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蒲松齡年譜
蒲松齡年譜
      德華  雁翔
公元1640年   ( 明崇禎十三年)    四月十六日夜戌時(shí),先生出生。
          先生名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hào)柳泉居士,因有《聊齋志異》一書,人多稱聊齋先生。
         
      先生生于山東淄川城東蒲家莊其故宅北屋內(nèi)。蒲家莊原名滿井。莊東有井,水常滿,溢為溪流,莊以此得名滿井;楊柳依依,環(huán)合籠蓋,隨溪逶迤,此井即柳泉。淄川蒲氏系出元代般陽(古淄川名)路總管蒲魯渾及蒲居仁;相傳元朝傾覆時(shí),蒲氏只遺一孤,易姓更名,養(yǎng)于外家楊氏,至明朝洪武中期,始復(fù)蒲姓;至明末,子姓日繁 ,所居滿井莊始易名為蒲家莊。
         
      明朝萬歷年間,淄川縣食皇糧者八人,蒲氏即有六人;嗣后科甲相繼,成為名門望族。先生高祖世廣,邑廩生,贈(zèng)文林郎,少年聰慧,才冠當(dāng)時(shí)。曾祖繼芳,邑庠生。父槃 ,字敏吾,少肯研讀,器識(shí)超遠(yuǎn),雖終困童子業(yè),但知識(shí)淵博。值明亂,遂棄文經(jīng)商;后潛身耕讀,平居鄉(xiāng)里,處事中和,喜怒不慣形于色;至“不惑”尚無子,養(yǎng)胞弟蒲棁之子為子;室有一妻二妾,后得四子一女,次子兆專,又次子柏齡,五子鶴齡,松齡行四,乃正室董氏所生。
          此年五月大旱,樹皮皆盡,饑民發(fā)掘死尸果腹。
          此年先生同邑友高珩29歲,孫蕙(樹百)9歲,唐夢(mèng)賚13歲,畢際有18歲,同時(shí)名人王士禎7歲,施閏章23歲。
         《聊齋志異自序》云:“松懸弧時(shí),先大人夢(mèng)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
         《降辰哭母》詩云:“因言庚辰年,歲事如饑荒,爾年于此日,誕汝在北房。……”
      
公元1641年(崇禎十四年),先生2歲。
         正月,闖王李自成占河南,殺福王朱常洵。張獻(xiàn)忠占襄陽,殺襄王朱翊銘。11月,李自成占南陽,殺唐王朱聿鏌。
      
公元1642年(崇禎十五年),先生3歲。
          摯友張篤慶生。張篤慶字歷友,號(hào)昆侖山人,明大學(xué)士張至發(fā)孫。
          摯友李堯臣生。李堯臣字希梅,號(hào)約庵。
          薊遼總督洪承疇被擄,喝皇太極愛妃所奉人參湯后降清。
      
公元1643年(崇禎十六年),先生4歲。
          正月,李自成占承天;五月,張獻(xiàn)忠占武昌;十月,李自成破潼關(guān),遂占西安、延安諸郡。
         九月,皇太極病死沈陽清寧宮。
         十一月二十六日申時(shí),先生夫人劉孺人生。孺人父季調(diào),文學(xué),諱國鼎,文戰(zhàn)有聲,生四女,孺人為次女。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先生5歲。
           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hào)“大順”,建元“永昌”;三月,攻入北京,義軍入故宮,箭穿隆宗門匾額。
           崇禎皇帝泣退群臣,砍死袁妃和女兒坤儀公主,逼死周后,吊死煤山。
           
      平西伯吳三桂,聞李自成軍抄其家產(chǎn),囚其父親,擄走愛妾陳圓圓,遂引清兵入關(guān),誓與起義軍決一死戰(zhàn)。清初詩人吳偉業(yè)作《圓圓曲》云:“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清。痛哭六師(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四月底,李自成登帝位,次日出北京西走。
           五月,朱由崧即帝位于南京,建元“弘光”,立南明第一個(gè)小朝遷。
           十月,清世祖福臨入北京,即帝位。明亡。
        
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先生6歲。
            畢際友拔貢。《長(zhǎng)生殿》作者洪升生。
           遷下薙發(fā)令。李自成于湖北通城被鄉(xiāng)勇?lián)餁ⅰ?br>           河南鄉(xiāng)試,某考生將“皇叔父”寫作“王叔父”,主考官二人被革職押到刑部治罪。
            五月,抗清名將史可法被拘不屈而死,其家人在揚(yáng)州梅花嶺上葬其生前袍笏。
            清廷初開科舉業(yè),當(dāng)年鄉(xiāng)試取士子1534人。
        
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先生7歲。
           二月,清會(huì)試天下舉人。
           十二月,張獻(xiàn)忠被清軍殺死。春,張獻(xiàn)忠棄成都北走順慶之前,謂部將云:“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遂殺其幼子。
        
