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奎 的 馮老師送給學生習字金鑰匙金鑰匙有五: 一. 是練字亦是修人; 二. 如何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 三. 現在的學生們應該練寫什么樣的字; 四. 如今學生們的寫字能力令人擔憂; 五. 推介一種硬筆規范字教程與教材.
一 :是練字亦是修人
書法與其它藝術學科一樣,具有良好的社會功能、審美功能和育人功能,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不一定當書法家,1962年郭沫若先生在《人民教育》雜志的題詞中說:“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了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還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書法的目的并不一定都要成為書法家,主要是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 , 會對人的耐心、毅力等基本素質加以磨練,使書法的育人功能得以有效的發揮。
書法的發展史與中國社會的發展史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通過書法的深入學習,可以加強對中國歷史的疏通、掌握。同時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在世界藝壇中獨樹一幟,西班牙畫家畢加索說過:如果我出生在中國,我將不是一位畫家,而是一名書法家。書法又被人稱為“世界最高藝術”,種種評價,也足以令我們每個炎黃子孫得以自豪。
而今,隨著電腦網絡的普及,使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思考,青少年在近一段時期所談及的大都是聊天、游戲和暴力游戲,不由得使人擔心。而具有幾千年文化底蘊的書法藝術,可以調節人們的正確愛好、興趣,在平息人們的浮躁心理上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書法的推廣和普及對正確引導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能這也是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依然對書法有所依戀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我們通過書法的學習,一可以寫一手美觀漂亮的字,二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三可以對我們的后天素質進行磨煉,可以說一舉多得,受用終生。
二: 如何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
間架,是指字形的安排,結構,是指筆畫的組織。鋼筆(鉛筆)字的線條比毛筆字的線條細的多,粗細變化較小,其表現力不如毛筆豐富,因此結構在鋼筆(鉛筆)書法的視覺效果上顯得特別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解人一時之饑,而授人以打魚的方法,卻可以使人終生受用。明白漢字的結構規律、掌握漢字的書寫要領之后,就可以舉一反三,沒有練過的字也能寫的比較美觀。所以我主要從漢字結構的五個原則上做一闡釋,以希望給大家一個新的掌握結構的方法,這也是本人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
(一) 結構平穩,布白勻稱:
寫字首先注意的是字的結構要平穩,不能左右歪斜。另外“計白當黑”也是達到結構平穩的要領之一,“白”既是字中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空白,寫字時筆畫的書寫當然至關重要,但筆畫之間空白的布置更是不容忽視,“布白勻稱”的意思是要把筆畫之間的空白布置得相對均勻,不能或大或小。現在很多人寫字不好看的原因之一既是布白不均。有人會問,一個字中橫豎筆畫多時,很容易把它們筆畫之間的空白分均,那字中的橫豎筆畫少時,而撇捺多時怎樣才能夠把空白分均勻呢?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先選擇一些橫筆或豎筆比較多的字,進行橫、豎的間距排列練習,因為橫豎在字中的平衡作用是非常大的,并容易掌握,然后再練習撇捺等筆畫在字中的書寫變化,要使字中筆畫間的空白相對均衡。清代著作《書筏》中說:“匡廓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勻稱。”又有:“精美出于揮毫,巧妙在于布白,體度之變由此而分。” 說出了布白的方法和作用。布白不均時,寫出的字,感覺潦草、雜亂。 布白均勻時,感覺寫出的字均勻、平穩,看后眼睛沒有緊張感。橫豎少時,撇捺的安排至關重要,布白不均會很難看。 撇捺對字中筆畫間空白的分布起到平衡的作用,我們也要細心體會。
(二)參差變化,主筆突出:
組成每一個字的基本筆畫都有主次之分,每一個字都有主筆,也有副筆,如“王”字,橫筆較多,最后一橫是主筆,應加以強調,其它筆畫是副筆,但是也要有參差曲直的變化,就像諧八音奏曲一樣,要有一個統一的主旋律,再加上其它旋律的配合,才能成為首個完整的樂曲。 主次筆畫不突出的字,顯得死板、單調沒有變化。 有了主次筆畫的變化,字形顯得自然、和諧。 哪一筆畫作為字中的主筆,沒有固定說法,八種基本筆畫都可以做主筆,但應該是字中筆畫比較長、大的筆畫做主筆,你可以試試挑出字中的主筆畫.
