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6月14日報道,科學家們一直被大腦很小的鳥類展示出的智慧所困擾,但一項新的研究似乎解開了這一奧秘。研究人員日前表示,鳥類的腦部有比其他動物更密集的神經元,這使它們擁有和靈長類生物近乎一致的認知能力。
研究指出,一只金剛鸚鵡的大腦也許只有一個去了殼的胡桃大小,遠小于一只恒河猴的大腦(其大小相當于一只檸檬),但是鸚鵡在管理智力的重要部位前腦有更多的神經元。研究者們首次系統地計算了從雀類到鴯鹋等20種不同尺寸鳥類腦內神經元的多少。
范德堡大學神經學家、資深作者蘇珊娜說道:“長久以來,鳥腦被認為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現在這個詞應該是種夸獎了 。”
研究還發現,鸚鵡和烏鴉的認知能力均與靈長類相仿。鳥類可以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捕獲食物以及解決其他困難,它們還能認出鏡子中的自己并為將來的需求做計劃。這些都是之前被認為只屬于靈長類的認知能力。
蘇珊娜還說:“我們發現鳥類,尤其是鳴禽類和鸚鵡類,在它們的大腦皮層有數量驚人的神經元,使得他們可以做出像對未來做出計劃或者找規律這種高級認知行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他們能展現出和靈長類同水平的認知能力。”(實習編譯:張宸 審稿:杜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