公元1647年(順治四年),先生8歲。
           山東高苑人謝遷,聚眾千余人抗清,破新城、長(zhǎng)山諸縣;六月,入據(jù)淄川,至七月兵敗。
          九月,抗清名人夏完淳就義于南京西市,年僅17歲。獄中作《別云間》詩云: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元月,鄭成功在福建泉州豐川鎮(zhèn)孔廟,燒掉儒服,于“招賢橋”宣布招賢起義。
        
公元1648年(順治五年),先生9歲。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生。
           清廷詔滿漢官民,欲聯(lián)姻者從其愿。
            六月,邑大水,孝婦河兩岸樹皆拔去,壞六龍橋。淄川城西范陽河溢,尚家莊一時(shí)俱盡。
        
公元1649年(順治六年),先生10歲。
            唐夢(mèng)賚成進(jìn)士,改翰林院落庶吉士,散館授檢討。
        
公元1650年(順治七年),先生11歲。
          山東棲霞人于七聚眾反清,攻字海城,知州劉文淇死。
           
      與兄弟從父讀,經(jīng)史過目輒了,父槃最鐘愛之。蒲箬《柳泉公行述》云:“先祖處士公……暮年食指煩,家漸落,不能延師,惟躬自教子。先父天性慧,經(jīng)史皆過目能了,處士公最鐘愛之。”
        
公元1651年(順治八年),先生12歲。
          五月初五日,父敏吾(槃)死。
        
公元1652年(順治九年),先生13歲。
           順治皇帝親往孔廟祭奠,撥銀三萬兩修廟。
           
      前,降清明臣范文程對(duì)多爾袞云:“治天下在得民心。知識(shí)分子是最優(yōu)秀的民,得了他們的心,所有民的心也就得到了。”多爾袞馬上去孔廟行禮,并規(guī)定,每年三月和九月,必派官致祭。
           五月,邑內(nèi)雹災(zāi),大者如盂,碎瓦傷人,時(shí)正獲麥,晚者受災(zāi)。
        
公元1653年(順治十年),先生14歲。 
      明宦黨骨干馮銓,降清后被錄用,御史狀其魏忠賢干兒,攬權(quán)受賄,多爾袞壓而不發(fā)。順治帝云:“國家用人,著眼于叫他立功,而不是叫他再犯錯(cuò)誤。……(馮銓)本來沒有什么明顯的錯(cuò)誤,且博通典故,熟悉政事,因此特地召用,以使他自新。”
            
      降清明臣洪承疇,受順治帝命經(jīng)略江南,派人迎母于閩。母至,見承疇而大怒,操杖擊之,罵曰:“迎我來,將使我為旗下老婢么?我打死你,為天下除一害!”隨后買船又南歸福建。
        
公元1654年(順治十一年),先生15歲。
        
公元1655年(順治十二年),先生16歲。
            淄川蝗災(zāi)。
            訛傳清廷將選良家女充掖庭,劉孺人13歲,避于先生家。
            侯方域,字朝宗,死。
        
公元1656年(順治十三年),先生17歲。
            十月,施閏章奉使督學(xué)山東,任山東學(xué)道。
            畢際有授山西稷山知縣。
        
公元1657年(順治十四年),先生18歲。
            與劉孺人結(jié)婚。
           
      正月,施閏章試各郡所取童生,宣示:“能作詩賦者,許各展所長(zhǎng)。”張篤慶交八股文卷后,請(qǐng)題賦詩。施閏章命以“畫牛”為題,張篤慶略加構(gòu)思,揮筆而就,受施閏章常識(shí)。
            孫蕙鄉(xiāng)試中舉。
        
公元1658年(順治十五年),先生19歲。         
      以縣、府、道試第一,補(bǔ)博士弟子員,受知于施閏章。試題“蚤起”、“一勺之多”,原批:“首藝空中聞異香,百年如有神,將一時(shí)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fēng)移俗。次,觀書如月,運(yùn)筆如風(fēng),有掉臂游行之樂。”
            費(fèi)袆祉,字支嶠,進(jìn)士,任淄川縣知縣。
            《紅樓夢(mèng)》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生。
        
公元1659年(順治十六年),先生20歲。
            與同邑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結(jié)“郢中詩社”。
        
公元1660年(順治十七年),先生21歲。
            三月,施閏章卸山東學(xué)道任,歸里。
            《漁洋詩話》云:“余論當(dāng)代詩人,目曰南施北宋。施謂愚山(閏章),宋謂荔裳。”
            施閏章《太白祠》:“當(dāng)軒千里水,繞屋萬松枝。山月長(zhǎng)清夜,江云無盡時(shí)。”
        
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先生22歲。
            二月,順治帝福臨死。其自19歲始,熱戀弟媳襄親王妃董鄂妃,死后四個(gè)月,董氏亦死。
            
