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自身的規律,人們的認識一般也是遵循客觀規律,順應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征。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日暈長江水,月暈起大風”,春華秋實,一場秋雨一場寒等等,按照自然規律,按照常規的思路思考問題,我們稱之為正向思維。但有時客觀事物也有反常現象,由于氣溫偏高秋天許多植物開花已是見怪不怪,人們在認識和思考問題時,有時也“反其道而行之”,我們把這種不按照常規思路,與事物一般發展趨勢相違背的思維方式,叫做逆向思維。其實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也是相對而言的,諸葛亮一曲空城計,司馬懿看到城樓上諸葛亮神情自若,琴聲悠揚,估計諸葛亮早有防備,排兵布陣胸有成竹,再加上他多疑的個性,于是下令撤兵,這也屬于正常情況下的正向思維;諸葛亮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越是缺兵少將越是神定氣平,最終取得較好的成效。中國古代戰法里,常有類似的逆向思維,所謂增兵減灶、聲東擊西,讓對方防不勝防,越是增加了兵力越要減少做飯的大灶,迷惑敵人,恰恰人少的時候卻又虛張聲勢,故意讓馬匹來回奔跑,或者讓士兵在地上反復打掃,弄得塵土飛揚,正向思維、逆向思維運用得當往往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