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根據我國《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去世后,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法定繼承人將依據法定繼承順序繼承遺產。第一繼承順序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第二繼承順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第二順序繼承人不參與繼承。
所以能不能全部繼承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雖然爺爺奶奶都已經去世,但是父母立有遺囑,遺囑中說明了房產的分割情況,那么作為獨生子女當然不能全額繼承父母的房產;另一種種情況是法定繼承關系中第一順序繼承人除了你還有其他人。
我國目前尚未有遺產稅,這個問題需要特別強調,總是有人說繼承時的稅費高,因為有遺產稅。這種說法都是誤解。遺產稅是因為繼承行為產生的水,我國目前并沒有與此相關的法律,當然沒有開征此稅種。現實中,大家繼承過戶時繳納的那些稅費,應該都是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契稅之類的
從繼承法不難看出七大姑八大姨有繼承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你們家就真那么倒霉,被連鍋端,再說了我們不是傻子,不會根據自家情況先立遺囑?就算是突發狀況,哪家的四位老人會跟我們的孩子爭財產?
其中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了配偶、子女以及父母,如果父母過世時,還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在世的情況下,同為第一順序繼承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都可以作為繼承人繼承遺產。所以就算是獨生子女也不能全額繼承父母遺產。
父親去世后,母親因為共同財產擁有1/2房屋產權,剩余1/2房產屬于父親遺產由母親、A和奶奶共同平分,所以A擁有1/6房產、奶奶擁有1/6房產、母親擁有2/3房產。奶奶去世后其擁有的1/6由父親有兄弟姐妹3人平分,各擁有1/18。母親去世后由于A的外公外婆已去世,繼承全部2/3房產。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父母雖然生前沒有訂立遺囑,但是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除了獨生子女之外,父母還有其他的法定繼承人,因此子女必須要跟其他的合法繼承人來平均分割父母的財產,而不能有一人全額繼承。
代為繼承:代位繼承是和本位繼承相對應的一種繼承制度,是法定繼承的一種特殊情況。它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時,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替先死亡的長輩直系血親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一項法定繼承制度。這是被繼承人子子孫孫的事,跟被繼承人的兄弟無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有關規定,公民死亡時留下的遺產,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沒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在法定繼承中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他們享有同等的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