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不是滿腔熱情地支持正職工作,而是掂量正職的能力。組織上安排副職,為的是讓正職有一個得力的助手。可有的能力強的副職,沒有把自己擺在助手的位置上支持正職工作,而是處處掂量正職的工作能力,有的甚至拆正職的臺,其表現形式往往是:在決策上對正職的決策計劃不發表意見,不管正確與否,都說“可以”、“可以”。有時明知正職決策有疏漏,也閉口不談,只等當事后諸葛、看笑話;在實施過程中,對出現的一些傾向性問題。正職尚未發現時,他不是向正職提建議,而是放在肚里,待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再洋洋得意地提出意見,以示自己高出一籌;在處理難題時,即使在自己職權范圍內能解決的事情,也不去當“清道夫”,而是故意往正職頭上推,有時甚至設圈按套,讓正職去鉆,事后又誘發下屬向正職發難,故意拆正職的臺。 二忌:不是樂意當配角,而是經常越權決策,另行其是。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正職主持全面工作,副職主管某一方面工作。一般地說,副職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大膽負責,創造性地工作,是值得倡導的。但有的副職由于資歷較深,能力較強,業務熟悉,工作上往往不是接受正職的領導,而是擺老資格,越權決策,對自己所分管范圍的事,從不與正職商量。有時甚至以單位名義下發的文件,正職也全然不知。有時喜歡出風頭、搶鏡頭,不愿當配角,在自己所分工負責的范圍外越位決策,不求工作“突破”,卻求個人“突出”。在下屬向單位領導匯報請示工作時,正職尚未發表意見,他卻搶先答復表態,弄得正職左右為難、十分麓尬。甚至在自己越位決策后也不與正職通氣,把正職蒙在鼓里。 三忌:不是處處維護正職的威信,而是尋機揭正職的短處。從一定意義上說,正職和副職也是一種領導與被領導關系。作為副職,在工作中既要服從正職領導,又要維護正職的威信,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創出業績.切不可表面看平易近人,與群眾打成一片,實際上卻在搞派性,在其下屬面前封官許愿。千方百計了解正職的不足之處并在群眾中宣揚,甚至捕風捉影,未經核實就在單位中擴散。更不能在正職工作出現失誤時趁機大造輿論,一方面在上級領導面前作小報告,另一方面在其下屬和同事之間揭正職的短處,把正職說得一無是處,達到標榜自己,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貶低正職威信的目的。 四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組織不重用。作為一個副職,只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找準自己的坐標,講究領導方法,懂得工作藝術,起到一個副手的作用,是會得到組織重用的。但有些人由于在副職崗位上的時間較長,一直沒有提拔,對此,不是從主觀上找原因,從各方面反省自己,而是在客觀上找借口,把問題歸結為“朝中無人難做官”,組織上對其不公平,牢騷滿腹,埋怨當今缺少“伯樂”,有的甚至把矛盾焦點集中在正職身上,認為是正職在對自己“過不去”,把“火”往正職身上發,“氣”往正職身上泄。平時工作情緒低落,碰到困難繞道走,能躲就躲,各方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起不到正職的參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