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與丈夫張先生是再婚組成的家庭,張先生與前妻育有一子,王女士與前夫育有一女,張先生與王女士再婚時繼女僅年滿十周歲。
婚后,王女士與張先生共同購買一套房屋,以共同共有的方式登記于兩人名下。2005年張先生過世,遺產未進行分割,王女士獨自一人居住在該房屋中。
2008年張先生的父母均已過世,此時張先生尚有兄弟姐妹四人在世。王女士感念自己年紀已大,且還身有殘疾,想將該房屋出售,于是通過法網咨詢自己應該如何辦理?
在了解王女士要求后,律師通過詢問明確了以下關鍵情況,即張先生及其父親在生前均未立遺囑,故本案應按照法定繼承來分析處理。
本案中,張先生先于其父過世,因此應先對張先生的遺產予以分析處理。本案的涉案房屋系王女士與張先生婚后共同購買,故該涉案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也即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張先生過世后該房屋1/2應由王女士所有,剩余1/2作為張先生遺產進行分配。
根據《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因此,張先生過世后,其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為:張先生父親,王女士,親生子,以及繼女。因此,張先生名下遺產應由上述四人平均分配,也即針對本案的涉案房屋,張先生父親享有八分之一的份額。
根據《繼承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此時將引發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的效果。
即張老先生過世后,其遺產應由張先生的親生子和繼女代位繼承。因此,張先生父親占有涉案房屋1/8的份額,應由張先生的兄弟姐妹四人以及張先生的親生子和繼女進一步分割。此時,該涉案房屋已由共同共有實際變為7人按份共有。
按照法律規定,對于該涉案房屋,在未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之前,王女士僅能對自己所持有份額予以處置。
而本案欲實現王女士的目的,律師對此給出兩個方案:第一,給予有繼承權人適當對價,由有繼承權的人書寫放棄繼承聲明,并配合到房產交易中心將房產登記至王女士名下;第二,直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對涉案房屋進行分割。
03
案例提示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注重通過遺囑或者其他方式對遺產進行分配,避免日后子女紛爭,也是公民法律意識提升的表現。
如生活中遇到相類似問題,建議各方以和為貴,在各方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建議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或到就近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免費咨詢。符合援助條件的對象,可以免費申請法律援助,也可通過上海法網或12348熱線獲得法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