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親的定義是什么?很簡單,拍一張迪克-霍伊特的照片,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故事。盡管兒子在8個月大的時候就遭遇了嚴重的腦損傷,就連醫生都建議放棄,但這位父親選擇了拒絕。相反,他用一生的時間與兒子相伴,用輪椅推著兒子在賽道上演繹著激勵世人的傳奇人生。
然而就在3月18日,這段跑步世界的傳奇故事畫上了休止符,迪克-霍伊特因為心臟疾病在睡夢中安靜離世,享年80歲。
從1977年與兒子里克-霍伊特首次參加比賽,到2014年迪克-霍伊特因為健康問題退休,這對父子組成的“霍伊特之隊”共計完成了1130場比賽,其中包括252場鐵人三項、70場全程馬拉松、94場半程馬拉松及其他耐力賽。
40多年的時間里,這對父子不僅用奔跑詮釋了堅毅果敢、永不放棄的人生,更向整個世界傳遞了偉大的父愛。
【1】
父愛的故事開始于1962年1月10日,兒子里克在出生時因為臍帶繞頸,導致腦部缺氧受損,隨后被診斷為痙攣性四肢癱瘓和腦癱。
在里克8個月大的時候,醫生告訴迪克和他的妻子朱迪,孩子沒有任何康復的希望,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一生,“從此他會像植物人一樣,還是把他送到療養院吧。”
但迪克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這位父親回憶:“在醫生建議我放棄的一瞬間,我看見里克的眼睛繞著整個房間轉了一圈,最后停留在我身上,那眼神充滿著強烈的生的欲望。當時,我決定要靠自己和妻子的力量來養活并教育這個孩子。”
很快,迪克發現里克雖然無法說話和行走,但并非整個腦子都不行了——他的反應十分靈敏,在智商上也和兩個弟弟一樣正常。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迪克很想讓里克像正常的孩子一樣接受教育,但幾家學校的校長都沒有為他點亮綠燈。屢次碰壁后,迪克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
就在里克11歲這年,迪克請來了來自特夫斯大學工程系的一群專家,想辦法幫助兒子解決交流問題。最終,專家們為里克制作了一臺交互式電腦,里克可以用自己的頭部控制鼠標,敲擊出自己想要的字母,來實現與外界的交流。
讓人驚訝的是,里克通過電腦“說”出的第一句話,不是“媽媽”或者“爸爸”,而是“加油,波士頓棕熊隊!”那是一支挺進當年美國冰球聯盟決賽的隊伍。
【2】
父子倆第一次走上賽道,則是在1977年春天,里克15歲這年。當時,里克的學校為一名意外癱瘓的曲棍球隊員舉行5英里的慈善長跑,以籌集善款。里克問他的父親,他們是不是也可以參加,因為里克想借此告訴大家,無論你是否身患殘疾,生活都可以繼續。
沒有長跑經驗的迪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于是在賽道上,父親在后面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兒子,兩人共同完成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5英里長跑。
盡管這次比賽的成績只是倒數第二名,但那天晚上,里克告訴父親:“爸爸,當跑起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是個殘疾人!”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迪克,他決定要在未來把那種感覺盡可能多地帶給兒子。從此之后,迪克推著里克開始了漫漫的長跑征程。
缺乏長跑經驗的迪克堅持每天訓練。鑒于兒子需要到學校上課,不能和自己一起訓練,迪克就會在輪椅上放上一包水泥,模擬在賽道上推著兒子的場景。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之下,迪克即使是推著兒子一起跑步,也能達到自己單獨跑步時的最好成績。
1979年,迪克決定和兒子一起參加著名的波士頓馬拉松,但是波馬組委會拒絕了迪克的參賽請求。在組委會看來,讓兩個人以一種特殊的推跑方式來參加比賽,這根本不現實。
迪克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他推著里克頻頻出現在其他所能參加的比賽中,這對父子組成的“霍伊特之隊”也開始被更多人了解,而父子倆的努力也終于有所回報。
1983年波士頓馬拉松,“霍伊特之隊”如愿獲得了參賽資格。最終,他們順利完賽,名次雖然也是倒數第二,但里克依然從中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3】
初戰告捷之后,“霍伊特之隊”的跑步之旅一發不可收拾,參加的比賽也從馬拉松擴大到鐵人三項。那是1985年父親節,迪克在他人的鼓勵下第一次帶著里克來到了參加了鐵人三項賽。
在鐵人三項的比賽的游泳賽段,迪克將兒子放在一個充氣艇中,用一根蹦極繩將充氣艇連在自己的腰間,用身體拉著兒子游完全程。而自行車賽段,迪克會用一個特制的雙人自行車,載著兒子看遍沿途風景,感受風的力量。最后的長跑賽段,迪克依然會推著那輛特制的輪椅,將兒子一路推到終點。
盡管“霍伊特之隊”的名次同樣不是很理想,但在迪克看來,這是兒子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他表示未來還要繼續帶著里克參加這項運動。
而在此之前,迪克從未學過游泳,也幾乎不會騎行。他說,學習游泳和騎行這兩項新技能,都源自對兒子的愛。
在父愛的感召下,里克也在不斷地突破自我。他不僅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波士頓大學特殊教育系,畢業后還在學校的電腦實驗室協助研發專門幫助殘疾人交流、生活的特殊設備。
賽道之上,“霍伊特之隊”也繼續刷新著新的歷史。1992年的海陸軍馬拉松比賽,父子倆跑出了2小時40分47秒的成績,創造了屬他們的生涯最佳,只比當時的世界紀錄慢了35分鐘。同一年,兩人還用騎行和跑步的方式穿越了美國全境,達成了45天橫跨6010公里的壯舉。
在一次比賽中,迪克輕微心臟病發,醫生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他的一處動脈已經95%堵塞,有中風風險。其中一名醫生對他說∶“ 如果不是你一直推著兒子參加體育鍛煉,可能20年前就死于心肌梗塞了。”
【4】
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本應是“霍伊特之隊”第32次參加這項賽事,同時也是他們一起跑的最后一場馬拉松賽事。
賽前,波士頓馬拉松組委會專門為“霍伊特之隊”建立了一尊銅像,就安放在波士頓馬拉松的起點處。ESPN則將年度卓越體育表現獎中的Jimmy V毅力獎頒給了他們,以表彰其跑過了32場波士頓馬拉松的傳奇。
然而,爆炸案的發生,讓“霍伊特之隊”最終沒能完成比賽。于是在接下來的2014年,73歲的迪克最后一次站上了波士頓馬拉松的賽道,用7小時37分33秒堅持跑完了全程,所有人都為這對父子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從1977年與兒子里克-霍伊特首次參加比賽,到2014年迪克-霍伊特因為健康問題退休,這對父子組成的“霍伊特之隊”共計完成了1130場比賽,其中包括252場鐵人三項、70場全程馬拉松、94場半程馬拉松及其他耐力賽。
有人曾經問迪克:“你已經和兒子參加了超過千場的比賽,難道就沒有考慮過一個人參賽,來看看自己的真實實力嗎?”迪克的回答是:“我不會獨自參賽,因為我參加比賽純粹為了當我們一起跑步、游泳和騎行時,看到里克臉上露出笑容時的奇妙感覺。”
而一直以來,里克也希望回報自己的偉大父親:“我希望有一天我送給爸爸的禮物,不僅是我倆一起參賽,而且是由我推著他跑,哪怕只是一小步,以表達我不盡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