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幼年喪母,姥姥賈母憐惜,這才一力接進賈府照料。然而,舅媽王夫人心生不悅,尤其是看到兩個玉兒情誼甚篤,更是十分厭惡,這點在原著中有多次暗示。且看怒打金釧兒一回,“只見王夫人翻身起來,照金釧兒臉上就打了一個嘴巴子,指著罵道,下作小娼婦!好好的爺們,都叫你們教壞了”。金釧兒之后,王夫人還曾怒斥晴雯,“你天天作這輕狂樣兒給誰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我心里很看不上她那輕狂樣子”。正所謂“指桑罵槐”。
列位細品王夫人的言語,尤其是罵晴雯時,直接就點出了黛玉。王夫人愛子心切,她希望兒子身邊都是粗笨的,而那些才貌出眾的,就成為“平生最恨者”,她認為正是這些人,帶壞了賈寶玉。故而,當黛玉來到賈府的第一天,王夫人就囑咐她“我有一個孽根禍胎···你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姐妹都不敢沾惹他的···只休信他”。有了這些前因,后果也就在意料之中。賈府上下都嫌黛玉孤高自許,喜寶釵處事豁達,在王夫人的推波助瀾下,木石姻緣終毀棄,黛玉淚竭而亡,金玉良緣夢成真。
然而,夙愿達成的王夫人,卻沒有收獲半分喜悅,落個悔恨不已!且看,賈寶玉聽聞黛玉死訊后,癡心不能解,“忽然坐起來,大聲詫異道,果真死了嗎···不禁放聲大哭,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終是心酸落淚,欲待尋死···”,沒有了黛玉,賈寶玉大痛大病一陣之后,猶如揭了一層皮。這是王夫人所沒有料到,且不能接受的。這時候她才明白,縱然寶釵千般好,卻不對賈寶玉的心思,如此一切皆惘然。
雖然娶了寶釵,賈寶玉仍然瘋瘋癲癲。更兼元春離世賈府被抄,賈寶玉心如死灰,飄然出家離去。賈寶玉臨走前,都沒有去拜別王夫人,這足以說明,他對王夫人是有恨意的,恨她拆散木石前盟。家破人亡之后,王夫人猛然醒悟,費盡心機促成金玉良緣,生拉硬拽聘娶寶釵,妒恨拆散黛玉,如此種種之后,她究竟得到了什么?到頭來,不過是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倘若當初善待黛玉,或許還可一家大小其樂融融。只是,這一切,無法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