(三)點畫呼應,氣脈貫通:
呼應,在一個字中指的是字中點畫之間的互相聯系,在整篇字中指的是上一個字與下一個字、上一行最后一個字與下一行第一個字的照應關系。應用得當,會使寫出的字有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呼應的方法有兩種,就是形連和意連。1、形連:是指用細的“牽絲”把上一筆畫與下一筆畫聯系起來的方式,行書、草書多用之。2、意連:是指用無形的筆勢把筆畫聯系起來的方法。筆畫之間沒有連線,但筆意相連。楷、隸多用此法。我們在研習呼應的要領時,一定要先明白筆順,因為呼應的主要方式就是強調上一筆與下一筆之間的關系(聽說小學搞教改,不管筆順了,只要能寫對就行,悲哀啊)如果不明白筆順,就不知道先寫哪一筆,后寫那一筆,要想做到呼應,把字練好是不可能的。尤如我們平時做事,必須要有先后順序一樣,如果做事的順序顛倒了,是會鬧出不少笑話的。
(四)迎讓得體,比例適當:
字中筆畫的伸展稱為“迎”,筆畫的收縮稱為“讓”,填補字間的空白稱為“迎”,留出字間的空白稱為“讓”。在獨體字中有筆畫的迎、讓,在合體字中筆畫的迎、讓顯得更為重要,有了筆畫的迎讓,才能使組成一個字的各個偏旁部首協調統一,寫出的字不散、不亂,字中的各部分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有如一長者攜幼孫行關愛倍至痛癢相關,字中筆畫之間沒有迎讓變化時,各自為政,感覺散亂無章。 有了迎讓變化的安排,各偏旁部首之間和諧、統一,整體性很強。
(五) 形象變化、取法自然
王羲之說:“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雷同。”指的就是變化的問題,中國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形聲、象形等不同方法,一字之中組成一個字的筆畫多少不同,使字的外形呈大、小、長、短、方、圓、斜、正等不同體態的變化。我們在進行書寫時也要使每個字獨具面貌。使整篇字即和諧勻稱,又獨具意趣。變化的方法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從基本筆畫的書寫,結構的變化等方面來考慮。基本筆畫的書寫方面,主要在筆畫的長短、方向、曲直、藏露、粗細、疏密、點畫替代等方面加以變化。結構方面主要從改變字形等方面加以考慮。漢字,雖然說是方塊字,但由于筆畫多少的不同,每一個字都有特定的外形輪廓和大小變化。要使它們有合而不同違而不犯的變化才好
三: 現在的學生們應該練寫什么樣的字
學生們練寫什么樣的字是要從多方面考慮的,比如年齡,年級,書寫工具,所用字格,以及卷面填空處的長短和答案內容的多少之間的關系等等.細說起來也比較復雜,但以下幾點教師,學生及家長們是不可不知的.
1:是實用的書寫而不是藝術的創作
今天的小學生,初高中生,甚至學前班的小朋友,平時作業卷子多,考試卷面題量大是大家都知道的.規范,整潔,較快,實用的書寫是非常理想的書寫.那些寫起字來象藝術創作一樣的書寫是不可取的.要么象繡花一樣慢磨,較長時間也沒寫上幾行;要么潦草急書個性十足漫無邊際,難免丟三落四失分,卷面臟亂扣分.
2:是簡潔真實的筆畫,而不是雕琢做作的美化
筆畫是構成漢字的最小部件,重視筆畫的訓練是無可厚非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過分強調頓筆是做作多余的(本人甚至反對頓筆之說,后面我將有題目來專門論述),是與又快又好的實用書寫相悖的
3:是字型較小的而不是小而拘謹的
先來說明一下,每個漢字都是有主筆的,主筆伸展有度,即使較小的字也不會感覺拘謹的.寫較小的字型當然也是處于實用的考慮,來看看學生們的卷子吧,多半都是較長的答案卻留了較短的空白,就是作文紙格也不大呀,只會寫大字的同學的卷面往往是散亂不整的.
