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待的咨詢者中,絕大部分都是詢問家庭內部成員之間如何分配動遷利益的。許多咨詢者都以為,只要動遷房內有戶口,就可以分得動遷款。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有戶口不意味著就有動遷利益。
動遷補償款,既是對被征收房屋作出的補償,也是對動遷居民的安置。因此,只有對被征收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權和產權的人,才可以分得動遷補償款。
公房的產權屬于國家和集體,在公房內享有居住使用權的是公房的承租人、同住人。承租人比較好理解,就是公房租賃憑證上登記的戶名。同住人的認定往往是案件的爭議焦點。根據《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的規定,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從上述規定看,戶口在冊僅為同住人的認定條件之一。如果不符合實際居住、他處無其他住房的條件,僅憑戶口在冊是不能被認定為同住人的。
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成員的戶口因讀書、離婚后無處落戶等原因遷入被征收的房屋,實際并不居住。此類戶口,即俗稱的“空掛戶口”。因“空掛戶口”人員不屬于同住人,對被征收房屋不享有居住使用權,他們是無權參與動遷利益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