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的研究仍在熱火朝天的進行,廣大吃瓜群眾都在翹首以盼著新的益生菌的橫空出世,然后添加于各種美食中,便可以:
酸奶泡菜 舉杯投箸間 慢病灰飛煙滅!
話說這些美食可比各種抗生素和藥品口感好多了,還沒有耐藥性,的確令人期待。
要是從人類腸道菌群上千個菌種中,選擇一個最具潛質的明星菌種的話,一定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業內一般稱為Akk菌)莫屬。Akk菌是人體腸道當中的原籍菌,但是由于含量不是特別高,且不能在有氧環境下培養,其在2004年才被科學家鑒定出來。
跟大名鼎鼎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比起來,Akk菌絕對是個初出茅廬但實力超群的毛頭小菌---此前的多項小鼠實驗中,Akk菌作為一種“明星好菌”,已經聲名鵲起;在人體各種疾病的研究中,也發現Akk菌是一種大大的好菌:肥胖人群體內的Akk菌水平顯著低于健康人群,并且Akk菌的豐度還與胰島素敏感性和更健康的代謝狀態之間具有正相關性。甚至還有研究表明,腸道里Akk菌含量高的癌癥患者其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更好[1]。
可以說,Akk菌已經是目前菌群界當紅一線小菌啦!
可是如此有實力的明星菌,竟然一直沒有科學家用人體干預實驗給人家一個確定的名分!終于,首個Akk菌的人體干預對照實驗在本周的《自然醫學》雜志發表啦!
比利時魯汶大學Cani團隊采用嚴謹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人體試驗,將超重/肥胖志愿者人群隨機分為三組,分別每日口服1010個活Akk菌、巴氏滅活Akk死菌和安慰劑三個月,期間不需要改變飲食習慣或者運動習慣,結果顯示:
首先, 口服1010劑量的Akk菌還是非常安全的——不管活菌還是死菌,所有志愿者都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各組依從性都高于99%。
與安慰劑組相比,口服滅活Akk菌可提高受試人群約28%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血癥和血漿總膽固醇。
與安慰劑組相比,口服滅活Akk菌還輕微降低了受試人群的體重(-2.27±0.92kg),脂肪量(-1.37 ± 0.82 kg,)和臀圍(-2.63 ± 1.14 cm)。
研究者還檢查了志愿者們的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計數與葡萄糖耐受不良和2型糖尿病風險有關[2],近年來也被認為是預測年輕肥胖患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預測因子之一[3]。安慰劑組白細胞計數有顯著增加,而口服死菌組則完全抵消了這一變化。
除此之外,口服Akk死菌的志愿者們還有幾種炎性標志物水平也降低了不少。比如口服Akk死菌能夠顯著降低血漿脂多糖(LPS)水平,全身組織損傷和肌肉特異性損傷的標志物也有所降低。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觀察到的有利代謝變化有關,如葡萄糖代謝和肝臟炎癥標志物的改善,此前已有研究表明,Akk菌可以增強腸道屏障功能[4]。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生理指標的改善,Akk活菌有的好處,Akk死菌都有,還比活菌更加顯著,如此說來更不用擔心菌株定植和微生物群平衡的問題啦!
除了吃點菌啥也沒干,這些身體改善還是不錯噠!!!
你一定關心啥時候可以吃菌啦?盡管這項研究的團隊已經創辦了生產Akk菌的相關公司,但相關的臨床研究和產業化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務之急,把我們體內的Akk菌養起來才是正道!!!
發表于2017年的一篇文章給我們總結出了下面幾個方面[5]:
增加Akk菌豐度的方法包括:
攝入雙歧桿菌、低聚果糖、短鏈碳水化合物(FODMAP)、二甲雙胍、大黃提取物或特定抗生素。
減少Akk菌豐度的習慣包括:
高脂飲食、大量飲酒。
或許有一天---
大家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細菌(病毒)給感染啦!
還好帶盒活菌片,隨時一嚼就能把壞菌干掉,不拉肚子不胖身子,安逸得很!
讓菌群研究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