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仍在市場的觀望與質疑中搖擺不定,但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金融資產的熱情似乎“有增無減”。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 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總額為3.56萬億元, 較2013年年末的2.88萬億上升6827億元。其中持有股票3192.87億元、債券5123.49億元、貸款7468.43億元以及存款19839.8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這是央行首次向外界公布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情況。而在一季度人民幣貶值的大環境下,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依然呈膨脹之勢。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跨境資金的流通渠道更加暢通。”瑞銀證券財富管理首席中國投資策略師高挺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一季度人民幣出現短期大幅波動,但海外機構投資人并不認為人民幣會持續貶值,并長期看好人民幣匯率。”
外資擁有人民幣資產首季增長
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除股票資產減少256億元資金以外,剩下三類人民幣資產均獲得資金增加:債券、貸款和存款依次較去年年末增加1134億、2159億及3791億。
“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總量約3萬億的規模,相比M2(廣義貨幣供應量)100多萬億的總量來說,額度還是比較小的。”澳新銀行中國分析師周浩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數值近一兩年增長較快,目前也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外資減少人民幣資產的頭寸,且央行也在鼓勵這一人民幣資產的持有和流入。
此次央行向外界公布的“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情況”的數據共分為四項,依次為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不過央行并未對各類資產的成分及持有者的情況給予詳細注釋,且無歷史數據作為參照。
周浩認為,境外機構在中國境內的存款,可解讀為主要來自于NRA(Non-resident account)賬戶,很多境外企業將人民幣資產存入該賬戶,用做資金套利,還可用于存貸比,因此受市場歡迎;人民幣貸款的來源或指海外機構發放給中國企業的貸款,此外跨國集團內部的資金調撥,即境內子公司向境外母公司借人民幣也可能是人民幣貸款增量的一個來源。
而在海外投資者獲得國內證券市場的準入門檻后,央行所公布的股票資產主要來自于RQFII, 債券資產主要以海外央行購買為主,以及通過RQFII渠道進入中國債市的機構投資者。
“隨著RQFII額度的擴大,也必然會出現持續的海外資金涌入中國市場,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不斷增加。”高挺對記者稱。
人民幣債券增幅超1000億
就央行此次公布的數據來看,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市似乎青睞有加,一季度中國債市的資金增長多達1000多億元。
“它反映出外資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參與度的強勁增加,盡管在央行3月15日宣布擴大匯率波幅后,人民幣出現了較大波動。”美盛旗下西方資產管理公司(Western Asse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人Desmond Soon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們通過觀察市場數據發現,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債券的主要境外買家來自于主權財富基金和中央銀行,這導致了中國1~3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的顯著降低。”Soon告訴本報記者,海外中央銀行持有人民幣儲備的需求正在穩步增加,因為人民幣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貿易結算當中。
Soon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今年3月,中國債券的需求主要來自人民幣(離岸)存款的強勁增長,與此同時,央行已為中國銀行的海外分支和臺灣銀行批準配額,從而導致人民幣被匯出以及一些結算銀行在岸投資活動的發生。
資料顯示,央行在2010年8月宣布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港澳地區人民幣清算行、境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參加行等三類機構,以人民幣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而自那時起,境外機構可以持有更多人民幣資產,且更多類型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
而隨著中國同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進行雙邊本幣互換,人民幣持有者將其用于購買人民幣債券或是最好的利用方式。
實際上,今年以來債市一改去年的頹勢,一輪小牛市行情正在上演。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中債總全價(總值)指數年初至今累計上漲3.27%。“在央行貨幣政策趨向寬松的預期下,盡管債券收益率還將進一步下行,海外投資者也愿意更多持有人民幣債券。”周浩對記者稱。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告訴本報記者,主權基金等海外投資者在配置中國債券資產時主要考慮的是安全性和流動性,其次才是收益,因此對于中國債券價格的走勢不會特別敏感。
此外,一季度股票資產出現了資金減少現象,不過周浩認為,這可能并非股票頭寸的減少,A股市場整體表現慘淡或造成資產總值的下跌。類似來看,一季度人民幣債券價格上升也會相應帶來債券資產的膨脹。
“無視”人民幣匯率波動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出現短期大幅波動,人民幣繼交易區間拓寬之后走軟,年初至今,美元/人民幣匯率已累計上漲近3%。
“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并不成為境外投資者在考慮是否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時的主要因素。海外機構投資人并不認為人民幣會持續貶值,并長期看好人民幣匯率。”高挺對本報表示。
“我們對貨幣的貶值已經很習慣。投資人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會有自己的風險管理,其中也包括潛在發生的匯率波動。”以色列國民銀行董事長David Brodet前不久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實際上經過幾個月的適應,市場似乎對人民幣波動加劇的現狀已逐漸接受。數據統計,4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波動遠小于之前兩個月。而目前,市場對人民幣長期看升的概率更大。
“人民幣匯率波動還要結合資金的流動來看。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急升,我們所面臨的資本流入壓力比較大,人民幣存在升值壓力。”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昨日表示,當前國際貨幣環境依然寬松,且美國加息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很長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的利差還會存在,這也是吸引資本流入的很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