4:是順暢較快的書寫而不是生硬急迫的堆積
有的同學怕作業做不完或考卷答不完,一但快寫就生硬堆積,凌亂無章.其實就是沒有書寫方面的基本功,又快又好決不是無故就有的,是學習訓練才有可能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那就是先寫慢才能寫好,繼而是寫熟才能寫快,之后才是流暢自由合理的運用了,那將是一個人一生的幸事(起碼是近20年的學生時代).當然想用幾小時幾天練好一手字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能的.
四: 如今學生們的寫字能力令人擔憂
到目前為止,我在大慶市讓胡路地區從事毛筆書法教學,以及硬筆實用規范字的書法培訓工作已經20余年.可以說對該地區校內外的書法,寫字教育狀況是比較了解的.特別是硬筆(鉛筆,鋼筆和中性筆),感覺學生們的書寫能力在逐年下滑,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姿勢看:坐的姿勢和執筆的姿勢五花八門,畸形怪狀.這些不正確的姿勢有的會導致視力下降;有的會導致頸椎和腰椎彎曲變形;不但影響身體健康發育,而且字也寫不好寫不快.如下所示:
(1).雙腿哆嗦,打拍子.(筆畫歪曲,精神不集中)
(2).頭偏,頭低,上體歪.(兩眼視力不均,椎體變形)
(3).用本偏離胸前,越寫本越右,越寫本越斜(斜視,丑怪)
(4).執筆過低,筆桿過直.(影響視覺,寫字過慢,酸痛)
(5).拇指食指疊壓.(用腕寫字,無輕無重,鐺鐺作響)
(6).手腕回勾.(限制指腕,僵硬,運筆失靈便)
正確的坐姿:兩腳自然平放地面;頭正身正雙臂鋪開.本放胸前本端正;三個距離三個一(頭距本一尺,胸距桌邊一拳,指距筆尖一寸).
正確的執筆:兩指齊(拇指食指齊執),虎口圓,手心空,筆桿斜.
2.從筆畫,筆順看:任筆為劃,任筆為體,個性筆順.個性布局,有的初高中生居然把一些常用字筆順寫錯那么多年.舉例如下:九 五 與 為
錯誤別扭的筆順 正確便捷的筆順 有利于行書
那么我們為什么非要循規蹈矩,千年不移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
漢字的演變規律,這不但容易把字寫得好,還有利于把字寫得快.
3.從字跡大小和書寫速度看:學生所寫的字過大或過小,速度過快或過慢也是家長們經常犯難的.另外也有的同學喜歡把字寫在格子的邊角上,認為是好看是美.比如:
字跡過大.擁擠.
邊角書寫.過于個性
寫多大的字是受字格的大小,答案線的長短以及要寫的內容多少制約的;書寫的速度
是受字跡的大小,運筆的靈巧,筆順的對否,書寫的熟練制約的.整潔的卷面流暢的書寫才是理想的.
4.從寫字的實用與應試的要求看:
(1).學校要求的是規范字的實用書寫,而社會上一些書法班教授的是繁體字的藝術表現.要么頓筆連篇,要么長撇大捺,要么幾天拔苗速成謂之行書快寫,實際是結構離奇古怪筆畫張牙舞爪,要么刻板雕琢寫字太慢,等等.學生在作業上一經應用馬上被老師叫停,學生莫名其妙,家長一頭霧水.
(2).家長對學生的寫字能力重視不夠,在早期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只重視開發大腦,不訓練手腳,致使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手巧心也靈,寫字是一種再現知識于紙面的勞動;寫好字寫快字是一種完成大量作業與各類考試的先進工具.至少在一個人近20年的學生時代是這樣的.
(3).寫好就寫不快,寫快就寫亂;或既寫不好也寫不快,這在學生考試時是非常不利的,特別是中高考時,如科科卷面扣分,或因為書寫過慢而答不完卷那就太遺憾了.了解小學教育的人都知道:小學寫字課名存實亡(有的學校的課表上根本沒有寫字安排).加之小學教師工作繁雜,工作量也較重,教師沒有更多精力顧及學生寫字能力的培養.
愿同學們寫一手干凈整齊實用的規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