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腫瘤組織穿刺(手術)樣本已經拿到了,需要進行哪些檢測?”
“先做病理,根據病理類型確定基因檢測,最好再測個PD-L1表達,看看能不能用PD-1。”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得到了這樣的治療建議。而事實確實如此,PD-1抑制劑的誕生,為腫瘤醫學的進步帶來了帶來了巨大的跨越:
從沒有哪一種治療方式可以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美國FDA破天荒的一次批準了15種適應癥;它甚至治好了罹患黑色素瘤的美國前總統卡特,美國總統為它做了最好“代言”;醫學研究者們甚至斷定:免疫治療將會是未來攻克癌癥的主要方向。
似乎PD-1的一切都這么無往不利。
也就是說:與化療相比,PD-L1陽性的晚期胃癌患者使用Keytruda治療不能延長生存期,也不能延長無進展生存期。
這并不是PD-1抑制劑的第一次遭遇失敗。在頭頸鱗癌、骨髓瘤、非小細胞肺癌中,PD-1的臨床實驗都曾遭遇滑鐵盧:PD-1并非“萬能鑰匙”:這些臨床實驗都失敗了!
但這次PD-1抑制劑在胃癌中的臨床失敗,意味著這樣一個事實:PD-L1作為最廣泛的PD-1療效預測指標,在二線治療的胃癌患者中并不具備特異性。我們需要尋找另一個預測指標來進行精準預測。
這個失敗的臨床試驗共招募了592位鉑類和5-Fu雙藥化療失敗的胃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劑治療或紫杉醇化療。經過長期隨訪,進行Keytruda治療的PD-L1陽性胃癌患者與化療組患者相比,在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方面都沒有提高,臨床試驗失敗。
這將對胃癌的二線治療產生重大影響:PD-L1檢測不再是二線胃癌患者需要檢測的重要病理情況,二線胃癌患者在治療中是否需要選擇PD-1抑制劑也應更加嚴謹。
并不是!在上面的臨床試驗中,PD-L1不能作為二線治療的胃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劑的依據,但作為三線治療藥物,Keytruda已經獲得了FDA的加速批準:2017年9月,基于一個二期臨床試驗-Keynote 059,美國FDA加速批準了PD-1抗體Keytruda用于治療兩種化療藥物都耐藥的PD-L1陽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有效率15.5%。
說明:二線治療指首次治療方案耐藥或失敗后,進行的第二種治療方案;三線治療指首次及第二次治療方案耐藥或失敗后,進行的第三種治療方案。
此外,2017年5月,Keyturda用于MSI-H或dMMR的腫瘤患者也獲得FDA加速審批,MSI-H或dMMR患者的總體有效率可達46%,這其中也包括胃癌!
因此,對于胃癌患者而言,PD-L1雖然在二線治療中不能準確預測PD-1的療效,但在三線治療中依然是很好的PD-1療效預測指標,同時,MSI-H或dMMR也可作為PD-1用于胃癌治療的明確指標。
從2014年7月,第一個PD-1抑制劑上市,到現在只有三年。PD-1確實創造了制藥史上的奇跡,陸續獲批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頭頸鱗癌、肝癌、胃癌、霍奇金淋巴瘤等適應癥,也造福了無數的腫瘤患者。
但是,作為一個新藥,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并且駕馭它。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個PD-1/PD-L1抗體藥物上市,正在進行1600多個臨床試驗。可以預見的是,這中間還會有很多的奇跡和波折。
PD-1抑制劑并非“萬能鑰匙”,治療策略更需嚴謹。
參考資料:
http://www.mrknewsroom.com/news-release/corporate-news/merck-provides-update-keynote-061-phase-3-study-keytruda-pembrolizuma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