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一個“菌群王國”,它們在人體腸道中工作,肩負著吸收營養、排出廢物的作用。便秘、腹瀉、口氣難聞、慵懶無力、皮膚越來越差,可能是“菌群失調”的腸道在抗議。
人體腸道中生活著數萬億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單細胞生物等,總稱為腸道菌群。
在種類上,腸道菌群包含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主要可分為三大類: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其中,有益菌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腸道環境的好壞。
有益菌
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主要有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有害菌
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長,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沙門氏菌等。
中性菌
相對中立,屬于腸道里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有益菌占優勢,就倒向有益菌群,反之則倒向有害菌群。主要有大腸桿菌、腸球菌等。
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之間相對平衡,有益菌壓制有害菌,營造良好腸道環境。當飲食結構不健康、濫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下降時,有害菌就會大肆擴張,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人就會生
腸道菌群失調會導致哪些疾病?
腸道菌群失調會引起身體的慢性炎癥,導致細胞毒害、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免疫紊亂等,進而引發一系列疾病。
降低人體免疫力
腸道掌管著人體70%的免疫功能,是人體免疫的重要防線。一旦腸道菌群失調,人體抵抗外來致病菌的能力就會變弱,更易受各種病毒、細菌的侵害,從而出現感冒、發燒等癥狀。
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人體消化系統中,有一個特別的細菌,叫幽門螺桿菌。它在人體內會產生胃酸,導致炎癥的發生,如慢性胃炎等。在特定情況下,幽門螺桿菌還有可能引起細胞增生,導致胃癌。
引發腸道疾病
腸道菌群失衡,會造成胃腸道酸堿環境的改變,一定程度下損傷腸道,誘發腸道炎癥,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大腸癌。
引發神經系統疾病
腸道菌群失衡可通過“腸-腦軸”作用于人體中樞系統,導致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疾病。研究表明,兒童的孤獨癥、抑郁癥等神經系統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破壞皮膚健康
腸道菌群失衡會增加人體易感性,以及破壞皮膚黏膜的耐受性,進而影響皮膚健康。痤瘡、濕疹、銀屑病等多種皮膚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如何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中有益菌的數量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嬰兒時期高達98%;
青少年時期保持在40%左右;
中年時期降到10%;
60歲以后僅存5%或更少。
因此,增加腸道內益生菌數量、保持腸道菌群平衡,對人體健康很重要。
補充足夠的益生菌
根據《益生菌的科學共識(2020年版)》,外源補充益生菌是平衡腸道菌群的有效手段。
效”即配方需經過多項科學實驗及數據分析驗證,以保證對人體有效。
益生元是最好的“養菌”方式
益生元是有益菌的“口糧”,可以為有益菌提供充足的營養,被腸道內的有益菌分解、吸收,促使益生菌增殖。常見的益生元有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等。
膳食纖維是“腸道守護神”
膳食纖維雖不能被機體消化吸收,但是可在腸道內進行發酵,像掃帚一樣輕松除掉腸道內的垃圾,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成年人每日應攝入25-35克膳食纖維。而我國成人每日實際攝入量只有11克,還不到推薦量的一半!建議選擇純天然成分的膳食纖維補充劑,補足飲食缺口,增強人體排毒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