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有些人把這些話當成了真理。比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弱者就要挨打,強權就是真理;勝利者擁有不受指責的權利等等。
這些觀點,總結為一點即叢林法則。
之所以稱為叢林法則,是來自于自然界動物的生存規則。
許多人把這種觀點奉為圭臬,當成他們判斷自己行為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其實,相信這種觀點甚至奉行這種觀點的人,從來也不敢真正按照這個邏輯去執行。如果他的標準沒有雙標,他會發覺叢林法則最終也會傷害到他自己,所以相信這套理論的人,從不把這套理論應用到自己身上。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個體,是任何方面都強的。如果按照叢林法則,強的一方面可以欺凌別人,弱的一方面就會被別人欺侮。
這樣的后果,必將是相互屠殺,相互毀滅。
這實際從邏輯上已經推翻了,叢林法則的原則。也就是說,就算在自然界,真正保證動物間平衡的也不是強者殺戮弱者的原則,而是強弱之間的相互平衡,相互支持。
特別是同類之間,不是相互的屠殺,不是強者去欺凌弱者,而是強者和弱者相互依存,共同組成強大的力量去抵抗外敵。
這個觀點,實際克魯泡特金就提倡過。
克魯泡特金反對弱肉強食,他用許多事例證明了,動物也需要有和平、安適,也有進步;要互持,互助,才能抵抗自然界中的千萬強敵。
如果說弱肉強食在跨物種之間,比如狼和羊之間成立的話,在同類之間實際是不存在的。
我們看生物界,數量最龐大的生物,最強盛的生物,大多都不是單獨生存的物種,都是合群生存的物種,比如螞蟻、蜜蜂,無不如此。
人類其實也是動物的一種,人類之所以比任何動物發展得都迅速,都龐大,恰恰也不是他們之間的相互屠殺,而是相互幫助。我們看人類歷史,雖然一直有殘酷的相互屠殺,但大多數時間,人類都是相互幫助共同發展的。
人類如果遵循叢林法則,他不是會變得更強大,而是會變得更脆弱。一個物種的退化甚至滅種,其最重要的原因就來自同種相殘。
所以,人類要得以發展,不是依靠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而是要制定相互和平,相互友好,同舟共濟的交往法則。
人類要得到更文明的發展,就應該消滅那些試圖通過強權控制別人、占領別國的行為。
在當今世界,強大不一定就能欺侮別國,耍流氓往往會被群毆,這就是叢林法則不適合人類社會,甚至不適合同物種內部的重要原因。
叢林法則在異種之間或許有它的道理,在同種之間,根本就不合適。誰如果在人類社會信奉叢林法則,誰一定是人類文明的破壞者,更可能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反人類的惡魔。
相信只有相互友愛才是人類發展的進化大道,才能徹底放棄叢林法則的觀念。用愛和友誼,來維系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用規則和法律來約束人和人國與國的行為。這就是文明,反之,就是叢林法則,就會把人類帶到萬劫不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