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報,看到明代高濂《洗心說》,反復閱讀,受益匪淺,抄錄于此,仔細品味,感慨萬千。
福生于清儉,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靜,命生于和暢;
患生于多欲,禍生于多貪,過生于輕慢,罪生于不仁。
戒眼莫視他非,戒口莫談他短,戒念莫入貪淫,戒身莫隨惡伴。
無益之言莫妄說,不干己事莫妄為。
默,默,默,無限神仙從此得;
饒,饒,饒,千災萬禍一齊消;
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隱;
休,休,休,蓋世功名不自由。
尊君王,孝父母,禮賢能,奉有德,別賢愚,恕無識。
物順來而勿拒,物即去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過而勿思。
聰明多暗昧,算計失便宜,損人終有失,倚勢禍相隨。
戒之在心,守之在志。
為不節(jié)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
勸君自警于生平,可嘆可警而可畏。
上臨之以天神,下查之以地袛,明有王法相繼,暗有鬼神相隨,
唯正可守,心不可欺!
高濂在《洗心說》里對“聲色富貴,名利得失”進行了精辟論述,勸告人們要淡泊名利,凈心寡欲,低調(diào)做人,踏實做事,善待他人,好好生活。對于功名利祿,只要認真思考一番,就會發(fā)現(xiàn),名如好聽之歌,聽過便無;利如昨日之食,食過不見;富如燈中之油,燃盡便滅;貴如橘洲歌舞,曲盡人散;色如怒放之花,開過便敗。金錢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去;名利如臉上的脂粉,身上的衣衫,皆為飾外之物,并非性命;以利輕亡其身,則遺憾終身。有首歌里如此唱到:“功名利祿不過是過年煙云,霓虹美景不過是一時陶醉。”我們要正確對待名利、富貴。凈心寡欲,修身立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淡定,愉快生活。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孟子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他們說的都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這句話,可以說為每個人所熟知,但在現(xiàn)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于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于名利場中,由于欲望膨脹,目的難達,便由氣生病,士氣低落,抑郁沉悶,灰心喪氣,對身心健康對工作造成一定的損失。有人為追求所謂的幸福,頭腦發(fā)昏,不擇手段,做了不該做的事,從而走了極端,最終走上不歸路。
據(jù)說有一個人,一天偶然在地上撿到一筆千元大鈔,他得到這筆意外之財以后,總是低著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干年后,據(jù)他自己統(tǒng)計,總共拾到紐扣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日出的絢麗、春花的嬌艷、親情友情的難得、愛情的甜蜜……貪欲不僅在于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nèi)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垮掉。可見貪欲是多么可怕呀!
所謂洗心,就是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具有高尚的節(jié)操。從容淡定地面對花花世界以及各種誘惑,不貪婪,不奢求,不攀不比,不嫉妒,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寧靜,少一些牢騷,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心境平和,知足常樂。莫嘆自己命不好,還有他人比我差。無病無災本是福,煩惱都是想不開,憂愁皆為看不破。因此,我們不要一味地羨慕別人,不要好高騖遠,無需眼紅別人的飛黃騰達,不要心生暗氣和自己過不去。人有上進心固然很好,但凡事不可強求。俗話說:“有人騎馬,有人騎驢,路邊還有赤腳漢。”當然騎馬最好,騎不上馬,只要能騎上驢子也不錯,總比路邊的赤腳漢強。人生路途中,我愿騎驢而行,我堅信平平安安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抱有一顆平常心,珍惜所有,愛黨愛祖國愛家人愛自己,踏實工作,快樂生活。
原載2012年12月20日《運城教科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