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今天繼續分享來自越南的設計師Nguyen Duc Thang使用Inventor繪制的有關蝸桿傳動的機械結構,小編整理了大約有84幅蝸桿傳動的設計,很多結構大家都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原型。今天分享中篇。
沒有看到上篇的小伙伴,直接點擊下面美女的臉部收看,看過的小伙伴可直接繞道下滑↓↓
蝸桿齒條傳動1
軸向模數mn=2mm
輸入蝸桿:
-頭數Z=2
-導程角LA=10.81°
-螺紋方向:右手
-節圓直徑D=20毫米
齒條:
-螺旋,B2=13.69°
蝸桿軸與齒條移動方向之間的角度為L=LA+B2=24.50°。
蝸桿齒條傳動2
正常模數mn=2mm
輸入蝸桿:
- 頭數Z=2
- 導程角LA=10.81°
- 螺紋方向:右手
- 節圓直徑:D=20毫米
齒條:
-螺旋齒,B2=-10.81°
蝸桿軸與齒條移動方向之間的角度為L=LA+B2=0°。
力量關系:
T·N·Pi/30=F·V
T:施加在蝸桿上的扭矩,Nm;
N:蝸桿的速度,轉/分鐘;
Pi=3.142;
F:施加到齒條上的力,N;
V:齒條速度,mm/s。
速度關系:
V=N·L/60
L:蝸桿導線,mm。
蝸桿齒條傳動3
齒條是固定的,藍色曲線是蝸桿節圓。輸入端是蝸桿:螺旋角B1=30°,左手。齒條:螺旋角B2=0°。小齒輪軸和齒條移動方向之間的角度為L=30°。
蝸桿齒條傳動4
蝸桿是靜止的。輸入是固定在蝸桿軸承上的齒條。粉紅色曲線是齒條節線上一點的軌跡。蝸桿:螺旋角B1=30°,左手。齒條:螺旋角B2=0°。蝸桿軸與齒條移動方向之間的角度為L=30°。
齒條齒輪機構1
電機通過粉色蝸桿帶動黃色雙齒條運動。左齒條與粉色蝸桿和藍色齒輪嚙合。黃色雙齒條使兩個面齒輪反向旋轉。齒輪和齒條由金屬板制成。
齒條齒輪機構2
電機帶動灰色蝸桿經橙色齒條帶動黃色雙齒條運動。黃色雙齒條使兩個面齒輪反向旋轉。齒輪和齒條由金屬板制成。
螺輪離合器1
橙色蝸桿的旋轉軸與灰色支架的旋轉軸之間存在偏心。蝸桿和齒輪上的齒必須磨圓,以簡化嚙合過程。支架的定位裝置未顯示。當驅動軸停止時,應進行離合器連接,雙萬向節(未示出)用于向蝸桿傳遞運動。
螺輪離合器2
轉動粉色杠桿(帶有偏心銷)來升高或降低橙色軸的左端,從而連接或斷開離合器。蝸桿和齒輪上的齒必須磨圓,以簡化嚙合過程。杠桿的定位裝置未顯示。當驅動軸停止時,應進行離合器連接。雙萬向節可以代替錐齒輪傳動,用于將運動傳遞給蝸桿。
球形蝸桿和銷齒輪
球形蝸桿和滾子傳動
它用于汽車轉向系統,蝸桿與方向盤相連。滾輪減少接觸處的摩擦,球形蝸桿比普通蝸桿表現更好。
球形蝸桿和銷釘傳動
它用于汽車轉向系統,蝸桿與方向盤相連。旋轉銷減少接觸處的摩擦,球形蝸桿比普通蝸桿表現更好。
蝸桿和平面齒輪傳動1
傳動比是25。蝸桿和面齒輪的旋轉軸以90度的角度傾斜。它的工作方式類似于傳統的蝸輪蝸桿傳動,但隨著蝸桿螺紋長度的增加,其負載能力可以提高。
這里齒輪的齒形以近似方式創建,因此運動不平滑。
蝸桿和平面齒輪傳動2
傳動比是5。蝸桿和輪盤的旋轉軸以90°的角度相交。它像錐齒輪傳動一樣工作,但是它的負載能力要高得多。這里,輪盤的齒廓是以近似的方式創建的,因此運動不平穩。
蝸桿和平面齒輪傳動3
傳動比是15。蝸桿和齒輪的旋轉軸以90度的角度傾斜, 它的工作原理類似于螺旋錐齒輪傳動,但其傳動比很容易變高。這里齒輪的齒形以近似方式創建,因此運動不平滑。