      金圣嘆被處死于江字三山街。江蘇吳縣任維初濫施刑法,貪賄浮征,金圣嘆等18人煽動(dòng)千余人,借順治帝死耗傳至蘇州,聚集于文廟大哭大鬧,朝廷立派官員訪糾,將士子們凌遲處死。刑前下雪,金圣嘆口賦一絕云:
                               天公喪母地丁憂,
                               萬里江山盡白頭。
                               明日太陽來作吊,
                               家家檐下淚珠流。
            青州都統(tǒng)濟(jì)世哈,奉命領(lǐng)滿漢兵剿于七。
            孫蕙成進(jìn)士。
            畢際有升江南通州知州。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先生23歲。
           
      五月,都統(tǒng)濟(jì)世哈滅于七起義軍。《聊齋志異·野狗》篇云:“于七之亂,殺人如麻。鄉(xiāng)民李化龍自山中竄歸,值大兵宵進(jìn),恐罹炎昆之禍,急無所匿,僵臥于死人之叢……”
          長(zhǎng)子箬于八月生。
            清廷詔禁女子纏足。
            二月,鄭成功光復(fù)臺(tái)灣,寫《復(fù)臺(tái)》詩云:
                               開辟荊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復(fù)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
                              茹苦間關(guān)不忍離。
            詩壇名人,《談龍錄》作者趙執(zhí)信生。
        
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先生24歲。
            畢際有罷官。
           
      “明史案”結(jié)案。此為康熙時(shí)期兩大文字獄之一。寫“明史”的莊廷龍被鞭尸焚骨,作序者及其五子,買書賣書刻書者及書中列名的江楚一帶名士70多人被殺,受牽連之江南名士220多人。
       
 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先生25歲。
            讀書于李堯臣家,作《醒軒日課序》。
        
公元1665年(康熙四年),先生26歲。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先生27歲。
        
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先生28歲。
        
公元1668年(康熙七年),先生29歲。
            六月地震,客居稷下,有文志之。
            
      《聊齋志異·地震》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duì)燭飲,忽聞?dòng)新暼缋鬃詵|南來,向西北去,眾駭民間,不解其故。……”
        
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先生30歲。
            孫蕙任江南寶應(yīng)縣知縣。
        
公元1670年(康熙九年),先生31歲。
            受孫蕙聘,南游作幕賓,時(shí)在秋天,途中作七律二首云:
      青草白沙最可憐,
      始知南北各風(fēng)煙。
      途中寂寞姑言鬼,
      舟上招搖意欲仙。
      馬踏殘?jiān)茽?zhēng)晚渡,
      鳥銜落日下晴川。
      一聲欵乃江村暮,
      秋色平湖綠接天。
      
      風(fēng)塵飄泊竟何如?
      湖海豪襟氣不除。
      花影一簾新劍佩,
      云山萬重舊琴書。
      人家綠樹寒煙里,
      秋色黃流晚照余。
      釣艇歸時(shí)魚鳥散,
      西風(fēng)渺渺正愁予。
            按詩中所述景色,南游時(shí)在秋季。過青石關(guān),至沂州(今臨沂縣)阻雨,休于旅舍,有劉生子敬出同社王子章所撰桑生傳,讀后作《志異·蓮香》篇。
            
      冬,孫蕙為河工事強(qiáng)項(xiàng)抗命。因洪災(zāi),運(yùn)河道淤塞,嚴(yán)重影響漕運(yùn),河道都御史羅多,嚴(yán)令寶應(yīng)縣征集七千民工挑浚,限40日竣工。蕙念百姓苦,不忍驅(qū)迫,只征集千名民工浚河。羅多惱火,聲稱要彈劾孫蕙。淮揚(yáng)道副使張萬春勸孫蕙“以賄營救“,孫蕙不肯。百姓聞之,自動(dòng)聚集,多達(dá)萬人,奮力挑浚,數(shù)十里長(zhǎng)河僅六日即竣工。蒲松齡在孫蕙受羅多威脅時(shí),憤以《聞孫樹百以河工忤大僚》詩表示關(guān)切。詩云:
                                       西風(fēng)策策雁聲殘,
                                       酌灑挑燈興未闌。
                                       星斗夜搖銀漢動(dòng),
                                       芙蓉醉擊玉龍寒。
                                       故人憔悴折腰苦,
                                       世路風(fēng)波強(qiáng)項(xiàng)難。
                                       吾輩只應(yīng)焚筆硯,
                                       莫將此骨葬江干!
            同年有寄家七律二首,其一云:
                                       桂樹叢叢飄晚香,
                                       夜深竹影落繩床。
                                       窗窺明月人千里,
                                       魂斷西風(fēng)雁一行。
                                       須發(fā)難留真面目,
                                       芰荷無改舊衣裳。
                                       江城何處吹楊柳?
                                       望斷關(guān)山客夢(mèng)長(zhǎng)。
        
