠的,手是藍色的’、‘他們乘著篩子出海’等等,雖然看起來特別傻,但全都具體入微。”但在他的影響下,也出現(xiàn)了一批后現(xiàn)代主義者,如格特魯?shù)隆に固┮颌蓿℅ertrude Stein)。《藍色時光》(L’Heure Bleue)里全是這種斯泰因式的文字雙關(guān):


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different;

It turned out to be(,) just the same.

What is food?

It’s a small town in New Hampshire.


我原以為會不同;

然而,卻一樣。

食物是什么?

是新罕布什爾州的一座小城。


這幾句話可能是出自于斯泰因的《溫柔的紐扣》。二者間最主要的差別在于,戈里不像斯泰因那樣,能將自己涌動的意識解說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把這種意識轉(zhuǎn)換成了“雙關(guān)語”: 《藍色時光》的敘述者是一群茫然的犬類生物,它們眼上戴著邪惡的強盜面具,身上穿著飾有字母“T”紋章的毛衫,拿著印有各種字母的卡片,讀者覺得該書隨性的故事情節(jié)就是時髦拼字游戲延展過度的結(jié)果。



工作室內(nèi)的戈里和他的愛貓


戈里內(nèi)心的恐懼之情或許并未減弱,那些崇拜他的人也同樣沒能緩解恐怖情緒。一直有人在談?wù)撍膭赢嬘凹杀氖牵矎V播公司里有很多人只知道他的《浮城謎事》系列動畫片集)。1996年,克利福德·羅斯(Clifford Ross)和倫·威爾金(Karen Wilkin)發(fā)布了一本有關(guān)戈里的專題著作,名為《愛德華·戈里的世界》。這兩個刺有紋身的莫霍克年輕人潛伏在哥譚市的圖書集市,四處搜索有關(guān)戈里的所有資料。即使是九寸釘樂隊的特倫特·雷澤諾(Trent Reznor)—— 二流的哥特派搖滾派樂迷,也會在錄制《完美毒藥》的視頻時,用戈里的作品進行真人模仿,不過這種形式的褒獎也實在可疑。連環(huán)畫小說越來越主流,人們都樂意去重視某些連環(huán)畫小說家的作品,比如阿蘭·摩爾(Alan Moore)的《守望者》和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睡魔》,這足以證明他的影響力之大。



《浮城謎事》系列動畫片集之一


注意,并非戈里自己想要被人崇拜。正如他在1998年告訴全世界:“我想到那些能讓別人崇拜自己的事情時,就會覺得特別弱智。哦當然了,成為別人的崇拜對象比一事無成要好很多。不過我還不知道有誰把時間用在變出名上。可能有些人會順便來拜訪下我,或許他們也都是些有點兒精神錯亂的人吧。”


愛德華·戈里1999年在科德角(Cape Cod)自己的家中,第二年4月15日離世



戈里1980年畫的“圣誕老虎”




注釋:


①:奧博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1872年8月21日-1898年3月16日),19世紀末英國插畫藝術(shù)家之一,受到過日本藝術(shù)的影響,也是唯美主義運動的先驅(qū)。


為英文版 《天方夜譚》所畫的封面“阿里巴巴”,為比亞茲萊晚期代表作之一


②:喬治·巴比爾(1882-1932),20世紀初法國插畫畫家,以深受東方主義和巴黎時裝的優(yōu)雅裝飾藝術(shù)的插畫作品而聞名。


③:劉易斯·卡羅爾,真名查爾斯·路特維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1832年1月27日-1898年1月14日),英國作家、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攝影家,以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與其續(xù)集《愛麗絲鏡中奇遇》而聞名于世。


④:愛德華·李爾(Edward Lear,1812-1888年),英國詩人和畫家。他為兒童寫作胡話詩并繪制插圖,其中包括《貓頭鷹和小貓咪》等,使五行打油詩作為一種幽默詩歌形式而得到推廣。年輕時,李爾是倫敦動物學會的插圖畫家。他周游各地,寫下數(shù)本關(guān)于南歐的圖書并繪制插圖。


愛德華·李爾的《胡話詩集》,約1875年


⑤:喬治·巴蘭欽(1904-1983),20世紀美國芭蕾之父,舞蹈家、編舞家。一生編排了包括《堂吉訶德》(1965年)等芭蕾舞全劇在內(nèi)的200多部芭蕾舞,執(zhí)導(dǎo)多部歌劇、音樂劇、電影的芭蕾布景。


⑥格特魯?shù)隆に固┮颍℅ertrude Stein,1874年2月3日-1946年7月27日),美國作家與詩人,但后來主要在法國生活,并且成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發(fā)展中的觸媒。





愛德華·戈里在國內(nèi)比較出名的作品當屬《死神傘下的小脆骨》(The Gashlycrumb Tinies,又譯作“死小孩”),用字母表串起了26個兒童不同的死亡原因:




A字母指的是Amy滾下了樓梯


B字母指的是Basil被熊襲擊


C字母指的是日漸消瘦直至生命完全被抽離的Clara


D字母指的是Desmond從雪橇上摔了下來



E字母指的是Ernest吃桃子被噎住



F字母指的是Fanny被水蛭吸干了血



G字母指的是George在地毯下窒息



H字母指的是Hector死于暴徒之手



I字母指的是Ida在湖中溺水身亡



J字母指的是James不慎喝了堿水



K字母指的是Kate被斧子砍死



L字母指的是Leo吞下了一把圖釘



M字母指的是Maud落入大海



N字母指的是Neville抑郁而終



O字母指的是Olive被錐子戳穿了軀干



P字母指的是在一次踩踏事件中不幸遇難的Prue



Q字母指的是Quentin深陷泥沼



R字母指的是Rhoda火中涅槃



S字母指的是Susan渾身抽搐痙攣



T字母指的是Titus被炸成了碎片



U字母指的是Una掉進了排水溝



V字母指的是Victor被呼嘯而過的火車壓扁



W字母指的是Winnie被凍封于冰下



X字母是指的Xerxes被老鼠啃食



Y字母指的是Yorick被當頭重擊



Z字母指的是Zillan死于醉酒



26個墓碑的封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6個小孩的詭異死法
劉孝藝 插畫作品欣賞
分享一組經(jīng)典的黑白插圖插畫作品
諾曼·洛克威爾 :插畫
他一生畫過幾千個孩子
對傳奇概念設(shè)計師Craig Mullins的采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州市| 湖口县| 西平县| 浦东新区| 确山县| 鄯善县| 武功县| 贵港市| 隆化县| 阳朔县| 汪清县| 十堰市| 临江市| 新建县| 安乡县| 米易县| 大理市| 西和县| 克拉玛依市| 疏勒县| 广西| 天镇县| 饶河县| 会泽县| 子洲县| 黄大仙区| 卢龙县| 温泉县| 富顺县| 上饶市| 日照市| 怀宁县| 新民市| 芮城县| 陇西县| 盈江县| 武宁县| 南开区| 乌什县| 远安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