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最近上洗手間總是感覺排便不暢,而且還總有便血的情況。開始他還以為是痔瘡,去了醫院一檢查,不是痔瘡!醫生建議小李還是做個系統檢查吧,可別是結腸癌什么的。小李問大夫這個結腸癌一般怎么檢查啊?醫生告訴他,結腸鏡可以檢查,CT也可以參考一下。小李說,那到底是CT好還是結腸鏡好啊?
本文簡要介紹了CT和結腸鏡在診斷結腸癌方面各自的特點。
結腸癌簡介
結腸癌是臨床上極其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40~50歲年齡段是發病率最高的年齡層,男性與女性發病率之比為2~3:1。在整個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占第三位。結腸癌的大體形態分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浸潤發展到腸壁上沿著腸管縱徑上下蔓延傳播,除了淋巴轉移和局部浸潤,血液轉移外,本病還向腹腔內或擴散、切口表面轉移。
患有慢性結腸炎,結腸息肉,肥胖男性為易感人群。結腸鏡檢查為傳統的檢查方法。
CT簡介
近年來,隨著CT設備的不斷更新,三維成像和CT仿真結腸鏡作為一種新型的診斷工具廣泛用于臨床檢查,螺旋CT一種新的三維重建技術,可利用其進行重建和圖像處理,并可以充分顯示腸腔病變和周圍浸潤情況,具有不用插管、無創傷性,不良反應少,同時可多次觀察的優點,達到類似纖維內窺鏡的檢查效果。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及仿真內窺鏡結合不僅能顯示結腸癌腫瘤位置,腫瘤大小測量,腫瘤的形態,還可以顯示腸壁外腫瘤浸潤情況,淋巴結腫大及遠處器官是否有轉移,從臨床上,更有利于腫瘤的定性和腫瘤分期階段診斷,為臨床醫師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下圖所示,CT可在身體內部指定區域采集圖像并生成3D立體影像,顯示身體內的情況。
結腸鏡的優勢和局限性
結腸鏡的主要特征是準確,主要劣勢是可能產生創傷和痛苦。
局限性:
1.結腸鏡可觀察結腸腔內病變,但結腸腔外的病變根本無法顯示;
2.檢查過程需對患者進行麻醉,但過程仍舊較痛苦,不容易被患者接受,部分患者因過于疼痛不能完整的做完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后死亡的患者也不僅僅是個例。
3.老年患者因腸蠕動慢不能做好腸道準備,存在大便情況下的腸鏡陽性率低,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優勢:
1. 電子結腸鏡檢查直觀的臨床小病灶的檢出率較高;
2. 對疑似部位也可以得到相關的病理組織,以便進行相關的病理學檢查。
CT的優勢和局限性
CT的主要特征是無創、快速;局限性是,準確性不如結腸鏡。
局限性:
1. 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及仿真內鏡不能進行活檢,所以對于腫瘤是否為惡性不能給出最終的意見。
2. 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及仿真內鏡難以顯示較小的病灶,尤其是隆起性病變,結腸黏膜的細微變化,不如電子內窺鏡更直觀更準確。
3. 此外,如果腸道準備(檢查前清空腸胃)的情況不好,以及病人的結腸內殘留物,充氣,移動等影響,CT三維重建與仿真腸鏡檢查在診斷中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
優勢:
1. 快速,無創,無痛為其主要特征。64排CT,檢查一次需要十分鐘以內。沒有任何痛苦,也不給身體帶來創傷。
2. 可以直接觀察到管腔內外的病變狀態,便于了解結腸癌的轉移情況。
總結
1、多層螺旋CT仿真腸鏡與結腸鏡檢查技術目前仍舊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電子結腸鏡;
2、通過多層螺旋CT仿真腸鏡與結腸鏡檢查技術與電子腸鏡檢查的聯合應用,使患者只做一次腸道準備即可進行兩次不同檢查,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3、對于確實不能承受結腸鏡帶來的痛苦,或者擔心出現其他風險的患者;也可以在CT檢查后結合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檢查來確定結腸癌的檢查結果。
(摘編自:李靜秋等.多層螺旋CT仿真腸鏡與結腸鏡檢查技術在發現結腸腫瘤的應用價值對比)
參考文獻:
1. 李靜秋等. 多層螺旋CT仿真腸鏡與結腸鏡檢查技術在發現結腸腫瘤的應用價值對比.[J].中國CT和MRI雜志, 2014(4)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