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崗主治醫師還指出,目前耳石癥的治療存在很多誤區,主要是容易誤診、誤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一:藥物治療
多數患者患眩暈后都或多或少進行了藥物治療,少則幾天,多則數月。甚至有的病人訴說她的手上已經沒有地方可以扎針了。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盡管藥物可能有一定的減輕癥狀的效果,但是多數情況下是無效的。若用藥后癥狀有減輕,可給病人帶來虛假的有效感,從而延誤患者治療。
誤區二:誤診
耳石癥常常被誤診為頸椎病、梅尼埃病等。其實耳石癥具有特征性的癥狀即身體或頭在特定的位置時出現視物旋轉,多數情況下僅持續一分鐘左右,持續發作的旋轉性眩暈超過半小時以上一般不考慮耳石癥。耳石癥通常沒有頸部不適、手麻等癥狀,此點可與頸椎病引起的眩暈相鑒別。
誤區三:不必要的檢查
由于耳石癥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如果體位試驗能夠檢測到位置性眼震即可確診。然而,臨床上多數患者患病后都做了頸部拍片、腦部的磁共振、心電圖等檢查。如果是耳石癥患者,這些檢查并非必需。
誤區四:耳石癥不需要治療
耳石癥即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該病的治療效果良好,并非不需要治療。許多醫生認為該病有自愈的傾向,也就是不用治療也能好,然而,臨床上許許多多的患者自發病到痊愈需要1-3個月,甚至數年到十余年的時間。期間病人反復發作,對病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耳石癥是需要正確治療的。
那么得了耳石癥該怎么辦呢?
第一,及時就診。
如果您的眩暈具有發病與頭位或體位改變有關,持續時間數秒到數分鐘,應及時到耳鼻咽喉科就診。專科醫生會根據您的病史,體格檢查結果做出正確診斷與處理。
第二,家庭訓練。
耳石癥得到正確診斷后,醫生會幫助患者進行耳石復位治療。其中有一些體位治療與訓練可以在家里做,這樣可以減少患者就診次數。
第三,注意安全。
跌倒是耳石癥患者常常出現的嚴重情況,可導致種種嚴重的后果。耳石癥患者應該避免體位和頭位的劇烈改變,不要從事高空作業之類的工作,在耳石癥恢復之前也不要游泳。老年耳石癥患者更應該預防跌倒,因為老年人跌倒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
第四,藥物治療。
將藥物治療作為耳石癥治療的常規是錯誤的,然而,有些病人依然需要藥物的治療。行動不便不能完成復位治療或患有其它嚴重疾病不能進行復位治療的患者就應該采用藥物治療控制癥狀。
耳石癥復位治療效果不佳怎么辦?
耳石癥復位治療效果良好,經過一次或數次復位治療約90%的病人都能夠痊愈,然而,大約5%左右的病人治療效果不好。對于確診的耳石癥患者,經過反復耳石復位治療仍反復發作且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文/周蘇圖/馬驍勇
2016年10月7日,71歲的李老太早晨起床時突然出現眩暈,天翻地覆一般,伴惡心,幾分鐘后緩解。隨后幾天,每天都會發作一陣,在家自行口服治暈的藥物不見緩解,遂于10月11日來到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神經內科李汶霞主任醫師接診后,認為患者雖有腦血管病病史,且血壓偏高,但是眩暈為陣發性,數分鐘后緩解,不像腦血病所致,建議到耳鼻咽喉科就診。
在泰醫附院耳鼻咽喉科,張崗主治醫師接診后,經過查體,為患者診斷為“耳石癥”,立即進行了手法復位。“當時張崗醫生讓我坐在治療床上,隨后又躺下,他的手扶著我的頭,讓我按照他的指示翻了幾個身,再起來,張醫生就說可以了。短短不到二十分鐘,診斷、治療就全部結束了。回家睡了一覺,第二天就感覺全好了。真是太神奇了,張崗醫生的醫術實在太高明了!”第二天,李老太高興地說。幾天的眩暈折磨,讓她以為自己患了什么嚴重的病,經過張崗主治醫師的手法治療,如此迅速地恢復了健康,連藥也沒有開,花錢不多就治好了病,她說:“咋感覺這幸福來得怎么這么突然呢!醫學真是一門深奧的技術活!”
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張崗主治醫師介紹,耳石癥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簡稱,是最為常見的眩暈疾病,約占整個眩暈疾病的20%-50%。耳石癥的發生是因為內耳的耳石從其正常附著部位脫落進入內耳迷路,由于耳石與內耳迷路體液的比重存在差異,在體位或頭位變化時引起耳石的游走,從而對內耳平衡感受器造成病理刺激,導致平衡失調及眩暈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