公元1671年(康熙十年),先生32歲。
            元宵后與孫蕙赴揚(yáng)州,有七絕二首,其一云:
                                       我到紅橋日已曛,
                                       回舟畫漿泊如云。
                                       飽帆夜下?lián)P州路,
                                       昧爽歸來壽細(xì)君。
            三月,孫蕙調(diào)署高郵州,先生同往。
            四月內(nèi)擬書札17通。
            孫蕙壽日,觀梨園歌舞,有七古一首紀(jì)之。詩云:
      簾幕深開燈輝煌,
       氍毹暝鋪晝錦堂。
      氤氳蘭霧吹濃香,
      熱云迷蒙凝天光。
        旱雷聒耳雜鳴鐺,
        環(huán)佩一簇捧紅妝。
        藕粉搖曳錦繡裳,
       黃鵝跌舞帶柔長(zhǎng)。
        長(zhǎng)笛短笛割寒蒼,
      紫樓玉風(fēng)聲飛揚(yáng)。
        …………
            時(shí)郢中社友王鹿瞻在瓜州作幕賓,先生有五古一首寄之。詩云:
      落日淡空庭,
      樓臺(tái)凈如水。
      眷言懷友生,
      芳樹頻徒倚。
      家中隔一山,
      猶恨不同里;
      今日限重江,
      而乃如鄰比,
      寧不愁參商?
      同飲一鄉(xiāng)水。
            有感憤詩一首,云:
      漫向風(fēng)塵試壯游,
      天涯浪跡一孤舟。
      新聞總?cè)胍膱?jiān)志,
      斗灑難消磊塊愁。
      尚有孫陽憐瘦骨,
      欲從元石葬荒丘。
      北邙芳草年年綠,
      碧血青磷恨不休!
            同年仍由故道返里。至青石關(guān)時(shí)已日暮,山雨欲來,投宿受拒,行至甕口道,雨傾盆而落,三更抵土門頭村茅店投宿。有詩云:
      日暮馳投青石關(guān),
      山塵橫卷云漫天。
      望門投鞭縱馬入,
      庭戶冷落絕炊煙。
      主人禾黍堆滿屋,
      人無湯餅馬無粟。
      拍肩挽臂求作謀,
      苦辭不能留客宿。
      下關(guān)螟黑聞風(fēng)雷,
      倒峽翻盆山雨來。
      潦水崩騰沒馬膝,
      激石擂炮鳴相催。
      水猛石亂馬蹄破,
      動(dòng)骨駭心欲傾墮!
      人馬不惜同時(shí)饑,
      顛蹶還愁喪身禍。
      來時(shí)當(dāng)?shù)澜┦瑱M,
      我行至此馬騰驚。
      云是虎噬遠(yuǎn)行客,
      骷髏嚙絕斷股弦。
      念此毛寒肌栗起,
      心急行難步不咫。
      電青乍見水磷磷,
      徑昏淮覺石齒齒。
      三漏始入土門莊,
      撾門下驥登人堂。
      渭城已唱燈火張,
      喚起老嫗炊青梁。
      篾席破敗黃茅卷,
      如醉醇醪臥春軟。
        由江南歸來,覺斯、螽斯兩侄邀飲,賦七律一首紀(jì)之,詩云:
      江湖萬里淚沾襟,
      曾有新詩寄竹林。
      露濕芳階螢上下,
      風(fēng)清良夜月升沉。
      鴛花歲逐行塵老,
      骨肉情因患難深。
      覊旅經(jīng)年清興減,
      消磨未盡只雄心。
        南游間,識(shí)孫蕙姬妾顧青霞。有詩12首,詞一首。
        詩12首:
      《聽青霞吟詩》
      曼聲發(fā)嬌吟,入耳沁心脾。
      如拔三月柳,斗酒聽黃鸝。
      《又長(zhǎng)句》
      旗亭畫壁較低昂,
      雅什猶沾粉黛香。
      寧料千秋有知己,
      愛歌樹色隱昭陽。
      《為青霞選唐詩絕句百首》
      為選香奩詩百首,
      篇篇音調(diào)麝蘭馨。
      鶯吭囀出真雙絕,
      喜付可兒吟與聽。
      《孫給諫顧姬工詩,作此戲贈(zèng)》八首
      妝罷妝臺(tái)煙霧生,
      長(zhǎng)眉低蹙意如凝。
      郎君且莫來相喚,
      曉賦春閨句未成。
        
      當(dāng)日垂髫初見君,
      眉如新月鬢如云。
      數(shù)年圍帶知何似?
      閨閣才名日日聞。
        
      今日使君萬里遙,
      秋閨秋思更無聊。
      不知懷遠(yuǎn)吟思夜,
      拈斷湘裙第幾條?
        
      嬌娥不正字音乖,
      一曲宮詞揆悶懷。
      吟調(diào)鏗鏘春燕語,
      輕彈粉指叩金釵。
        
      書法歐陽畫似鉤,
      誰知才思倍風(fēng)流。
      卓爾妒婦如相見,
      不敢高吟賦白頭。
        
      別時(shí)顰黛見時(shí)歡,
      不解郎群貴作官。
      來日諫章方屬草,
      捻詩嬌捉問疑難。
        
      偷賦春詞擬漢宮,
      郎君索看暈羞紅。
      要知儂意非慳吝,
      學(xué)做新詞句未工。
        
      佳人韻癖愛文章,
      日日詩成喚玉郎。
      蓮瓣重臺(tái)輕可聽,
      行云也似按宮商。
      《傷顧青霞》
      吟音仿佛耳中存,
      無復(fù)笙歌望墓門。
      燕子樓中遺剩粉,
      牡丹亭下吊香魂。
        
