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李維友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發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行為監管指引》,于6月1日實施。李維友指出,證監會一直高度重視擬上市企業股東監管,不斷完善股東監管制度機制,著力防范違法違規“造富”。今年2月,證監會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關于申請首發上市企業股東信息披露》,強化對突擊入股、入股價格異常、利益輸送、“影子股東”等行為的監管約束,壓實擬上市企業信息披露責任和中介機構核查責任,引導合法合規投資擬上市企業。
制度執行過程中,證監會堅持刀刃向內,同步研究制定禁止系統離職人員不當入股的一攬子制度措施,補齊制度短板。在加強廉政監督管理、完善獨立復核制度的同時,專門制定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2號》(以下簡稱《指引》),明確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擬公開發行并上市或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的核查要求,對屬于規范范圍的離職人員突出靶向監管、壓實中介機構核查責任、維護市場“三公”秩序。
《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明確不當入股情形。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存在利用原職務影響謀取投資機會、入股過程存在利益輸送、在入股禁止期內入股、作為不適格股東入股、入股資金來源違法違規等情形的屬于不當入股。
二是強化中介機構核查責任。中介機構開展股東信息核查過程中,應全面核查是否存在《指引》規范的離職人員入股情況,判斷是否屬于不當入股情形。屬于不當入股情形的,應當予以清理。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交發行上市(掛牌)申請文件時,應就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有關核查情況作出專項說明。提交發行上市(掛牌)申請后,發現不當入股情況或出現重大媒體質疑的,中介機構應及時核查并報告。
三是強化審核監督,建立獨立復核制度。對涉及離職人員入股的發行上市(掛牌)審核過程進行復核,確保審核過程公平公正、依法合規。發現違法違紀線索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總臺央視記者 沙千)
證監會6月1日晚間宣布,將由各證監局協助提供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信息查詢比對服務。
這是繼5月28日《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2號》(下稱《指引》)發布之后,證監會又一具體落地舉措。
證監會表示,開展輔導工作的保薦機構,可在擬公開發行并上市或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提交輔導驗收申請前,向發行人所在地證監局提交查詢申請。
根據《指引》,保薦機構在申請查詢時需要一次性提供需查詢的發行人股東信息。證監局接到查詢申請后,五個工作日內向保薦機構反饋結果。原則上保薦機構對一家發行人僅可提交一次查詢申請。
證監會同時要求,保薦機構做好查詢數據的使用管理。查詢結果僅輔助用于提交《指引》要求的專項說明,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證監會一直高度重視擬上市企業股東監管,不斷完善股東監管制度機制,著力防范違法違規造富。”證監會5月28日稱,證監會堅持刀刃向內,研究制定禁止系統離職人員不當入股的一攬子制度措施。在加強廉政監督管理、完善獨立復核制度的同時,專門制定發布《指引》),明確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擬公開發行并上市或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的核查要求,對屬于規范范圍的離職人員突出靶向監管、壓實中介機構核查責任、維護市場“三公”秩序。
《指引》所稱“不當入股”,是指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利用原職務影響謀取投資機會、入股過程存在利益輸送、在入股禁止期內入股、作為不適格股東入股、入股資金來源違法違規等情形的屬于不當入股等情形。
根據要求,中介機構承擔核查責任。在開展股東信息核查過程中,中介機構須全面核查是否存在《指引》規范的離職人員入股情況,判斷是否屬于不當入股情形。屬于不當入股情形的,須予以清理。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交發行上市(掛牌)申請文件時,須就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有關核查情況作出專項說明。提交發行上市(掛牌)申請后,發現不當入股情況或出現重大媒體質疑的,中介機構須及時核查并報告。
為了強化審核監督,證監會還建立獨立復核制度。對涉及離職人員入股的發行上市(掛牌)審核過程進行復核,確保審核過程公平公正、依法合規。發現違法違紀線索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