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
親朋間少不了聚一聚
吃飯就免不了喝酒
不過,前段時間
出現了這么一份承諾書
據說
有了這個東西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參與飯局的每個人
都在這份承諾書上簽字并摁指印
很多人看來
有了這道程序
大家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那么,有了這份承諾書
就真的可以開懷暢飲了嗎?
酒后出事,同桌就不擔責了嗎?
家屬就不能追究嗎?
▌浙江澤大(義烏)律師事務所王慧玲律師認為:
根據《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根據以上幾條法律法規可以明確得出結論,共同飲酒人簽訂的這些“免責條款”,由于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是無效的。
所以,就算簽了這些“醉酒免責條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后遭受損傷或者死亡的,共同飲酒人存在過錯的,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不因簽訂條款而免責。
▌注意:聚會喝酒4種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參加聚會中,如果飲酒出事,有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 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 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 酒后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