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壇與社稷壇祭祀對象之辨
———略述地 礻氏 神與社稷神各歷史時期發展演變
池小燕 , 曹 鵬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天津 300072)zhǐ | qí “祇”字的解釋 [qí]1.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2.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2) 同本義 [the god of the earth]
祇,地祇也。——《說文》
天神曰靈,地神曰祇。——《尸子》修禮地祇,謁款天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禱爾于上下神祇。——《論語·述而》
(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園(祇洹,祇林,祇苑。祇樹園。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為佛寺的代稱)
(4) 通“疧”。病患 [disease]
坎不盈,祇既平,無咎。——《易·坎》
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詩·小雅·何人斯》
qi
摘 要: 土地崇拜現象是中國 古代社會的鮮明特征之一。 追溯先民對土地神崇拜以 及設壇祭
祀地 礻 氏 神和社稷神求取庇護的淵源 , 并以 時間為 線索 , 對從周代至清代的各個歷 史時期地 礻 氏祇神與 社稷神的性質 、 功能 以及相互間演變 、交織關系 進行闡述 , 指出 不同時期地壇與 社稷壇二者祭祀對象的區別所在 , 并分析京城出 現“ 北郊祭地” 、“ 國中祀社”的緣由 。
關鍵詞 : 祭祀; 地 礻氏 ; 地壇; 社稷壇
中圖分類號 : TU098 . 3
文獻標識碼 : A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文明史中 , 壇廟建設始終
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文化現象, 而北京壇廟無疑是
中國古代壇廟文化的一個縮影。 北京壇廟眾多 ,
單是祭祀土地神的便有北郊的地壇和紫禁城西
南側的社稷壇二壇。
在中國古代先民稱土地神為社神 , 如《說文》
曰 : “ 社, 地主也 。”《禮記?郊特牲》曰 : “ 社 , 所以神
地之道也 。 地載萬物 , 天垂象, 取材于地, 取法于
天, 是以尊天親地也 。 故教民美報焉 。” [ 1] 87 既然
古人以社稷神為土地神 , 設以社稷壇祭祀祈告 ,
為何京城卻出現“北郊祭地” 、“ 國中祀社” ? 北郊
祭的又是何方地神 ? 地壇和社稷壇祭祀對象到
底有何區別 ? 對此歷史學界尚未予以充分的注意 。 筆者追溯中國古代祭祀大禮以及祭祀社稷之神從地 礻氏 門中的分化和演變的歷程, 對此疑惑作一辨析。
在惡劣的自 然生存環境中 , 很多自然現象以
當時人類的認知水平根本無法解釋, 古人便認為
天和地是一陽一陰 , 一上一下 , 一覆一載 , 一乾
一坤 , 兩者構成了整個世界, 它們是人類的父
母, 是萬物的本源或創造者 。 他們還認為在天
地之神外還有氏族祖先的神靈 , 能在冥冥之中影
響乃至支配氏族的一切事情 。 于是古人將祭祀
分為天神 、 地 礻氏 、 人鬼, 并把精神寄托于這些神
靈, 祈求神靈能賜福免災 。 并且古人把祭祀活動
看作是國家禮典中最重要的事, “ 國之大事, 在祀
在戎” 。 《禮記》曰 : “凡治人之道, 莫急于禮 。 禮
有五經, 莫重于祭。 ” [ 1] 165
眾所周知 , 中國自 古是個以農為本的國家 ,
而農之根基則是土地 。 對于古老的農業文明而
言, 除了天時, 土地就是它的命脈。 《說文解字》
道: “地, 底也 , 言其底下載萬物也 。”“ 土, 吐也 , 吐
生萬物也 。 ” [ 2] 683 大地孕育萬物, 不僅為人類提供
食物 , 也為人類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生活環境 。 最
初先民對蒼茫大地所呈現出來的種種現象感到
困惑不解, 認為在土地背后有一神靈 , 賦予地主
無比的力量, 而后或出于畏懼 , 或出于祈福 , 對其
進行祭祀求取庇護 。 因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
程中 , 土地崇拜現象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鮮明特征
之一 ,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盛行祭祀
地神 。
一 、 西周初期 ———社稷神歸屬于地 礻氏 門
據史料載 , 原始社會先民便開始祭祀活動 ,直到周代祭祀活動逐漸系統化制度化 。 周代將地 礻氏 門的祭祀分為三類: 第一是用血祭社稷、 五岳; 第二是用貍沉祭山林川澤 ; 第三是用 疈 辜祭四方百物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 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祼享...
