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說,“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個半,張幼樵、徐菊人、楊蓮府,算三個全人,張季直算半個?!?/a>
當中法爭執剛起時,張佩綸曾多次上奏,發表主戰論調,強調中越唇齒相依,越亡,中國必受其害。認為中國有三大理由取勝:一、普法戰爭剛剛結束,法國失敗后割地賠款,國力相當貧
乏;二、中法間距遙遠,法軍由本土到達福建要二三十日,而清軍至福建快則三天,遲則十日即可到達,在人數上占優勢;三、法國占領越南后,施行暴政,只要派人進行號召,越南人民就會其而響應,陷法軍于四面受敵中。
光緒五年至七年(1879-1881年)丁母憂期間,入李鴻章幕,在天津參觀海防工事,參議海防事務。守制期滿復職
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等人被西太后清理出軍機處和總署,張佩綸企圖挽回,由此與清廷意見相左,加上朝內樹敵過多,在政治上失勢。恰逢中法關系緊張,被派往福建會辦海疆事務,后又署船政大臣。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七日,病死于南京,終年56歲。
張佩綸的兒子張志沂(1896——1953)即近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父親
居邊釋還,鴻章再延入幕,以女妻之。甲什戰事起,御史端良劾其干預公事,命遂回籍。庚子議和,鴻章薦其諳交涉,詔以編修佐辦和約。既成,擢四五品京堂,稱疾不出。三十四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