          詞一首:《西施三疊》
      秀娟娟,綠珠十二貌如仙。么鳳初羅,那年翅粉未曾干。短發(fā)覆香肩,海棠睡起柳新眠。分明月窟雛妓,一朝活謫在人間。細(xì)臂半握,小腰盈把,影同燕子翩躚。又芳心自愛,初學(xué)傅粉,才束雙彎。那更笑處嫣然,嬌癡尤甚,貪耍曉妝殘。睛窗下輕舒玉腕,仿寫云煙。聽吟聲嚦嚦,玉碎珠圓,慧意早辨媸妍。唐人百首,獨(dú)愛龍標(biāo)《西宮春怨》一篇。
      萬喚才能至,莊容佇立,斜睨畫簾。時(shí)教吟詩向客,音未響,羞暈上朱顏。憶得顫顫如花,亭亭似柳,嘿嘿情無限。恨狂客兜搭千千遍,重粉領(lǐng),繡帶常拈。數(shù)歲來未領(lǐng)袖仙班,又不識(shí)怎樣勝當(dāng)年?趙家姊妹道:斯妮子,我見猶憐!
        
      同年,張篤慶去章丘縣焦家做西賓。
      同年,同邑名人高念東(珩)升刑部右侍郎,十月轉(zhuǎn)左侍郎。先生以書信賀。
      
公元1672年(康熙十一年),先生33歲。
      赴山東鄉(xiāng)試,未第,鎩羽而歸。自江南歸時(shí)攜孫蕙薦書,未起作用。有《寄孫樹百》詩三首,其一云:
      君疲馬牛身猶病,
      我困遭逢數(shù)亦慳。
      三年行藏真落水,
      十年義氣已闌珊。
      不堪蟋蟀愁中聽,
      但把茱萸醉后看。
      千里踟躕何所寄?
      惟憑尺一勸加餐。
        
      孫蕙收蒲松齡詩、札后,復(fù)信云:“……吾史為新老憂富貴遲,總使非遲,亦無奈親日老也.惟期砥勵(lì)進(jìn)修,祈寬過以報(bào)春暉,于愿足矣。史臺(tái)絕頂聰明,稍一斂才攻苦,自是第一流人物,不知肯以鄙言作璸否耶?”
      次子蒲篪生。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先生34歲。
      張篤慶妻孫氏卒,先生有詩慰之。
      
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先生35歲。
      詩壇名人宋琬卒。琬與施閏章齊名,王漁洋稱“南施北宋”。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先生36歲。
      三男蒲笏生。
      孫蕙離江南寶應(yīng)縣任,行取補(bǔ)戶科給事中。
      為淄川城西三教堂村撰寫《重修三圣詞碑》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先生37歲。
      淄川縣教諭孫瑚(景夏)升任鰲山衛(wèi)教授,先生賦詩送之。
      
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先生38歲。
      四男蒲筠生。
      
公元1678年(康熙十七年),先生39歲。
      詔舉博學(xué)鴻詞,山東舉14人。
      訪李希梅于青云寺,得七律詩云:
      諸峰委折碧層層,
      春日林泉物色增。
      山靜桃花幽入骨,
      谷深溪柳淡如僧。
        
      崩崖蒼翠云霞滿,
      禪院荒涼鬼物憑。
      遙憶故人邱壑里,
      半窗風(fēng)雨夜挑燈。
        
      是年淄川四月無雨,五月底始雨,復(fù)旱,診氣為  ,人多病疫;秋大饑。
      
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先生40歲。
      汪如龍任淄川縣知縣,多惠政。
      淄川縣夏旱,秋虸蚄,大饑。流移載道,兇荒異常。
      先生以四十歲為題,詩云:
      忽然四十歲,
      人間半世人。
      貧因荒益累,
      愁與病相循。
      坐愛青山好,
      忽看白發(fā)新。
      不堪復(fù)對(duì)鏡,
      顧影欲沾巾!
        
      《聊齋志異》書大體已成,自序云:
      “被蘿帶荔,三閭氏感而為騷;牛鬼蛇神,長(zhǎng)爪郎吟而成癖。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zhēng)光;逐逐野馬之塵,魍魎見笑。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伙。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斷發(fā)之鄉(xiāng);睫在目前,怪有過于飛頭之國。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癡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盧也?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松懸弧時(shí),先大人夢(mèng)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長(zhǎng)命不猶。門庭之棲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每搔頭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我前生耶?蓋有漏根因,未結(jié)人天之果;而隨風(fēng)蕩墮,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得可謂無其理哉!獨(dú)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
        
