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還都是30多度的天氣,但轉眼間,已至八月,眼看也將立秋。節氣立秋還是處于中伏,所以高溫潮濕的天氣,依然會持續伴隨我們一段時間。那在夏季的末尾,秋季的初始這段時間,其實有個飲方,很適宜腫瘤患者服用。便是三豆飲。三豆飲,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家扁鵲的名方,至今在中國已經流傳了2千多年。
其具有消腫解毒、利水除濕的功效。且藥食同源,是非常大眾的經典食療方。
三豆飲是以黑豆、綠豆、赤小豆為主料制作的藥膳。此三豆“各有所長”,搭配有道。其黑豆,《本草綱目》曾言:'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而綠豆,是最常見的豆物類當中的一種,有“濟世之良谷”的說法。具清熱解毒、消暑之效。赤小豆性平,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有解毒排膿、通腸潤便的療效。因其清熱解毒、又利水,《本草綱目拾遺》中還指出三豆飲亦有去痘、防治痱子和濕疹的作用。但由于三豆飲本質上還是偏涼的,因此并不適合陽虛體質的人群,這類人吃了反而更容易生寒濕。如平日喜歡熱飲、四肢發涼,吃生冷食物易嘔吐、腹瀉者,都不宜服食傳統配方的三豆飲。因而后期,民國名醫彭子益在《圓運動古中醫學》中,對扁鵲三豆飲做了調整。
認為“黃豆、黑豆養木氣,中平疏泄,兼降膽經養津液”。而綠豆偏涼,所以不宜多放,或可更換為炒白扁豆。
白扁豆有健脾化濕的功效。對于腫瘤患者,脾胃虛弱、不想吃東西、或是易腹脹、大便黏膩等,炒白扁豆都很適宜食用。
便將原三豆飲,變為由日常食材黃豆、綠豆、黑豆組成的新三豆飲。可以清熱利濕、生津止渴,還能調節脾胃、疏肝。對于濕氣重的人群,可以再加少許生姜,效果會更好。當然也可以加入一些陳皮,增強理氣運脾的作用。將豆子提前浸泡2個小時以上,然后放入鍋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個小時左右,即煮爛熟后,過濾掉豆渣,然后留下豆湯,既可以飲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