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在兩個國家的叫法不同,蘇聯這邊叫做:偉大的衛國戰爭;德國的人叫法很簡單——東線戰場。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這也是二戰中德國人最經典的戰略——閃電戰。1939年9月27日,德軍開進了華沙,波蘭倒下,前后用了26天。
1940年開始,德國人把閃電戰發揮到了極致,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迅速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占領。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1940年7月開始,德國對英國進行戰略轟炸,英國人處于苦苦的掙扎之中……
以上就是德國人在西線的表現,一共打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傷亡大概最多二十幾萬人。德國在西線傷亡的人數與東線相比連個零頭都沒有。如何跟東線戰爭比起來的話,西線只能叫做——歲月靜好。
這場戰爭前后打了1408天的時間,兩個國家幾乎把所有能上戰場的人都派去了,德國人甚至最后把蘇聯戰俘都派到前線去作戰了。
蘇軍直接死亡916萬人、受傷1520萬人,總計傷亡2400萬人以上;
德軍在整個二戰中死亡500萬人、蘇、德戰場就死了430萬。其實德國人在蘇、德戰爭開始的前四周的傷亡人數,已經完全超過了在西歐戰場傷亡的總人數了。
蘇聯在1941年的總人口大概在1.9億左右,刨去一半的女人,外加上16歲以下、65歲以上實在不太合適上戰場的男性們。人口大約剩下五千萬左右。
我們得到了一個恐怖的結論:蘇聯上戰場的男人,直接死亡率達到了五分之一,傷亡率更是達到了一半。
說白了就是:蘇、德戰爭中,只要走向戰場的蘇聯士兵幾乎5個人里面有1個直接死在了戰場上,2個人里面就有1個是缺胳膊斷腿的受傷者。
大家如果對這個數字沒啥感覺的話,我來打幾個比方:太平洋戰爭中日軍一共死亡150萬人左右,那么蘇、德戰爭的死亡人數就相當于打了10次太平洋戰爭。
我們天天說的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我軍一共傷亡了24萬多人。那么蘇德戰爭的傷亡人數相當于打了200次三大戰役。
蘇、德之間打了無數次超大規模的戰役,傷亡數字也是非常的恐怖,例如:
基輔戰役,蘇軍光是被俘人員就達到了60萬人以上,如果把傷亡人員加在一起超過百萬;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軍陣亡失蹤47.7萬,負傷64萬;
莫斯科保衛戰在防守和反攻階段,蘇軍傷亡103萬人以上;
斯摩棱斯克會戰,蘇軍僅僅是被俘就達到了30萬人以上;
庫爾斯克戰役,蘇軍陣亡68萬,失蹤11.5萬人,負傷183萬;
這些戰役中蘇軍陣亡、被俘、受傷的人數都在百萬人以上的級別,試問一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這么慘烈的戰爭嗎?
蘇、德戰爭開打的頭四個月時間里,蘇聯損失兵力在300萬人以上,武器裝備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一共有:坦克與自行火炮15601輛,各種火炮70574門,作戰飛機7237架被德軍徹底摧毀。
不是有句話叫做:蘇聯“真正的軍隊”,其實在頭四個月里就已經打完了、打殘了。
蘇聯因為實在沒有更多的成年男子走向戰場了,于是蘇聯不得不采取了兩招:
第一招,征召大量的女人去前線作戰;
第二招,把大量的囚犯都釋放出來讓他們也上前線作戰。
一般國家的女人即使是上前線作戰也只是從事醫療、后勤保障、通訊服務這一類的工作。可是蘇聯的女人們是直接上戰場去和德軍面對面的拼殺了。
她們是阻擊手、坦克手、戰斗機飛行員、機槍手,上百萬的蘇聯女兵其中有一半人永遠倒在了蘇、德戰場的最前線。
蘇聯最高統帥部1943年8月29日頒布命令,先后把130多萬名囚犯送上了前線。按照當時的講法是:已經沒有多余的糧食浪費在這些人身上了,他們必須勇敢地去戰斗,用生命去捍衛自己活下去的權力。
最后當蘇聯人打到德國柏林城下的時候,他們連猶豫一下都沒有,直接殺進了柏林城。蘇軍在付出三十萬人死亡、上百萬人傷亡的代價下徹底攻下了柏林。
沒辦法,他們的心中是對納粹德國刻骨銘心的仇恨,一種不死不休的仇恨,沒有任何談判余地的仇恨。因為蘇聯人在蘇、德戰爭中付出了所有、沒有誰能夠理解蘇軍士兵心中對德國人的那種深入骨髓的仇恨。
在蘇德戰爭中,德國人同樣是打的精疲力盡、打的本國是人力枯竭了。德國與蘇聯不同的是:當時德國不光在和蘇聯作戰,西線同樣也在作戰中。當時在北歐的森林,法國的平原,北非的沙漠,乃至大西洋的海底,到處有德軍士兵的身影和墳墓。
前面說過了,蘇德戰爭開戰的前四周,德國人的傷亡總和已經完全超過了西線了。開戰的頭三四個月里,雖然蘇軍的老兵幾乎被打完了,可是德國最早突入蘇聯的軍隊也傷亡了40%多。
隨著蘇、德戰場的持續進行,蘇聯人獲得了巨大的援助緩過氣來了以后,德軍的傷亡開始直線上升了。蘇聯在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以后,德國人開始為他們的侵略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德國人的傷亡比例成倍地增加了起來:1941年約30萬,1942年約50萬,1943年約70萬,1944年達到123萬。
1943年以后,隨著蘇聯人的戰斗力不斷地提高、反擊力度的不斷加大,德國人終于也扛不住了。德國以前規定:家庭里最后一個兒子或者大家庭里面的父親是可以不用上戰場的,可是德國隨后取消了這個規定,意思就是:所有適齡的男人必須上戰場。
同時德國又把征兵的浮動年限做了調整,一開始的男子服兵役的上限是45歲,隨即擴大到了60歲。1944年以后,希特勒直接規定所有德國男人16—60歲一律編為國民沖鋒隊,承擔本土防御任務。
德國人一開始征兵的時候還要體檢的,意思就是有病的人可以免除兵役,后來這一條也被無情地取消了。德國軍隊到后來居然出現了:“胃病部隊”,也就是大家都患上了胃病,然后編成一個作戰部隊;甚至出現了一個營完全是失聰的軍隊,指揮也就完全靠手語來操作。
德國還大量的征召被占領國的人去前線作戰,規模一度達到了200萬人以上;甚至連德國人最痛恨的猶太人也未能幸免,只要不超過50%的猶太血統也要上戰場,我就不知道這是咋測算出來的。
不過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德國一直到被徹底打敗為止,始終沒有把德國女人組織上前線作戰。不過還是有大約50萬的德國女人去從事了軍隊的后勤工作,例如:護士、通信、裝備維護、防空協助等非前線工作。
蘇、德戰爭中,蘇聯和德國已經是竭澤而漁、拼盡全力、不死不休的作戰了。這場戰爭可謂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高、打的最慘烈的戰爭了。相比于東線戰場的慘烈,西線戰場、太平洋戰爭那就基本是等于——歲月靜好的狀態了。
蘇、德戰爭中,蘇聯的總傷亡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5000萬人左右,占蘇聯當時總人口的1/4;
德國軍隊死亡485萬,其中東線死亡381.7萬,東線被俘250萬。平民死亡約440萬人,其中60萬死于英美轟炸,其余基本死于蘇軍攻入德國本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