收稿日期 : 2006-05-26
基金項目 : 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項目(59978027)
作者簡介: 池小燕(1981-) , 女, 福 建福州人, 碩士研究生。
第 8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 8, No. 4
2021年5月11日 2018年,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niversity of Duisburg - Essen)的火山學家哈代·范茲(Hardy Pfanz)更加詳細地研究了“地獄之門”,認為罪魁禍首是地下的地震活動。他的領導小組對...
科技修仙EScat
西周初期 , 方丘祭地 礻氏 是國 家大型祭典之
一, 在對地 礻氏 進行祭祀的同時 , 要有許多大大
小小的與地 礻氏 有關的地神陪祭 , 正如圜丘祀天
要陪祀眾多天神星官一樣 。 周人將“ 社”和“ 稷”
合祀, 并將社稷作為祭地大典的陪祭神之一, 在地 礻氏 類眾祭祀對象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 如《周禮正義?地官?鼓人》云 : “` 社祭 , 祭地也' 者 ,中庸云` 郊社之禮, 所以事上帝也 。' 鄭注云` 社祭地神 。 ' 與此意同 。 此舉社以 日亥 眾地示 ……郊特
牲云` 社祭土, 神地之道' 則孝經緯云` 社是五土之總神' , 是地之次祀 , 故舉社以表地 礻氏 ……金鶚云 :` 天子大社 , 祭九州地示 , 王社祭畿內陸示 ,是亦祭地也 。 故北郊亦通謂之社 , 中庸言` 郊社之禮 所以 事上帝' , 仲尼 燕居 、 曾 子問 皆言` 郊
社' , 而郊特牲明言社所以神地之道, 社通于地明
矣 … …凡經典郊社并稱者 , 皆祭地之通名 。 周官
祭地與社多互見 ……經典凡言郊社者有二義 : 中
庸所云 , 可方丘北郊大地后土之 礻氏 。 禮運云 :
` 祭帝于郊, 所以定天位也 ; 祀地于國 , 所以列地
利也 。 ' 則專指大社言之 。” [ 3] 卷二十二 , 891 同時《白虎
通》對社稷神 的職能做了很明確 的解釋 , 其曰 :
“ 社, 土地之主 ; 稷, 五谷之主 。 … …土地廣博 , 不
可遍敬, 故封土以為社, 而祀之以報功也 ; 五谷眾
多 , 不可遍祭 , 稷乃原隰之中能長五谷之 礻氏 , 故
立稷而祭之。 ” [ 4] 卷一上 , 20
可見社稷之神最初就只是指土地、谷物的神靈, “社” 只崇拜特定管轄范圍內的土地和耕地, “ 稷”只崇拜人工培育的糧食作物 , 即五谷 [ 5] 78 。 社稷之神只是地 礻氏 神門下分管耕地和 五谷的小 神而已 。 正如后著《 五禮通考》對此解釋的 : “ 社乃地示之屬 , 而非地。 猶五
帝為天之尊神 而非天 。” [ 6] 卷三十七 此時祭祀社稷禮其實是祭地禮的變形, 是對抽象的“ 大地總神”的補充方式和形象化的表現。
二 、西周中 期 ———社稷神從地 礻氏 門分離進入人格神崇拜階段
到了西周中期 , 社稷神由原本對土地的自然
崇拜 , 開始轉化為人格神崇拜了 。 當時的先民鬼
神意識是相當牢固的 , 他們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
西最終都要歸入到另一個世界 , 而精神卻是不朽
的 , 凡是祖先 , 或有功于民的帝王 、賢臣 , 因而都
必須祭祀 , 并還為他們匹配以相應的社神 、稷神
在土地崇拜在從自 然屬性崇拜進入到人格
