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關于抑郁的報道是越來越多了,總是會看到有明星因為抑郁癥而自殺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的抑郁癥患者已達3.5億。201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抑郁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9%,人數估算約有9500萬。
也就是說,大概每15個人中,就有1人是抑郁癥患者。我們的身邊,無論是朋友或是家人,都可能有抑郁癥患者。
過去大家總認為抑郁癥就是不高興、是矯情,是閑出來。但近年來,抑郁癥已經蔓延到這個社會的各個人群中,患抑郁癥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對它的了解也在逐漸加深,我們逐漸意識到這是種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01、抑郁癥是一種疾病,而不僅僅是一種情緒
低落、不開心,只是抑郁癥的癥狀表現。
就如同“感冒”的時候,我們會咳嗽、流涕,但這只是我們受到感冒病毒感染后表現的癥狀。
抑郁癥是一種發作性的精神障礙,患者在發作的階段,腦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濃度下降。
這樣的激素變化除了會帶來情緒的變化,患者還會表現出更多不同的癥狀,比如失眠、暴躁、焦慮,甚至可能誕生輕生的念頭。
02、僅靠抑郁量表并不能確診為抑郁癥
目前所有抑郁自測量表所評估的,本質上是近期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郁狀態」。
但凡經歷了創業失敗,感情受挫等人生事件的當下,很多人會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和“世界很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
過了這個階段,壓力消失了,“抑郁”狀態也自然煙消云散。
所以量表結果顯一個人處于抑郁狀態,不代表這個人患了抑郁癥。
除了抑郁量表外,還應該到專業精神科做神經檢測。
看看大腦內神經活動是否有異常等,
綜合多方面的檢查結果才能確診為抑郁癥!
03、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郁癥
目前沒有研究發現,樂觀的人會更少得抑郁,也就是說,樂觀和抑郁沒有什么關系。
本質上,抑郁癥有一定的遺傳和生理基礎,任何人都有得抑郁癥的可能性。
另外,抑郁癥往往只有處在發作期,它的種種癥狀才會顯示出來。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樂觀的人同樣有可能得抑郁癥,當抑郁癥發作,他/她會暫時不再樂觀。
04、抑郁癥可能會伴隨一生,但我們可以和它和平相處
抑郁癥容易復發。有一項持續了15年的研究發現,抑郁癥的終身復發率高達80%,即使已經治愈,頭五年沒有復發,之后的十年,復發的概率也高達50%。
抑郁癥患者并非一直處于抑郁狀態,而是更像牙齒的陣痛。在發作期,內心體驗極度痛苦,而在緩解期,痛苦和折磨感會大幅降低,對生活的影響也會減輕。
抑郁發作一般會持續幾天到幾周,有的甚至會長達6個月或更久。持續有效地治療,更重要的是幫助抑郁癥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減少復發的可能。
05、抑郁癥自我調節沒用,科學規范治療才行
確診抑郁癥后,建議在醫生的幫助下接受科學規范治療。
包括,比如物理儀器治療(經顱磁刺激、腦循環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沙盤療法、團體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家庭療法、音樂療法、催眠療法、繪畫療法等)。
總之,改變的方法有很多,唯獨不建議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
06、抑郁癥的確可能出現自殺傾向
患上抑郁癥后,自殺的風險會變高,但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會想自殺。
相當一部分的抑郁癥患者在嚴重抑郁時會出現厭世、想死的念頭,少數患者甚至會付諸行動,以服毒、跳樓、自縊等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作為抑郁癥患者的家人,就需要多注意一些他外在的跡象,以防止這種風險的發生。
07、抑郁癥不總是不開心
抑郁癥并不會改變人的基本情緒,他們和正常人一樣,一天中也有各種情緒的變化。
即使抑郁發作期,他依然會笑,只是快樂可能是曇花一現,有些患者,甚至在發作期,還會努力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開不開心從來就不是抑郁癥的典型表現,也不要拿開不開心判斷抑郁癥是否好了。
08、不需要刻意逗抑郁癥患者開心
抑郁發作期間,患者的動力會變得低下,自我認知會偏向負面,食欲、表達欲都會下降,身邊人做的事,能觸動他的少。
特別的對待會被患者接收到,但具體會得到怎樣的反饋,對他是否有效,并不能確定。
可能會被他理解為“這是在關心我”,也可能會被理解為“這代表我不正常”或者“你說的我做不到,壓力很大”。
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順勢而為,推波助瀾。如果他想坐著曬曬太陽,那就陪他曬太陽,而不是讓他出去走走。
更多的是傾聽,而不是指導。
09、他不是懶也不是不努力,只是負面情緒很難控制
抑郁癥會有退縮、畏難的表現,但那不是軟弱。
抑郁癥患者在發病期間,劇烈的負面感受將遠遠超出他自身能調節的范圍,他可能會因此感到自責、無助。
類似于“想開點”、“都是小事”這樣的勸慰是無用的,患者的身體里的某個調節器暫時壞掉了,就如同我們不能讓一個感冒的人立刻停止咳嗽一樣。
而抗抑郁藥物可以有效減輕癥狀,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打破「越難受越不想動,越不動越難受」的惡性循環,讓自我調節機制重新發揮作用。
10、抑郁癥不會傳染,但也請照顧好自己
我們總說需要對抑郁者給予更多的愛和包容,但也別忽視了陪伴者。
陪伴的人往往因為疲憊和缺乏支持、理解,自己的壓力很大,也可能會處在抑郁狀態。這不是傳染,而是疲勞、壓力、自我關懷有限的一種結果。
關于抑郁癥,其實,我們對它的了解還不多,甚至我們都還搞不清楚,身體里的哪部分出了問題讓我們變得如此「脆弱」。
正確認識和理解抑郁癥,是我們和社會要共同邁出的關鍵一步。
錯誤的認知、過度的解讀、疾病的泛化……都會讓“抑郁癥”變成一種吐槽,或者是一種刻板標簽,而忽略了它背后一個一個真實的人,以及他們真實的情緒和生活。
抑郁癥狀常見有以下九項癥狀:(1)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無愉快感;(2)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3)精神活動性遲滯或激越;(4)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可達妄想程度;(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7)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欲不振,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欲明顯減退。
溫馨提醒:如果一個人出現情緒低落的同時伴有上述癥狀中的四項時,并且癥狀持續2周以上,就可以確定患者存在抑郁癥狀了,需要到專業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治。
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是山東省一家集專業性、科研性于一體的精神疾病診療醫院。醫院在治療頑固性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癔癥、疑病癥、神經衰弱、強迫癥、焦慮癥、恐懼癥等疾病,以及頑固性頭痛、癲癇、帕金森綜合征、三叉神經痛、吞咽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腦血管后遺癥等腦部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如果您或是身邊的朋友患有精神心理或神經疾病,千萬不要耽誤診斷隨意服藥,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后果。
壹點號濟南遠大腦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