      同年去淄川城西王村鎮(zhèn)西鋪村畢際有家做西賓,設(shè)帳“綽然堂”。學(xué)生是畢際有仲子畢盛鉅的八個(gè)兒子。《綽然堂會(huì)食賦》小序云:“有兩師六弟,共一幾餐。弟之長(zhǎng)者方能御,少者僅數(shù)齡,每食情狀可哂,戲而賦之。”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先生41歲。
      代畢際有作答《陳翰林其年(維松)書》。
      母董氏卒。蒲箬《柳象公行述》:“……庚申,我祖母病篤,氣促逆不得眠,無晝夜皆疊枕瞑坐,轉(zhuǎn)側(cè)便溺,事事需人。我父扶持保抱,獨(dú)任其勞,四十余日,衣不一解,目不一瞑;兩伯一叔,唯晨昏定省而已。我祖母亦以獨(dú)勞憐我父。一夕至午漏,燈光熒熒,啟眸見我父獨(dú)侍榻前,淚眼婆娑,凝神諦聽,輒顰呻曰:‘累煞爾矣!’自是不起。”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先生42歲。
      妹遇人不淑,賦五古詩憐之。詩云:
      汝生何不辰,坎坷遭沛顛!
      少小嫁夫婿,無異豺與鳶,
      蒱博游蕩子,數(shù)日無炊煙,
      朝南暮以北,一歲恒三遷。
      兄弟皆貧乏,緩急照顧難,
      因之任飄蓬,數(shù)載絕往還。
      蕩子舊處去,音問久已愆;
      忽歸自陳說,投旗在幽燕。
      邑帖呼妻孥,纍纍相株連。
      兩女皆幼弱,蚩蚩無愁顏;
      大婦惟啼罵,誓必歸黃泉;
      兒樸無所策,垂首在娘前。
      力難脫爾厄,空對(duì)心憂煎!
      堂上神明宰,慈惻如二天,
      為汝一搖尾,或者得其憐;
      不然亦爾數(shù),聽爾墜重淵,
      誰能以人力,移此造化偏!
      兄妹皆淪落,相對(duì)一潸然!
        知縣汪如龍見招,賦七律五首答之。其一云:
      年年落魄抱煙霞,
      回首平時(shí)意轉(zhuǎn)差。
      倘有一人能相骨,
      何妨四海更無家,
      儒冠未過狂生刺,
      呵叱恐遭醉尉加。
      蹤跡迂疏應(yīng)勿怪,
      生平曾不到公衙。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先生43歲。
               淄川苦旱;六月暴雨,成《志異·水災(zāi)》篇。
               濟(jì)陽祝姓婦傭于畢府,傳述其家故事,先生成《志異·祝翁》篇。
              唐夢(mèng)賚為《聊齋志異》作序。
              與畢怡庵抵足綽然堂,畢細(xì)述狐夢(mèng)事,先生成《聊齋志異·狐夢(mèng)》篇。
            明清之際思想家、學(xué)者顧炎武卒。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先生44歲。
             補(bǔ)廩膳生。
           《婚嫁全書》成。
            長(zhǎng)孫立德生。
            恩師施閏章卒。施閏章,字尚白,號(hào)愚山,又號(hào)蠖齋,安徽宣布城人。順治進(jìn)士,康熙時(shí)舉博學(xué)鴻辭,官至侍讀。有《學(xué)余堂文集·詩集》。
         
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先生45歲。
            《帝京景物選略》書成。
             康熙帝東巡,登泰山;自江南還,詣闕里行釋奠禮。
        
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先生46歲。
                擬“上以‘萬世師表’頒行天下黌宮,仍制圣廟碑文,御書勒石,命大臣赍送至曲阜建立,群臣謝表”。
                秋,同邑?fù)从言ㄐ模┳洌x《念奴嬌》一闕哀之。
               王士禎因父喪回籍。
        
公元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先生47歲。
               三月初六,孫蕙卒。
            五月,有蝗災(zāi),先生感而作蝗賦、蝗來七古詩及捕蝻歌等。
            
      李堯臣題《帝京景物略選》,文云:“景物略一冊(cè)選于柳泉,是則柳泉景物略也。余讀之,幽幽曲曲,渺渺冥冥,一步一折,一折一形,乍離乍合,乍斷乍縷。聚而目之,或不能句;平吾氣,定吾神,按丹點(diǎn),尋墨痕,心幾碎矣!而后其廳漸露:如游武陵,丹嶂塞天,鳥語入水,紅芳簌簌灑衣袂,目眩神迷;由竇而入,忽睹秦人,雞犬桑麻,田廬阡陌,言笑啞啞,不覺尺嘆出咤于武陵太守也。又或怪漁父饒舌,使千古仙源,誤入俗耳;不知無漁父,子驥且無由問津矣,況下焉者乎!然則柳泉之選,又何可少哉!“
            張篤慶、畢盛鉅拔貢。
            張嵋任淄川縣知縣。
        
