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有六
丹溪認為人以氣為本,氣和則升降不失其度、出入不停其機。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他明確提出了郁病有六,即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氣郁者,胸脅痛,脈沉澀;血郁者,四肢無力,脈沉澀;痰郁者,動則喘,寸口脈沉滑;火郁者,瞀悶,小便赤,脈沉滑;濕郁者,周身走痛或關節(jié)痛,遇寒則發(fā),脈沉細;食郁者噯酸,腹飽不能食,人迎脈平和,寸口脈繁盛。但六郁病機,實乃相互挾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單獨為病,也可以相因而發(fā)病。
治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
六郁常因飲食不節(jié),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思無度,氣機運行失常而發(fā)病。肝喜條達,怒氣傷肝,氣郁則胸膈痞悶;肝藏血,氣郁者血瘀,出現(xiàn)胸脅痛,或月經不調,痛經等。肝與膽互為表里,為相火寄居之所。氣郁化火,則口苦泛酸,此氣、血、火郁在肝膽,肝病及脾,使脾失運化,導致濕郁、痰郁;不能運化水谷則食郁。食、痰、濕三者壅滯中焦,則脹滿不食、吞酸嘔吐諸癥叢生。此證雖有氣、血、火、濕、痰、食六郁,而實際多為肝脾郁結為病。
由于六郁以氣機不暢為主要病機,因此治療上,重在疏通氣機,首選方劑為朱丹溪的,越鞠丸(香附、川芎、梔子、蒼術、神曲),主治氣、血、火、食、痰、濕諸郁,癥見胸膈痞悶,吞酸嘔吐,消化不良等。其方由五味藥物組成:君以香附調氣疏肝,善解氣郁;臣以川芎辛溫活血,善治血郁;梔子善清肝熱而解火,使氣血郁開,肝膽熱去,則胸脅痞悶,口苦諸證消;蒼術芳香辛溫,醒脾燥濕,振奮脾陽,使脾健濕去痰消;神曲消食和胃,健脾調中。諸藥相伍,重在行氣解郁,氣郁解則濕、痰、食等諸郁自除。
越鞠丸的靈活達變
臨證時可根據郁結情況,辨證治療,靈活加減,以增強療效。若以氣郁為主的,如治乳腺增生,時常乳房脹痛,可酌加柴胡、郁金、路路通、川楝子、莪術等;肝胃不和者,加佛手、枳殼、檀香、陳皮、半夏等。血郁為主加桃仁、紅花、丹參、丹皮等,如常加用血府逐瘀湯治療頭痛、胸痛、失眠等病。火郁為主,加黃芩、黃連、虎杖、大黃等,常加用大柴胡湯合金鈴子散,治療急性膽囊炎等。痰郁為主的,加半夏、郁金、瓜蔞、僵蠶、夏枯草、生牡蠣等,治療瘰疬。濕郁為主的加蒼術、茯苓、厚樸、薏仁、陳皮、半夏等,常加用平胃散、二陳湯加減,治療急慢性胃炎等病。食郁為主的,加山楂、神曲、萊菔子、雞內金等,常加用保和丸加減治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
本文由太醫(yī)館著名專家張會川推薦閱讀
發(fā)表時間: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