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期盼,終成現實。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成為全民最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應該提高到5000元,全國工商聯建議提升至7000元,董明珠提議直接提高到10000元,曹德旺甚至表示:“按通貨膨脹的比例算,現在個稅起征點應該是3萬,而不是3500元!”那么,個稅起征點到底提高到多少合適?
本文主要解決4個問題:
1、現狀:關于個人所得稅你應該知道的幾點真相
2、猜想:個稅起征點提高到多少合適?
3、數據實測:提高后我們每個月能多拿多少錢?
4、投資建議:每月多拿的錢做什么性價比最高?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正確叫法是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或者免征額。財政部表示:“會根據居民基本生活消費水平變化上調起征點。”起征點的設置應該能夠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消費,這是稅率設置的應有之義。
一、現狀:關于個人所得稅的幾點真相
個人所得稅:
(1)自2009年至2017年,起征點已經8年未調整。
(2)只有3000萬人在繳納個稅,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
(3)繳納個稅中近6成是工資性收入,超過經營性、財產性所得稅收入之和。
(4)個稅收入僅占國家總稅收比例的6%-7%。
從2007年到2009年,3年時間個稅起征點翻了一倍多;而從2009年到2018年,9年時間過去了,個稅起征點依然保持在3500元,一直沒有變過。9年時間里,社會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猜想:個稅起征點提高到多少合適?
1、CPI上漲約25%
CPI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通過該指數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城鄉居民實際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程度。
2009年至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約25%。如果按照等比例換算,則個稅起征點為3500*(1+25%)=4375元。
不過似乎CPI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生活成本的上升。在納稅人數最多的北上廣深,現在合租個單間平均都要2000元,再加上每天一日三餐100元,一個月吃飯花費3000元,僅食宿加起來就已經5000元/月……
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96.9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后的收入。
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2017年為33834元,累計上漲96.99%。如果按照等比例換算,則個稅起征點為3500*(1+96.99%)=6895元。
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上漲99.31%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指城鎮居民個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費以及集體用于個人消費的全部支出。
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2264.6元,2017年為24445元,累計上漲99.31%。如果按照等比例換算,則個稅起征點為3500*(1+99.31%)=6976元。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還提供了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構成,細讀之下深感憂慮。比如“居住”年費用為4107元,折合為每月是342元。不要說大中城市,就是在小城市,每月342元既不夠租房,更不夠還房貸。打開租房網頁,每月人均居住消費1000~2000元,才是普遍水平。
4、人均GDP上漲132.37%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2009年人均GDP為25604元,2017年為59496元,累計上漲132.37%。如果按照等比例換算,則個稅起征點為3500*(1+132.37%)=8133元。
綜上來看,全國工商聯建議個稅起征點提升至7000元,董明珠提議直接提高到10000元,還是有可能的。
三、測算:提高后我們每個月能多拿多少錢?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五險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標準
五險一金:養老保險個人繳納8%+醫療保險個人繳納2%+失業保險個人繳納1%+工傷險個人繳納0%+生育險個人繳納0%+住房公積金個人繳納8%~12%(實際繳納不一,為便于計算此處取9%)=20%,即每個月工資稅前剩余約4/5。
假設個稅起征點提高后,按照現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不變:
假設個稅起征點分別提高至7000元和10000元(估算表,有細微誤差):
2017年中國主要城市月均工資如下:
2017年中國北上深廣杭的月均工資為7000元~10000元,這部分人群也是我國個稅繳納的主力軍。對照上面的個稅測算表:
(1)假設個稅起征點提高至7000元,則每月可多拿105~315元;
(2)假設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0000元,則每月可多拿105~345元。
可以看到:
(1)無論個稅起征點提高至7000元還是10000元,對月均工資10000元以下的人群來說區別并沒有想象中大。
(2)月均工資越高,越能享受到個稅起征點提高帶來的收入增加。
四、投資建議:每月多拿的錢做什么性價比最高?
假設每月多到手100~300元,應該拿來做什么呢?
是每月和朋友出去吃一餐?買一件衣服?還是攢錢買房?
幾點投資建議:
(1)對于年輕人來說,最好的投資永遠是自己:每月多買幾本書看,報個培訓班,甚至是健身,都是不錯的。好的頭腦和身體,越早獲得,受益的時間就越長。
(2)用于財產性收入建設:默默想下自己每月收入,其中工資收入的占比是多少?一般來說,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有多種,但通常財富自由的人,其工資性收入占比都較低,經營性、財產性收入占比較高。100~300元雖然不多,但是用于基金定投,積少成多,開啟人生財產性收入的建設,從點滴開始學習理財,還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