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先生48年。            
      于畢際有家識(shí)王士禎。(康熙四十七年,先生有《王司寇阮亭先生寄示近刻,挑燈夜誦,至夜夢(mèng)見之》七絕二首,其一云:花辰把灑一論詩,二十余年悵別離;曩在游仙夢(mèng)里見,須眉猶是未蒼時(shí)。)
        王士禎丁父憂,來淄川,宿過唐夢(mèng)賚家,有《宿唐濟(jì)武太史志壑堂即事》詩。詩云:
      新竹捎檐夜氣清,
      忽聞山鳥報(bào)寒更。
      單衾喚起瀟汀夢(mèng),
      落月已西天未明。
        張篤慶赴都入監(jiān),應(yīng)順天秋試,寄詩諸友云:
      清明時(shí)節(jié)杏花風(fēng),
      有客南來類轉(zhuǎn)蓬。
      駑馬自慚過冀北,
      神魚終羨奮天東。
      故人詩灑遲經(jīng)歲,
      海國文章賴數(shù)公。
      此后還期俱努力,
      聊齋且莫競(jìng)談空。
        
              秋應(yīng)鄉(xiāng)試,闈中越幅被黜,蒙畢八兄慰藉,賦詞一首,云:
            
      得意疾書,回頭大錯(cuò),此況何如!覺千瓢次序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癡坐經(jīng)時(shí)總是夢(mèng),念當(dāng)局從來不諱輸。所堪恨者:鶯花漸去,燈火仍辜。嗒然垂首歸去,何以見江東父老乎?問前身何孽,人已徹骨,天尚含糊。悶里傾樽,愁中對(duì)月,欲擊碎王家玉唾壺。無聊處,感關(guān)情良友,為我欷歔。
              鎩羽歸來,攬鏡愴然,兒《責(zé)白髭文》。
            
      畢際有族孫畢公權(quán)(世持)病卒。畢公權(quán),11歲應(yīng)童子試,“壓其儕偶”,有神童之譽(yù);于康熙十七年舉山東鄉(xiāng)試第一名,居趙執(zhí)信前,后三上春官不第,憤郁成疾,其父畢盛育病死,他哀痛過甚,數(shù)月后亦卒,年僅39歲。王士禎稱:“其文傳誦海內(nèi),不脛而馳,自齊魯、吳越、秦晉、閩楚嶺嶠之士,翕然宗之,所至,聚觀如市。四十年來,文章之盛、傾動(dòng)四方者,未之有也。”趙執(zhí)信云:“其文清深幽異,流俗淺識(shí)莫能窺也。?先生賦詩挽之,其一云:
      才人聲望壓何劉,
      遽去修文白玉樓。
      文字論交如一日,
      溪山回首竟千秋!
      魂能填海終遺恨,
      土到成花亦含愁。
      未至東皋先涕淚,
      于今不敢過西州。
        
公元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先生49歲。
            畢際有效樊堂落成,賦七律一首紀(jì)之。
              家園小筑落成,有叢柏當(dāng)門,顏曰綠屏齋,賦七律十首紀(jì)之。
            喻成龍任山東鹽運(yùn)使。
            長(zhǎng)子蒲箬補(bǔ)博士弟子員。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生50歲。
               王士禎《池北偶談》書成。
              邑令張石年(嵋)去淄,先生賦詩送別,并賦悲喜十三謠贈(zèng)之。
            王士禎閱《聊齋志異》后,賦《戲題蒲生<聊齋志異>卷后》一首,云:
      姑妄言之姑聽之,
      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鬼唱時(shí)。
        蒲松齡以《次韻答王阮亭先生見贈(zèng)》酬之,詩云:
      《志異》書成共笑之,
      布袍蕭索鬢如絲。
      十年頗得黃州意,
      冷雨寒燈夜話時(shí)。
        知遇王士禎,先生感謝欣慰,賦《偶感》七律一首,云:
      潦倒年年愧不才,
      春風(fēng)披拂凍云開。
      窮途已盡行焉往,
      青眼忽逢涕欲來。
      一字褒疑華袞賜,
      千秋業(yè)付后人猜。
      此生所恨無知已,
      縱不成名未足哀!
           
      《長(zhǎng)生殿》因在終皇后喪期演唱,引出一文字獄。作者洪升被革除國子監(jiān)生職,削籍回鄉(xiāng),從此失卻仕進(jìn)機(jī)會(huì);查慎行被革職、除籍;贊喜趙執(zhí)信,因觀戲被革職,“可憐一曲長(zhǎng)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先生51歲。            
      秋赴濟(jì)南應(yīng)鄉(xiāng)試,首場(chǎng)試題:“子貢曰譬之宮墻”、“是故君子先慎乎德”一節(jié),“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時(shí)主司已擬元,二場(chǎng)因病不能終試,被黜,主司惋惜。
        
公元1691年(康熙三十年),先生52歲。
              喻成龍轉(zhuǎn)任山東按察使。
        
公元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先生53歲。
              仲兄兆專卒,賦詩文哭之。
            明清之際思想家、文學(xué)家王夫之卒。
         
