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號早晨,我醒來時8:45分,我需要去上海虹橋機場趕10:55的飛機,從我家過去,無論坐地鐵還是打的都要45分鐘以上。
然后,我看看躺在旁邊睡得正香的劉先生,他9點上班,從家到公司至少半個小時。
我們倆的鬧鈴都響了,可惜兩個人完全沒有聽到。我們很納悶,昨晚也沒有做“羞羞事”呀,怎么都睡過頭了?
還有,我的行李什么都沒有收拾,我還想著早晨起來整理呢!我趕緊把東西裝進書包,尤其是手機、身份證、充電器;洗漱的同時,我通過滴滴叫了出租車。坐上車,我才發現把iPad的充電器,誤當成P9的充電器了......
我想肯定晚了,只能改簽了,先到機場碰碰運氣吧。坐上車,師傅跟我講:“這個點不堵,我們半個小時就到,你應該晚不了。”
過了一會,我感覺師傅開的方向不對,他朝著浦東機場開了。(他看錯地址了。)
隨后,我們趕快改變方向,結果堵得一塌糊涂,到機場已經10點了。
我看看手機,確定一下自己在哪里值機?突然,我發現定的是頭等艙。
這時,我才想起什么情況,這次出行是臨時計劃。訂票時,我發現這個時間段票價都在1200多元,而海航的頭等艙為1700多元。我想著晚上還要采訪,如果太累了,多不劃算,就多花500塊錢,定一個頭等艙吧。
既然,去的時候坐的海航的頭等艙,回程的票我也訂了張頭等艙,不過是國航的。
我沒敢告訴劉先生,害怕他罵我敗家娘們。
這時,我就發現頭等艙的好處了,基本上不用排隊。
值機的地方,經濟艙排隊的很多,頭等艙沒有人,我很快取了登機牌、過安檢,整個流程走完不到20分鐘。
在這之前,我一直坐經濟艙,辦理托運取登機牌,趕上高峰期至少要等1個小時,安檢又一個小時,每次都是提前3個小時到機場。
這次安檢后,我去了貴賓休息室,這里有自助早餐。吃完早餐后,廣播里喊我的航班到登機時間了,從貴賓室直接有一個下去的電梯,離登機的地方特別近。
同樣,頭等艙的人登機,有專門的通道;上飛機后,我發現座位特別寬敞,能夠葛優躺,可以美美睡一覺。
空姐給我送了一個熱毛巾擦手,還有welcome drink。
萬萬沒有想到,海航晚點了,我在飛機上多坐了一個多小時。
午餐是自己點餐,特別豐盛,還有飲料、甜點,飯后還有一盤水果。
落地后需要坐車,頭等艙的人先出去,并且坐的是小型的VIP車。
整個過程體驗下來,服務好是沒得說的,最重要的是節約了時間和精力。去的時候,因為頭等艙,我不僅吃了早餐,還趕上了飛機。回程時,我在休息室里寫了一篇文章。
當然,還有“裝逼”的感覺,我一路上受到各種優先對待。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貴,來回我多花了差不多2000塊錢。
關于頭等艙,我曾經看過兩篇文章,一是咪蒙的《第1次坐頭等艙如何優雅地裝逼》,調侃自己拍了很多照片,選了9張,顯得漫不經心,最后,咪蒙說:“旅行的本質在于拓寬人生的半徑,尋找生命的意義。所以,在朋友圈裝逼是不對的。”
我贊同這個觀點,每次有新的體驗,我都會發現自己心里微妙的變化。當時,我想一定不讓別人知道我坐頭等艙,害怕別人說自己炫富之類的。
這個心里的變化對我還挺重要的,就像我們平常很忌諱談自己賺了多少錢,大概和從小的教育有關,認為低調點總沒錯。很多時候,一件事情本身沒那么重要,我們的看法才是重要的:改變認知后,我們才能改變對待事情的態度。
出行坐頭等艙,其實我內心是不認可的,覺得很奢侈,很浪費。其實從節約時間的角度,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范圍內的話,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對于我自己而言,我不買奢侈品包包,也很少買衣服,基本上在置辦行頭上很少花錢,對吃填飽肚子就可以了,但我很喜歡在體驗上花錢,對于未知的世界,我很想知道是怎么樣的。
我發現多體驗一些新事物,真的能增加很多可能性。在原有環境中,我們看待事物比較單一,也體會不到自己更多的變化,而在新的環境,新的體驗中,就不一樣。我們真的應該做一些自己平時沒有做過的事情,遇見未知的自己。
在過去多次坐飛機時,我都想體驗一下頭等艙,但一直都沒有,這次終于如愿了。不過有一個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坐了頭等艙,我怎么就不想坐經濟艙了?
人生奮斗的目標上,是不是可以加一條:為了出行坐頭等艙而努力。
除了咪蒙的文章,另一篇是Spenser的《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在這篇文章中,Spenser講述了和合作伙伴一起坐飛機,他坐經濟艙,合作伙伴夫婦坐頭等艙,他最大的體會也是坐頭等艙,可以節約時間和精力。
他也提到很多時候,觀念的轉變,比收入的轉變要難很多。的確如此,我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改變自己原來很多固有的理念。比如剛工作時的我,沒有錢,但有時間和體力,所以用時間換錢就可以了。
而對于現在的我,最缺的是時間,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并且是有產出的。在經濟能夠承受的情況下,就不要考慮坐頭等艙還是經濟艙,思維應該轉變成坐哪個更節約時間和精力。
我想之所以這次大驚小怪,就是因為這不是我生活的常態。去北京的時候,我體會更多一些,心理變化也大,回程時我就很自然了,等再多坐兩次就更沒什么了。
除了這些,我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就是那些空姐服務中讓我覺得非常舒服的地方,我也一一記錄下來,轉化成一個標準,當我給一些公司的服務提建議時就可以用了。比如我的老本行月子會所,當有參觀的媽媽來時,工作人員蹲下換鞋套,給她一個這樣消毒的熱毛巾擦手,提供針對她的小零食......
最好的學習就是體驗,從別人的身上看到好的東西,然后遷移到自己身上。每一次體驗對于自己而言都是成長。這趟北京之行,狀況不斷,還好沒有誤事,還有了不少新的發現。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