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帝皇在離世之前一般就會先挑好位置,修建墓宮,陪葬品的名單也在生前就已經列好。墓地的位置一般隱秘,常人難以察覺,尤其是帝王的墳墓,那一定是看過風水后,精挑細選的。畢竟盜墓賊愛挖,帝皇自然也更愛“藏”。
近百年以來,中國考古隊經歷了無數次古物無法保存好的慘痛教訓,于是就有了不輕易挖掘古墓的保護措施。但是,許多古墓都是在建筑施工中被迫不得已發掘出來,而有些古墓則是因自然災害,迫不得已進行搶救性挖掘。
2013年,揚州的考古隊接到了對兩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的任務,地點是在揚州某座垃圾場下。當時這座垃圾場要進行翻修,就在地底的東西兩側分別發現了一座古墓,施工人員趕緊通報了相關部門。
在最初的發掘過程中,出土了一些陶瓷瓦罐,專家們鑒定后確認是隋唐時期的墓地。但是,這兩座古墓占地比較小,考古人員一開始也就只將其當作是普通的隋唐古墓。隨著考古工作逐漸深入,人們才找到了一塊殘破的墓志銘碑,上面赫然刻有“隋故煬帝墓志”這六個大字。
專家們大吃一驚,要知道隋煬帝楊廣的墓已經被歷朝歷代的學者們找了1000多年,清朝嘉慶年間,大學士阮元經還曾經著書稱,隋煬帝的墓就在揚州城槐二村的一個大土包下。而且阮元經還特地在大土包這立了碑石。
后世人們都把槐二村這個大土包當成是隋煬帝的的墓,今人還將此地作為景點,興修了公園?,F在驗明隋煬帝的真墓是在揚州西湖鎮的曹莊,這個可謂是顛覆歷史的發現當然讓專家們興奮不已。
不過,隋煬帝的墓如此難找是有一定原因的。自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開始,他遷都洛陽,興修大運河,幾次征伐吐谷渾和高句麗。他的手段和能力的確讓人佩服,成為了“千古一帝”。不過興修和戰爭都是勞民傷財的事,所以他的一生也遭到后世人的詬病。
618年4月,隋煬帝被殺后,他的蕭皇后偷偷命人給他做了棺材,將他葬在了江都宮里。后來有一名受過隋煬帝恩惠的隋朝臣子楊棱將楊廣的棺材帶出,為他舉行了葬禮,并將隋煬帝埋葬在了吳宮臺下,這還不算完。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即位,又下令將隋煬帝按照帝王之禮下葬到揚州雷塘。但是史書中并沒有指出,隋煬帝陵到底是在雷塘的哪一處。帝皇的陵墓經過三遷,所以留下的謎團也非常多。
但是,古墓中出土的墓志銘和十三環金玉碟代、鎏金銅鋪首等,都是帝皇才能擁有的古物,這無一不證明了隋煬帝的墓的確在此。又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和考證,最終確認垃圾場下面的這兩座古墓西側的是隋煬帝楊廣,而東側的是蕭皇后。
也就是說,蕭皇后在647年離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將她和丈夫楊廣葬在了一起。不過,這兩座墓的主人雖然是帝皇和皇后,但和其他的帝皇陵比起來著實太小,出土的文物也不算太多,現在很多都保存在江蘇揚州博物里。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