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最近購買了一款大熱的銀手鐲,但是周圍有朋友提醒,如果銀飾帶久了之后發黑,預示著身體不好,而銀飾變黑就等于排毒。這是真的嗎?
論證
摘要:銀飾變黑,只是正常的化學反應而已。 銀的化學符號Ag,它來自于銀的拉丁文名稱Argentum,是淺色、明亮的意思。銀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從化學原理上來說,銀易與硫或者硫化氫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銀還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棕黑色的氧化銀。
銀飾本身就很容易被氧化,但是,銀飾發黑真的和身體疾病有關系嗎?
市民陳小姐最近購買了一款大熱的銀手鐲,但是周圍有朋友提醒,如果銀飾帶久了之后發黑,預示著身體不好,而銀飾變黑就等于排毒。這是真的嗎?記者進行查證后發現,其實銀飾變黑,只是正常的化學反應而已。
網絡上類似的提問也很多
古人用銀針試毒,這種景象我們常在電視劇中能看到。所以民間有傳一旦銀鐲發黑,必然是你的體質狀況變差,分泌了毒素導致銀飾變黑,這是對身體狀況提出了預警。
我們先來復習一下化學知識。銀的化學符號Ag,它來自于銀的拉丁文名稱Argentum,是淺色、明亮的意思。銀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從化學原理上來說,銀易與硫或者硫化氫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銀還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棕黑色的氧化銀。
珠寶飾品方面的專家表示:銀飾的氧化過程是無法避免的,但有些銀飾的光面在佩戴時經常跟皮膚接觸或與衣物摩擦,這種情況下,不但不會變黑,有時反而會越發光亮;若銀飾的款式復雜,表面雕花較多,那么夾縫部位比較容易被氧化,最先變色的一般是在這些地方,造型簡單的,被氧化的情況會好一點。如果人體分泌的汗液多,自然會加快銀飾的氧化,這個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
然而,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劇中人物用銀針測試毒物,屢試屢靈,又是怎么回事?
其實,影視劇有夸張成分。真實情況是,銀針在古代主要是用來測試砒霜的。古代常用砒霜做毒藥,砒霜的化學成分是三氧化二砷,由于當時技術限制,砒霜中會混有大量的硫或硫化物。銀會與硫反應生成黑色硫化銀沉淀,這么一試,就知道有沒有砒霜之毒。由此看出,銀針試毒只不過檢出了古代砒霜中的硫罷了,換個毒可能就沒那么好用了。現代化生產的砒霜,純度可以做到很高,就是銀針也已無能為力。況且是現在的無數種毒物,銀針試毒更是難。
不過,也有醫生認為,銀器的確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比如用銀器盛食物,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看到銀器顏色發生改變,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相關案例的記載。
幾條銀飾保存和清潔的方法:
1、在銀飾表面涂少許牙膏,再用牙刷蘸溫水擦洗,最后用全毛軟呢絨擦干。
2、用洗衣粉加溫開水沖成溶液沖洗,再用磷酸溶液潤濕表面,然后用絨布擦,可使銀飾更加潔凈。
3、當銀飾表面受了輕度腐蝕出現輕微的變色,可以用洗滌劑或較熱的中性肥皂輕輕地擦拭,先用軟毛刷刷洗,隨后用全毛軟呢絨擦干,此時銀飾會顯出原有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