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說,人的一輩子是一盤游戲的話,那么我們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呢?
是一時的勝負,還是全盤的結局,亦或者我們只是享受游戲?
關于人生意義的哲理性思考,其實在古代就有很多圣人進行過思考,生而為人究竟在追求什么?權利?財富?還是僅僅只是活到老死?
我們在追求什么呢?
追求比別人過更好的生活?還是追求每天都開開心心,不會有挫折與失敗?亦或者是追求掌控他人的權力之感?
總的來說,就是追求不被命運所掌控,要把挑戰自己的命運踩在腳下,超脫于一切之外,享受心想事成所帶來的一切,做到“無敵”于世間又不脫離塵世。
其實,做人,沒必要擁有太多,沒必要事事都心想事成,一個人享受生活其實并不難,在生活中做出一兩件讓他人印象深刻甚至刮目相看的事情也不難,在弱者面前發發脾氣,耍耍小威風也不難,甚至能在強者面前不屈服,針鋒相對也不難。
但是,人生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是面對豐豐富富的人情冷暖,面對多如牛毛的人生煩擾,面對人生寂寞的侵蝕,如果仍能做到任你風云變幻,我自巋然如山;任你春秋更替,我卻淡然而處,這才是最關鍵的啊!
很多人會說,沒有辦法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確實,很多事情關心則亂,不可能做到超脫于塵世,淡然處之。所以,古人想出了“斬斷紅塵”,更是佛經里提出了“六根清凈”,因為只有這樣,與世隔絕,一心面對自己的“一心”,才能照見自己的本心,看見自己的本我。
什么是本心,什么又是本我?在這里,不宣傳佛教,也不宣傳其他,統一解釋“本心本我”為一個人最本質的追求,或者說,人生最本質的價值與意義。
怎么去照見自己的本質追求呢?古人想出了天人合一,想出了易經八卦,甚至還想出了修仙之術,成仙長生不老,去追尋萬事萬物,去了解人生的真諦。
比如《黃帝內經》就是想要通過了解人體,來了解人的內心,通過陰陽定性,來判定人的健康與否,來找到人的一切規律。
再比如《三十六計》,我們都非常熟悉,就是用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內心的斗爭而設計計謀布局,由此能窺伺到人本心最本質的欲望或者說追求。
還比如《冰鑒》,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透徹的分析了人內心到表象的聯系。
多種多樣,數不勝數,甚至在《抱樸子》中,還專門有《論仙》的著述,歷史上如此多的大師對人本質進行過剖析與了解,那人的本質追求究竟是什么呢?人的出生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生命的延續!
對,這就是答案,可以分為兩層意思:1、自我的生命;2、種族的生命。
自我的生命很簡單,就是個體活下去,活著就行。至于種族的生命,便是我們常說的結婚生子,“子子孫孫”,讓自己這個族系的血液得到傳承,正是《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關于結婚生子這個問題,是不是需要買房買車,需不需要掙錢供孩子上學成長成才?
所以,其實我們現在的人生就是在為這“生命的延續”而奮斗啊,我們現在所做的看似迷茫的舉動,實則是之所以為人的最本質的追求。
更多精彩資訊,敬請點擊關注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