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HydrangeamacrophyllaSer.)別名八仙花、紫陽花、粉團花,為虎耳草科八仙花屬落葉灌木。繡球原產我國,主產于長江以南各省區,朝鮮和日本亦有分布。繡球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葉柄粗壯;傘形花序頂生,具總梗,大多數品種為不孕花;花初開時為白色,逐漸轉為藍色或粉紅色。
繡球性喜溫濕和半陰環境,不甚耐寒,對栽培土壤選擇性不嚴,但以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沙壤土為佳。繡球常見栽培種有藍色花(如藍繡球,Var.coeruleaWils.)和粉紅花(如紫陽花,Var.otaksaBailey)兩種。對于粉紅花品種,土壤pH值影響盛花期的花色。當pH值為4.0-4.5時,土壤中富集鐵和鋁元素,花呈藍紫色;當pH值為4.5-6.5時,花呈紫紅色;當pH值為6.5-8.0時,花呈淡紅色。我國北方水土呈微堿性反應,栽培粉紅色繡球品種,花色艷麗,但生長期易出現缺鐵癥狀,葉片黃化,生長勢弱,所以北方栽培繡球應經常性灌施或噴施硫酸亞鐵、螯合鐵等水溶液。
繡球的自然花期為5-8月,花開時繁茂如雪,花團錦簇,襯托于清柔俏麗的碧葉中,給人以豐碩嬌美、玉潔冰清之感,是庭園美化、花壇布置和盆栽的理想植材,而且碩大的繡球花豐滿大方,亦可作為很好的切花材料,只是其開花集中于夏季,給人一種"好花不常開"的遺憾。但繡球花的促成栽培給喜愛它的人們帶來了節日的欣喜,嬌艷美麗的繡球花開始成為元旦、春節期間花市的緊俏商品。下面簡述繡球促成栽培的管理方法。
用作促成栽培的繡球盆栽,枝條必須充實健壯,并已完成花芽分化,株型較整齊。一般而言,6寸盆以4-6個枝條為宜,8寸盆以5-7個枝條為宜。因此若為當年3-4月嫩枝扦插苗應早摘心和留枝,以6月上旬結束摘心,7月中旬留枝較好。摘心時2-3個節位,摘心2-3次即可。留枝應選擇健壯枝條,并保證豐滿勻稱的株型。盆栽繡球生長期間宜放于半陰環境下,加強肥水管理,每月施有機肥(如花生麩、菜子餅等)和氮磷鉀比例均衡的復合肥各一次,保持土壤濕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生長旺盛期還應防止枝條徒長,噴多效唑或比久2-4次,后期適當增施磷、鉀肥,可用磷酸的氫鉀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繡球為短日照植物,在夜長10小時以上,夜溫11-18時,健壯成熟枝條約經4-6周完成花芽分化(長江流域一般在8月中下旬開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期間需加強光照,并適量噴施磷、鉀肥和比久,保證水分供應。花芽分化后逐漸減少澆水,促進枝條充分成熟。10月底或11月初摘去葉片移入冷室(5-8),控制澆水施肥,維持半干狀態,促使其充分休眠,經過6-8周后,方可進行促成栽培,時間選擇在12月至次年1月。 促成栽培初期,溫度不能太高,一般先加溫至13-15,以后逐漸提高到20左右。此期間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濕潤,空氣溫度較高,北方可用雙層膜保溫保濕。
當可見花芽和花序伸長時,將溫度降至16左右,降低空氣濕度,保持每周追施液肥一次,以氮磷鉀濃縮肥10:30:20和硝酸鉀各1000倍混合澆施,同時增加土壤鈣質,可用硝酸鈣水溶液澆灌。土壤中施15-15-15復合肥和花生麩各一次(間隔10-15天)。另外,為促進開花可用10-40ppm的赤霉素(GA3)噴1-2次。這樣經過20天左右即能開花(從見花芽時起計算)。若所栽培繡球為粉紅色品種,南方地區應注意調節土壤pH值,以防止花色變為藍色或紫色。土壤pH值可用稀薄輕質碳酸鈣水溶液澆灌加以調節,調至6.0-6.5為宜。北方地區則應注意澆施礬肥水1-2次,以防止生長開花不良。
在繡球促成栽培中,要加強灰霉病、花薊馬、紅蜘蛛等病蟲害的預防。灰霉病發生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花期應降低空氣濕度,注意通風,同時在花前用速克靈或撲海因噴霧2-3次;花薊馬則應在花前用好年冬或吡蟲啉防治;紅蜘蛛用蚜螨克預防。花期管理要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和光照充分,以延長繡球花的觀賞期。花謝后短截枝條,促發新枝,以備來年開花。
促成開花的繡球上市時正值元旦、春節期間,碩大嬌妍的花朵在蔥蔥綠葉中綻放芳顏,給節日帶來的是濃濃春意和團團喜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