阿基米德螺旋齒輪和蝸桿1
螺旋齒輪是輸入端,蝸桿是輸出端,傳動比是1。
阿基米德螺旋齒輪和蝸桿2
螺旋齒輪是輸入端,蝸桿是輸出端,傳動比是2。
螺母和蝸桿千斤頂
螺母-螺桿和蝸桿機構的結合使千斤頂具有很高的機械優勢。
導向滑輪
藍色圓盤有帶玻璃滑輪的滑動接頭(3個圓柱銷),兩者都可以繞粉色固定蝸桿旋轉。玻璃滑輪可以軸向移動,但圓盤不能。黃色蝸輪和橙色凸輪(偏心輪)固定在一起,由于固定蝸桿的作用,它們在藍色圓盤的銷釘上旋轉。安裝在滑輪上的紫色滾輪被三個綠色彈簧推向凸輪。
移動條(未示出)通過摩擦使玻璃滑輪和藍色圓盤旋轉。同時,滑輪在凸輪和滾輪的作用下緩慢地軸向往復運動,從而使帶材橫向運動。紅色螺釘用于減少滑輪的軸向行程(將其運動限制在右側)。這種結構的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是蝸輪繞著蝸桿旋轉。
蝸桿和內齒輪
正常模數mn=2mm
輸入蝸桿:
- 頭數Z=2
- 導程角LA=10.81度
- 螺紋方向:右手
- 節圓直徑:D=20毫米
齒輪:
- 螺旋角B2=30度,右手
- 齒數Z2=30
- 節圓直徑:D2=69.28毫米
蝸桿和齒輪軸之間的角度為L=40.81度。速度比:i=Z2/Z1=15
蝸桿和外齒輪
正常模數mn=2mm
輸入蝸桿:
- 頭數Z=2
- 導程角LA=10.81度
- 螺紋方向:右手
- 節圓直徑:D=20毫米
齒輪:
- 螺旋角B2=45度,右手
- 齒數Z2=30
- 節圓直徑:D2=84.85毫米
蝸桿和齒輪軸之間的角度為L=55.81度。速度比:i=Z2/Z1=15。
內部蝸桿
內部蝸桿是灰色的環。事實上,它是一個與綠色齒輪(40個齒)嚙合的螺母(1頭)。綠色齒輪的齒形不是普通的正齒輪。輸入是與黃色大內齒輪(60齒)嚙合的粉色小齒輪(10齒)。灰色環和內齒輪固定在一起。輸出運動取自綠色鏈輪。
總傳動比:(60/10)×(40/1)=240。
內蝸輪
內部蝸輪是黃色環。事實上,它是一個螺旋齒輪(60齒),與粉紅色蝸桿嚙合(1頭)。動力傳遞給固定在蝸桿上的鏈輪。傳動比為60。
蝸桿傳動和連桿機構
輸入端:綠軸只做旋轉。橙色蝸桿與綠色軸有滑動鍵接頭。
輸出端:攜帶蝸桿傳動裝置的灰色滑塊做往復運動。
該機構執行兩個功能:降低速度并將旋轉轉換為線性平移。
錐齒輪傳動的方位推進器
發動機扭矩通過兩個錐齒輪傳動到螺旋槳。推力方向通過蝸桿傳動來控制。
萬向節結構的方位推進器
發動機扭矩通過兩個雙萬向節接頭傳遞到螺旋槳。黃軸與垂直方向之間的角度為45度,這確保了恒定的速度傳輸。推力方向通過蝸桿傳動來控制。
風扇擺動裝置
風扇擺動采用四連桿機構,輸入連桿是黃色連桿,粉紅色的桿和轉子裝置充當搖桿的角色。為了便于觀察,傳動比選擇得比實際少。
最后還是來一個比較復雜的:
三軸旋轉并徑向移動
輸入端是粉色齒輪軸,輸出端是三個黃色軸圍繞輸入軸對稱放置,它們通過綠色和黃色齒輪接收輸入齒輪的旋轉。轉動紫色蝸桿,從而轉動第一個藍色曲柄(蝸輪固定在曲柄上)。由于棕色連桿的平行四邊形機構,另外兩個藍色曲柄(沒有蝸輪)與第一個曲柄同步旋轉。黃色的軸沿著圓形曲線向中心移動。視頻的最后一個場景展示了這個結構是如何為一個環居中、夾緊和傳輸旋轉的。
來源:直觀學機械整理,其它媒體轉載可申請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