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芬
鼻竇炎在中醫屬于“鼻淵”、“腦漏”范疇。中醫認為“鼻乃心竅,為肺之門戶”,使呼吸順暢,當外邪侵犯氣虛不固者,會轉化為熱邪流置在肺竅里,導致鼻塞閉塞不通而頭昏腦漲,鼻流濁氣,身體疲倦,而彼此又互為因果,多因外感,常常反復發作,也常見伴隨頭痛出現。
鼻竇炎臨床上可分為急性與慢性,通常臨床上的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鼻癢、鼻干、鼻出血。
成因包括抵抗力低、過度疲勞、生活環境不好、貧血、內分泌方面的功能不足、呼吸道的功能感染或者是鼻中隔的彎曲、鼻息肉、鼻炎都有可能引起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所引起的頭痛,若是前額頭痛的話,則是屬于上頜竇炎。而頭痛較輕微,局限在眼球的內眥和鼻根處而放射到頭頂,都是屬于篩竇炎所引起。若頭痛較為沉重,白天較為嚴重,這時為慢性的化膿性鼻竇炎,多表現為前額痛或鼻根部的脹痛、悶痛及在頭頂部、顳部或后枕部。
鼻竇炎治療以清除痰濁膿液、護正固本為主。在臨床上中醫證型可分為肺熱、脾經濕熱以及濕熱互結型依證用藥。日常生活中,包括冰冷、生冷、烤、炸、辣、煙、酒,辛辣的食物都要避免食用。
辨證治療上,針對“肺熱型”患者,常見鼻涕黃多、頭痛、喉嚨不適、脈浮數。治療可用清肺熱藥方,如辛夷清肺散。而“脾經濕熱型”者,可見鼻涕黃多、鼻塞、胃脹、食欲不好、胸悶、疲倦、頭重痛,可用五苓散加上黃芩、魚腥草。“濕熱互結型”者可見鼻涕黃稠、有臭味、量多、色黃、頭痛、苔黃膩、脈滑數、鼻塞等,可用龍膽瀉肝湯加上辛夷、白芷、蒼耳子。
平常可適度地做鼻部穴位的按摩,如印堂、太陽、百會、迎香穴、合谷穴,增強鼻腔的循環以及抵抗能力。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或者是氣溫變化較大時,出門時最好是戴口罩。
茶飲方保健,可準備辛夷、白芷各2錢,黃芩、魚腥草各3錢,以800毫升水泡制,具清熱、除濕、驅風、通脾竅,可改善慢性鼻竇發炎,鼻涕黃黏、鼻塞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