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春佳節剛剛過去,無數的人早已拔掉充電線,再次離開久別重逢的家鄉。
網友們都說,短暫的熱鬧過后的冷清,最是孤獨。充電線一拔,就是明年見了。
很多人,即使對家鄉依依不舍,但也不得不離開親人,遠赴他鄉,去更大的地方工作營生。
曾幾何時,大家都覺得這就是生活。
漸漸地,開始有人厭倦了這樣的生活,開始尋找另一種生活的方式,留在家鄉。
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就像豆瓣年初發布的《2023年豆瓣青年十大趨勢關鍵詞》總結里,第一條就是:
“拜拜啦,一線城市”。
過去,追尋夢想的年輕人紛紛來到一線城市闖蕩打拼;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選擇離開。
年輕人離開的理由,大多為:在大城市沒有歸屬感,戀家,想換種生活節奏。
他們認為,在一線城市里打拼,幾乎沒有了個人生活。
他們希望離開一線城市,放慢腳步,有時間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已經不想再用“逃離”這個詞來描述自己的狀態了。
取而代之的是輕松俏皮一些的“拜拜啦”。
這也證明著年輕人心態的變化,在一線城市打拼不再是大家心目中的人生唯一解決辦法,所以離開大城市并不是被動地“逃離”,而是主動地道別。
就像豆瓣總結說:
“與其說是選擇在何處生活,他們更像是借此重新定義理想生活,通過主動選擇心儀的生活坐標,找到心之所向。”
這屆年輕人,已經不再過多在意世俗標準,而是轉向探索自我內在真正的需求了。
02
除了“拜拜啦,一線城市”,還有一個詞與之相對應:“窮版FIRE生活”。
FIRE我們知道,即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意思是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它主張提早存一筆錢,考慮到未知的風險和通貨膨脹等因素,需要攢夠年支出的25倍,然后靠每年4%的理財收益,也就是被動收入支撐生活。這筆錢就是FIRE生活的“啟動資金”。
但這說起來簡單,實現起來卻不容易。
于是,人們開始轉向“瘦FIRE”,也稱“窮FIRE”。
標準的FIRE生活是這樣的:
不工作,自由支配時間,讀書、寫字、種花、運動,沒有來自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一身輕松早早入睡。
但沒有足夠的生活資金,這樣的生活基本免談。
于是一些沒車沒房、沒有存款、工作不穩定的年輕人,通過開展副業,降低消費欲望攢錢等方式踐行FIRE生活。
《新周刊》上介紹過一位臺灣33歲的職場人。
他已經做了10年的電話客服,每天的固定工作,就是好聲好氣地回答客戶千篇一律的問題。
拿著略低于臺灣平均月薪水平的薪水,做著枯燥且無趣的工作。
后來,厭倦了的他辭去了工作,過上了提前退休的生活。
退休第二天,他就把同事和客戶都刪得精光。
他的工資雖然不多,但開支也少,還自學股票投資,現在每個月的利息收入已大于生活支出。
總的來說,要想過上FIRE生活,就要懂得開源節流。
FIRE生活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在生活中多了一些自由支配的權利。
03
然而自由是很難駕馭的,虛度光陰很快樂,但是無限的快樂也會變成枷鎖。
人的惰性,會讓自己懶得接觸新的人和事,漸漸地,“好好生活”也成了一句空話,背離了當初的目標。
這個時候,FIRE又有什么意義呢?
所以離開大城市、過FIRE生活,不應該是一股腦說走就走的決定,而是需要科學規劃后做出的選擇。
就像FIRE,這項運動的宗旨并不是讓人都辭掉工作。
FIRE運動主要在年輕的高學歷、高收入階層中流行,他們往往都有著極好的掙錢能力和規劃能力。
大部分FIRE人群,寄希望于在年輕時候工作,賺足25倍的年支出,然后便可以憑著儲蓄生活,每年依賴4%的穩健投資收益來做生活費。
打個比方,你每個月生活費1萬元,一年總生活費是12萬。賺夠25倍,就是300萬元退休金。
如果理財投資利率達到4%,每年收益就是12萬,剛好覆蓋生活費。
也就是說,假設你每月支出是1萬,那么存夠300萬,你才可以做到退休。
因此,如果你沒有思考過自己的支出、收入之間的比例關系,沒有任何計劃就談FIRE,那就是在照葫蘆畫瓢。
而且,理財才是第一步,其后還有更多的要素影響FIRE生活的質量。
在踐行者們看來,錢反倒是FIRE生活里最簡單的一個環節,難的是你要有高度自律的生活習慣、能堅持下去的興趣愛好、不被消費主義裹挾的定力,以及不需要通過工作實現人生價值。 同時具備以上要素,才能舒服自在地過FIRE生活。
離開大城市也是如此,離開之前,你也要想好,你接下來想去的地方是否能夠讓你擁有良好的交際、必要的營收與理想生活所需等等。
你也要做好準備,接受一線城市與小地方生活的差距,首當其沖的就是收入的落差。
任何事情都只有規劃好,真的做好準備了,才比較適合去行動。
生活本身就是一道無解的命題。
工作可能是某些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也可能是某些人人生痛苦的來源。
但當你選擇了一方的閑適和慵懶,也注定放棄了另一方的安全感和被需要感。
人生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活法,每個人都有理由去過任何一種生活,只是每個人也都應當承擔選擇后的重量。
無論如何,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能夠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對得起自己就好。
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