公元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先生54歲。
            喻成龍轉(zhuǎn)任山東布政使,見先生詩傾慕,飭邑令盡禮敦請(qǐng),先生高臥不起,畢際有父子勸駕,方往住數(shù)日,為喻賦《題梅花書屋圖》而還。詩云:
      臘月梅花繁滿枝,
      千朵萬朵紛離披。
      時(shí)雜書香抱書屋,
      橫斜疏影白如簇。
      庭院無風(fēng)香自流,
      寒蕊墮地芳?jí)m撲。
      翹想屋內(nèi)白雪人,
      品似梅花淡煙拂。
      ……………
            
      畢際有卒。畢際有字載績(jī),號(hào)存吾,明末蔭為官生,清順治二年拔貢入監(jiān),考授山西稷山知縣,升江南通州知州,于康熙二年,“以通州所千總解運(yùn)漕糧,積年掛欠,變產(chǎn)賠補(bǔ)不及額,罷歸”。喜讀書,“志欲讀盡世間書”,“書如欲買不論金”;罷歸后,余年悠哉游哉。先生《哭畢刺史》七律八首:
      其一
      宿莽籠籠暗夜臺(tái),
      百年事業(yè)一蒿萊。
      人間頓覺風(fēng)流盡,
      簾外時(shí)疑杖履來。
      北隴墓田新草樹,
      西窗文字舊塵埃。
      老成謝后芳型遠(yuǎn),
      尚有良朋賦士哀。、
      其二
      君臥病時(shí)我亦病,
      我來君已棄塵寰!
      人逢死別情懷苦,
      數(shù)定前生飲啄慳。
      一榻琴書余畫閣,
      萬年魂魄戀青山。
      西州門外回腸絕,
      恨不將心似石頑!
      其六
      商今略古日科頭,
      一旦騎鯨赴玉樓。
      臨別清談還竟夕,
      誰知永訣已千秋!
      孫多業(yè)足光先德,
      子孝猶堪解母憂。
      多壽如君復(fù)何憾?
      傷心最苦在離憂!
        
公元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先生55歲。
               時(shí)惟豫任淄川知縣。
             喻成龍離山東,先生賦古體一首送之。
               張歷友懷先生七律一首,云:
      傳經(jīng)十載笑齊傖,
      短發(fā)蕭蕭意氣橫。
      八斗雄才曹子建,
      三升清灑管公明。
      談空誤入夷堅(jiān)志,
      說鬼時(shí)參猛虎行。
      咫尺聊齋人不見,
      蹉跎老大負(fù)平生。
        
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先生56歲。
               平陽地震,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盡墟。
            與李希梅、張歷友游歷下,歸途,張歷友有七絕一首,云:
      千年華岳一峰青,
      有客同尋湖上亭。
      白雪樓中春寂寂,
      知君何處吊滄溟?
            大思想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黃宗羲卒。黃之“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新天下人耳目。
        
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先生57歲。
              于濟(jì)南回訪朱子青(緗),賦《答朱子青見過惠灑》詩三首。
            《懷弄錄》書成,先生自序。
        
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先生58歲。
              斗室落成,曰面壁居,賦七律四首紀(jì)之。其一云:
      斗室顏?zhàn)髅姹诰樱?br>      一床兩幾地?zé)o余。
      頻煨榾拙云窟似,
      半架蘅茅繭室如。
      搦管兒曹呈近藝,
      涂鴉童子著新書。
      幾時(shí)能買田百畝,
      及爾科頭棲舊廬。
               并于詩中自注云:“幼孫學(xué)著小說,數(shù)年成十余卷,亦可笑也。”幼孫指長(zhǎng)孫蒲立德。
            《小學(xué)節(jié)要》書成。
              《宋七律詩選》書成,選宋七律詩322首。
               高珩卒,有詩挽之。
        
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先生59歲。
               唐夢(mèng)賚卒,代眾紳作祭文。
        
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先生60歲。
              清帝南巡,開河,講治水策。
            為章丘境內(nèi)長(zhǎng)申地莊之“漿水廟”撰寫《創(chuàng)修五圣祠碑記》。
        
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先生61歲。
            邑令趙錫仁謀建淄城西關(guān)大橋,請(qǐng)先生作募捐序。
            作《自嘲》七言古體詩一首,云:
      皤然六十一衰翁,
      飄騷鬢發(fā)如枯蓬。
      驥老伏櫪壯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蒲松齡交游事跡述略
文明:別人家的孩子不好當(dāng)
蒲松齡的傳奇人生:少年得志中年著書身后成名,一生著述頗豐
聊聊“聊齋”
廖彬宇先生詩說中國之小道大成
蒲松齡其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泰宁县| 广宗县| 大悟县| 太湖县| 广元市| 新安县| 周至县| 大渡口区| 应城市| 黄骅市| 嘉黎县| 景东| 平陆县| 虹口区| 盐亭县| 香河县| 永城市| 新密市| 溧阳市| 应用必备| 太谷县| 什邡市| 外汇| 个旧市| 华宁县| 阆中市| 壤塘县| 吐鲁番市| 宁城县| 筠连县| 镇赉县| 桐柏县| 西林县| 阳江市| 龙泉市| 兰坪| 南靖县| 当阳市| 陇西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