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城破十一天后,天王洪秀全的遺體被找到,經過兩天查驗,最終遺體被粉碎摻進火藥,裝入炮彈發射出去。即使洪秀全死了,也沒能躲過挫骨揚灰的下場。
曾國藩為什么要用如此殘忍的方法來處理洪秀全遺體?因為這不僅是天王的遺體,還是太平天國的命運的象征。曾國藩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一是泄憤,為十多年間死去的清軍湘軍報仇;二是以儆效尤,造反者的下場就是如此。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圍得水泄不通,在曾國荃的猛烈炮轟下,太平天國都城已搖搖欲墜。很快太平門處的城墻被炸開個大缺口,殺紅眼的湘軍揮舞著刀劍,像猛獸般涌向了坍塌的城墻。
此時守城的太平軍并沒有放棄,他們的英勇讓久經沙場的曾國荃不寒而栗。無數的炸藥包從城墻上落下,瞬間讓四百多名湘軍敢死隊丟下一片尸體。湘軍也想給多年的戰爭畫上句號,他們像潮水般不斷涌入。
城墻缺口處的尸體堆積如山,激戰一直持續到傍晚,天京的九門才被完全攻破。瘋狂的湘軍入城后為了泄憤,是見人就殺,見屋就燒。殘留的太平軍與之展開激烈的巷戰,城中許多人舉家自焚而死。
此刻攻入城中的湘軍已近癲狂,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尋找天王洪秀全。然而當湘軍將整個天王府和京城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發現洪秀全的蹤影。十一天后,突然有個姓黃的宮女向總兵兵熊登武告密,說洪秀全已于兩個月前去世。
湘軍在宮女的指引下,從天王府大殿中挖出了洪秀全的尸體。尸體被十幾層的厚布包裹著,洪秀全生前很神秘,死后同樣以神秘感示人。湘軍將洪秀全的裹尸布全部扯爛,把尸體扛到城南的雨花臺給曾國藩查驗。
這兩人可謂是十多年的冤家對手,如今以這種方式見面。曾國藩在日記中這樣描述洪秀全:“胡須微白可數,頭禿無發,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黃緞繡龍袍包裹。”查驗完畢后,晴空萬里的天京城突然狂風暴雨。
經過兩天的深思熟慮,曾國藩決定以最殘忍的方式處理洪秀全尸體:戮尸,舉烈火而焚之。隨后洪秀全的尸體被拖出,湘軍用刀斧將其剁得粉碎,為了泄憤和斷掉太平天國所有的念想,曾國藩要用炮火使其灰飛煙滅。
湘軍隨后將洪秀全的尸骨肉泥拌進火藥,裝進炮彈接連發射出去。從實際意義上講,這種焚尸揚灰對死后的洪秀全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報復。但唯有這種才能平息整個湘軍的憤怒,才能斷絕太平軍的念想。
洪秀全在湘軍攻城前的兩個月就已病死,其實他的信念早已破滅。當時的天京城彌漫著恐慌情緒,人人都處于崩潰的邊緣,天王洪秀全也不例外。
洪秀全長期的享樂生活,早已消磨了他的心智。他將自己鎖在金碧輝煌的天王府中,一面思考著一些神學問題,一面苦練房中術,摸索解脫之道。
驚心動魄的天京事變使洪秀全喪失了道德權力,人們開始對天兄的身份表示懷疑,對他的后宮生活也提出質疑。隨著安慶失守,洪秀全愈加麻木自欺。
李秀成勸他“讓城別走”時,洪秀全憤怒的訓斥道:“朕承上帝、天兄圣旨下凡,做天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外去,欲在京,任由于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
此時天京城中能戰斗的不過四千人,李秀成擔心天京城內兵微將少。洪秀全答道:“爾說無兵,朕的天兵多過于水,何懼曾妖者乎?爾怕死,便是會死,政事不與爾干。”洪秀全斷然拒絕了李秀成“讓城別走”的建議。
天京被圍后,洪秀全精神徹底地崩潰,整天嘴中念念有詞,不斷呼喚乞求上天讓地下長出食物,讓天兵飽餐殺敵。天京陷落前三個月,洪秀全用苔蘚野草之類東西來充饑。李秀成曾勸此物不能吃,但洪秀全卻不以為然。
最終,洪秀全因食野草過多而病倒,而他卻拒不服藥,他可能知道自己活下來后是什么結果,于是希望早日解脫。臨終前,洪秀全發布詔書:“大眾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領到天兵,保固天京。”
洪秀全死的悲壯,死后更加悲慘,他虎頭蛇尾的人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的感慨。曾國藩與洪秀全斗了十一年,最終以挫骨揚灰的方式來結束這段恩怨。除了泄憤和以儆效尤外,我想也是給清廷的一個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