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刮痧與針灸被稱為中醫的三大“神醫”,它們對人體都具有保健、理療的作用。
拔罐療法是以經絡理論為依據,旨在促進局部氣血運行而起治療作用。
刮痧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針灸療法亦以經絡學說為基礎,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利用毫針促進經絡中的氣血運行,對機體行 “泄實補虛”之能,從而達到陰陽平衡。
1、拔罐療法主要用于風濕痛,腰背肌肉勞損.頭痛.腹痛及哮喘等癥。中醫學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培本固元。拔罐用于保健強身常用穴位:腎俞、關元、關元俞、太溪。通過拔罐對皮膚、毛孔、經絡、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濡養臟腑組織器官、溫煦皮毛,同時使虛衰的臟腑功能得以振奮,暢通經絡,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虛衰的臟腑功能得以振奮,暢通經絡,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調整,從而達到健身祛病療疾的目的。
2、刮痧是運用物理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3、針灸療法可用病種廣泛。針灸的止痛作用主要是通過調節自主神經系統而實現的。針灸又有防御作用,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調動機體的防衛抗病能力,增強人的機體健康。試驗證明,針刺可以消除各種炎癥,改善癥狀,并使人的體溫恢復正常。[1]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2,罐印發紫并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癥。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淤癥。
4,罐印鮮紅而艷: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像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濕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濕癥。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