神崇拜的階段 , 首先是將一些開創農業先河的祖
先奉為稷神 , 最著名的稷神為周人始祖棄 , 稱為后稷 。 《山海經?大荒西經》說 : “ 帝俊生后稷 , 稷降以百谷。 ”
[ 7]
《淮南子?汜論》說 : “周棄作稼穡
死而為稷 。”
[ 8]
稷或后稷應是周棄死后被奉為谷神的神名 , 因其神名遠播 , 記其生前事跡亦用神
名 。 雖然周人早“ 自 商以來祀之” , 但當時的周族
還處在原始社會時期 , 所以到這個階段才受到隆
重的祭祀 。
同時以共工之子句龍擔任后土之職 , 孔穎達疏曰 :“其子曰后土 , 能平九州 , 故禮以為社者, 是
共工后世之子孫, 為后土之官 。 后 , 君也 , 為君而掌土 , 能治 九州 , 五土之神 , 故祀以 為 配社之神 。 ” [ 9] 2124 句龍能平定九州 , 鞏固疆域 , 有定邊御疆的才略, 故為配社之神 。 自 此, 社神 有了“ 后土”這一固定的稱謂 , 也有了專門的人格配享神 。
句龍因為能平九土的功勞被祭祀為社神 , 還有禹也被當作社神 , 他們相同之處在于句龍與禹都是因為治理洪水的功勞而被封為社神 。
我們可以發現此時祭祀社稷神的原因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對土地養育萬物的崇拜, 而是建立
在《禮記? 祭法》中的 : “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 : 法施于民則祀之, 以死勤事則祀之 , 以勞定國則祀之 ,能御大災則祀之, 能捍大患則祀之 。 ” [ 1] 156 的基礎上, 是因為有功于國家 , 有益于人民則加以祭祀。 這與原初的土地崇拜開始有所差異 , 人格神
崇拜開始初露矛頭 。
三 、 春秋戰國 ———社稷神由 人格神崇拜上
升為與國家政權同位
到了春秋時代 , 社稷神一方面固然具有掌管
土地 、農業事務的土地神的職責, 但另一方面, 與
土地生產無關的各種社會屬性也附加進來, 并且
這種屬 性日 益見長 , 從而社稷神變成了國 、 州 、
郡、縣 、 鄉 、 里等各級組織的社會保護神 。 從《禮
記?祭法》的記載, 我們可以看出社是有等級的劃
分: “ 王為群姓立社, 曰大社。 王自 立為社 , 曰王
社。 諸侯為百姓立社, 曰國社。 諸侯自 立為社 ,
曰侯社。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 , 曰置社 。 ” [ 1] 156 晁
福林先生認為春秋時期的這種社的建立已經和
社會等級制度完全吻合。 到了秦漢時期 , 出現了
指令性的官督民辦之社 , 如《禮記?月 令》 : “仲春
之月 , … …擇元日 , 命民社 。” 唐仲蔚先生認為 :
310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 8 卷
“由于國家政權的產生和專制皇權的確立 , 也就
是社會兩元分化 , 官民對立 , 土地神的設立也就
相應分化為兩大系 統。 ” [ 10] 一種是上述的官社 ,
也就是法定意義上的最高土地神和大社、 侯社 、
置社; 一種是民間信仰的民社(里社 、民社) 。 土
地發展到了這一階段 , 自 然崇拜的性質已逐漸消
失, 而轉化為具備多種社會職能的地區守護神信
仰 。 土地崇拜此時真正完成人格神崇拜的轉化。
隨著國家政權的產生和專制皇權的確立 , 社
神神性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 , 作為祭祀場所的
