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患者王女士,今年二十八,最近發現自己的臉部皮膚出現了過敏,剛開始只是有點紅,到后面就又腫又疼,甚至還開始長小疙瘩。
聽說一些口服激素藥也許會有用,患者就自行在購物軟件上下了單。然而服用了幾天之后,發現自己平時控制良好的血糖也出現了問題。
前往醫院把相關情況告知醫生,醫生看完之后,告訴患者,導致她血糖出現波動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藥,它的成分當中含有類固醇激素,雖然能夠治療皮膚過敏,但是隨意使用,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腎上腺位于腎臟的上方,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腎上腺皮質分泌類固醇激素,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激素。人體當中類固醇激素(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原料為膽固醇。
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膽固醇約80%來自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少量由皮質細胞內的乙酸合成。皮質激素有抗炎、抗過敏、增加β受體興奮性、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腎上腺皮質由外向內依次分為球狀帶、束狀帶和網狀帶,球狀帶分泌以醛固酮為代表的鹽皮質激素(MC),束狀帶與網狀帶分泌以皮質醇為代表的糖皮質激素(GC)。
糖皮質激素對人體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是調節糖代謝的重要激素之一,主要通過減少組織對糖的利用和加速肝糖異生而使血糖升高。人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糖皮質激素中,90%為皮質醇,10%為皮質酮,且95%的糖皮質激素效應來源于皮質醇。缺乏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體內糖代謝紊亂,出現低血糖或者嚴重降低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耐受力等。而糖皮質激素過多則可能升高血糖。
如果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話,是有可能出現高血糖的,時間長了可能會誘導出現2型糖尿病。糖皮質激素一方面促進肝臟糖異生與糖原分解,增加肝糖輸出以及減少骨骼肌和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因此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另一方面,糖皮質激素通過直接作用,使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導致代償胰島素抵抗分泌足夠量的胰島素能力受損,因而出現高血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者不宜懷孕。孕婦慎用糖皮質激素。哺乳期婦女應用生理劑量或維持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對嬰兒一般無明顯不良影響。但若哺乳期婦女接受中等劑量、中程治療方案的糖皮質激素時不應哺乳,以避免經乳汁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兒童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應注意密切觀察不良反應,以避免或降低糖皮質激素對患兒生長和發育的影響。老年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易發生高血壓和骨質疏松,更年期后的女性會更易發生骨質疏松。
鹽皮質激素對人體的影響
鹽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細胞分泌的類固醇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維持人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鹽皮質激素主要包括醛固酮、11-脫氧皮質酮和11-脫氧皮質醇等。
醛固酮主要促進腎臟保鈉排鉀,以維持水鹽平衡。此外,醛固酮還能增加血管平滑肌對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且該作用強于糖皮質激素。平時每日醛固酮的分泌量很少,如因某種情況引起醛固酮分泌過多,可導致機體鈉、水潴留,引起高血鈉、低血鉀、堿中毒,甚至發生頑固性高血壓;相反,如果醛固酮分泌過低則可能使鈉、水排出過多,出現低血鈉、高血鉀、酸中毒和低血壓。
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副作用
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副作用是促進蛋白質分解和抑制蛋白質的合成,產生負氮平衡;可增加鈣磷代謝,同時有抗維生素D的作用,以至影響鈣的吸收;長期應用還可抑制骨細胞的活力,使骨質形成發生障礙,可致骨質疏松,甚至發生骨折。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是激素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嚴重者可致椎體、肋骨和髖骨等部位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另外,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對抗生長激素的作用,能抑制骨骼生長及蛋白質合成。長期較多量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會發生庫欣綜合征,出現轉移性肥胖,即可以將四肢上的脂肪轉移到面部,轉移到后背,造成滿月臉,水牛背等表現。
來源:糖尿病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