“ 社”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 , 變成了上帝 、 天神 、地
礻氏 以及人鬼等無所不祭的場所, 進而最終成為
國家與政權的同義詞 。
《周禮?地官?封人》中提到 : “ 封人掌設王之
社。 為畿, 封而樹之 。 凡封國 , 設其社稷之 土遺 , 封
其四 疆。 造都邑之封域者 , 亦如之。 ” [ 11] 可知古
代封建諸侯的時候, 必須從統治者所立之社的五
色土中依其方位取其色土為其管轄區域的社的
一部分 , 亦即諸侯的社是由中央所分封出來的 ,
由中央所賦予而形成地方權力的一種象征, “社”
已經從具體的土地崇拜變成國家整體的象征 , 關
于這點 , 詹鄞馨先生明確指出 : “地 礻氏 在原始時
代主要體現于土地五谷崇拜 。 土地神與五谷神
的密不可分 , 意味著土地神 不是作為 領土的象
征, 而是作為養育萬物的母親大地來崇拜的 。 由
此產生的社稷祭祀 , 實際上是農業自 然力的象
征。 商周以后 , 社稷逐漸由農業神轉化為代表貴
族封建領土的政治神 , 社稷不僅成為國家存亡的
標志 , 簡直也就是成為國家的代稱。 從此 , 社稷
祭祀就成為政治意義十分濃重的宗教儀式, 凡封
建邦國 , 征伐殺戮, 都要祭告社神 。 天子用五色
土代表名義上擁有的天下土地 , 而諸侯社壇只用
當方社土代表本國的領地 。 這意味著社神已脫
離地母的 意義轉化為國 家了 。” [ 12] “ 國亡 , 社稷
遷” , 此時的社上升到與國家共存亡的地位了 。
四 、漢代至明嘉靖九年 ———社稷神部分自
然屬性的回 歸 , 造成紛爭
到了兩漢時期 , 社會趨于相對穩定 。 與西
周 、春秋戰國時期作為國家 保護神的 社稷神相
比 , 兩漢的社神 , 其神性、 祭祀范圍和功能大為縮
小 , 其地位也大為降低 。 終漢一代, 帝王幾乎不
親祀 , 春秋時期具有的社會屬性大部分被其它神
礻氏 所分擔了 此時社神被分化移植的屬性多為
社神異化后的社會屬性 , 在這種意義上 , 可以說
是社神的自然屬性部分回歸 , 基本上變為了以自
然崇拜為主要屬性的農業之神 。 《漢書?郊祀志》
載: “社者 , 土地 。 宗廟 , 王者所居 。 稷者 , 百谷之
主, 所以奉宗廟” 。
[ 13] 卷二十五下
漢代社稷神自 然屬性的回歸再次與地 礻氏 神
交織 , 便造成后世歷朝對是否有必要 為祭祀地
礻氏 神同時設立方澤壇與社稷壇產 生了 很大分
歧。 后世或堅持分設方澤壇與社稷壇 , 視社稷為
地屬 。 或堅持廢北郊, 認為社即為五土總神 , 社
者即地 礻氏 之祭, 祭地于社 , 猶祀天于郊 。 便有了
“ 由漢歷唐千余年間 , 皆因之合祭 。 其親祀北郊
者, 惟魏文帝 、 周武帝 、隋高祖 、唐元宗四帝而已 ,
宋元豐中議罷合祭 , 紹圣政和間或分或合 , 高宗
南渡以后惟用合祭之禮 , 元成宗始合祭天地五方
帝已而立南郊祀天 , 泰定中又合祭。 文宗至順以
后惟祀昊天上帝 。 ”
[ 14] 卷四十八, 1246
五 、 明嘉靖九年至清代 ———祭社非方澤祭
地 , 分設地壇和社稷壇
到了明嘉靖九年時的“ 大禮儀” 之爭 , 最終定
奪為天地合祀改為南北郊分祀, 結束祭祀方澤壇
與社稷壇的千余年的 紛爭。 “ 夫社乃祭五土之
礻氏 , 猶言五方帝耳, 非皇地 礻氏 也 , 社之名不同 , 自
天子以下皆得隨所在 , 而祭之故禮有親地之說 ,
非謂祭社即方澤祭地也 。 ” “ 世儒以祭社為祭地 ,
誤矣 。”
[ 14] 卷四十八, 1248
雖然社稷壇祭祀意義與原初的土地崇拜已
經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 但從明清兩朝的建筑形制
和祭祀禮儀來看, 社稷壇仍與地壇密切相關 。 地
礻氏 神與社稷神均屬土系 , 屬陰 。 二壇均坐南朝
北, 制方, 壇垣覆以黃琉璃。 據《明會典》 、《欽定
大清會典》記載明 清時期祭祀地壇的祝文曰 :
“ ……嗣天子臣(御名)感昭告于皇地 礻氏 曰 : 時當
夏至 , 群物方亨 , 生長發育, 有生咸賴, 功德至厚
……” [ 15] 卷八十三 社稷壇的祝文曰 : “ ……皇帝御名
敢昭告于社稷之神 , 欽惟神贊輔皇 礻氏 發生嘉谷 ,
粒我蒸民 ……” [ 15] 卷八十三 二者的祭祀目 的都為祈
得風調雨順, 五谷豐登 。 二者的祭祀根源又交匯
到出于以農業為本的土地崇拜。 在這里“ 社”象
征了比較具象的五谷之神 , 與“ 祖”一樣是人格化
的神靈 , 而“ 天” 、 “地”具有抽象的性質 。 地壇其
祭祀對象為大地自然神 。 天壇和地壇是把“天” 、
“ 地”作為一對相對的概念并作為自 然神崇拜來
311
第 4 期
池小燕等: 北京地壇與社稷壇祭祀對象之辨
祭祀的 。
參考文獻 :
[ 1] 孔丘. 禮記[ M] . 崔 高維, 校. 沈陽 : 遼寧 教育出 版
社, 1997.
[ 2] 許慎. 說文解字[ M] . 段玉載, 注 . 上海: 上海古 籍
出版社, 1956.
[ 3] 孫怡讓. 周禮正義[ M] . 北京 : 中華書局 , 2000 .
[ 4] 班固 . 白虎通上[ M] . 臺北 : 藝文印書館, 1986 .
[ 5] 亞白 楊 . 北 京社稷壇建筑研究[ D] . 天津: 天津大
學, 2005.
[ 6] 五理通考. 文淵閣 欽定 四庫全書[ DB/ OL] . 迪志 文
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http://211 . 81 . 31 . 51/ scripts/
skinet. dll ? OnTrigger? code = 26903 . 2004 - 02/2006
- 04 -05 .
[ 7] 佚名 . 山 海經[ M] . 袁珂, 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 版
社. 1980 .
[ 8] 劉安 . 淮南子[ M] . 趙宗乙 , 譯注 . 哈爾濱: 黑龍江人
民出版社, 2003 .
[ 9] 左丘明 . 左傳[ M] . 十三經注疏. 阮元刻本. 北京 . 中
華書局影印 , 1980 .
[ 10] 唐仲蔚. 試論社神的起源、 功用及其演變[ J] . 青海
民族研究, 2002 , 13(3) : 86 - 88.
[ 11] 佚名 . 周 禮[ M] . 阮 元刻 本. 北京 : 中 華書 局影印
《 十三經注疏》本, 1980.
[ 12] 詹鄞馨. 神靈與祭祀: 中國 傳統宗教綜論[ M] . 南
京 :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
[ 13] 班固 . 漢書[ M] . 北京 : 中華書局 , 1982 .
[ 14] 張廷玉. 明史[ M] . 北京 : 中華書局 , 2000 .
[ 15] 欽定大清會典. 文 淵閣欽定 四庫全書[ DB/OL] . 迪
志文化出版有限公 司出版. http ://211. 81. 31. 51/
scripts/skinet. dll? OnTrigger? code = 26903. 2004 -
02/2006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