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作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食材,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但有人說經常吃水煮蛋對肝臟是有一定危害的。
因為水煮蛋中,蛋黃含有大量的膽固醇,長期吃水煮蛋會讓自己的肝臟負擔加重,那么面對這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這篇文章將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肝的謀慮功能發揮得是否充分,還賴于肝氣血的充盈與否。
肝藏血,肝血不足的話,機體各處就不能及時得到肝血的濡養。而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的理論。氣與血任何一方虧虛,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對于肝來說也是一樣,肝氣與肝血都充沛的情況下,肝主謀慮的功能才能正常發揮。而對于心神失養、不寧的癥狀,中醫也進一步提出,是氣血兩虧引起的,這時想睡得香,想要讓心安下來,就變得很困難了。
因此女性朋友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及時補益氣血,安養心神。從我們日常的飲食物來看,如果每天都能吃一個雞蛋,就可以讓心安寧下來。
雞蛋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食物,也是人們最為理想的自然食物,養生補益的功效非常好。
中醫認為,雞蛋具有補肺養血、滋陰潤燥等功效,用于氣血不足、熱病煩渴、胎動不安等癥,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雞蛋蛋清性微寒,蛋黃性微溫;蛋清能清熱,蛋黃能補血,其功效可以媲美阿膠。
吃水煮蛋,“養肝”還是“傷肝”?
多吃雞蛋之所以具有養肝的功效,是由于雞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物質,可以幫助修復細胞同時還能促進細胞再生,修復肝臟組織。
在病情不嚴重的情況下,肝硬化患者在病情不嚴重的情況下,出現了低蛋白血癥,此時可能適當吃雞蛋,能夠補充一定的蛋白質,對改善低蛋白血癥有利,對于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大量攝入雞蛋會對肝臟有一定損害。如果肝功能正常是可以吃雞蛋的。但如果肝功能嚴重損傷,如肝硬化失代償時期的患者,長期大量進食高蛋白食物會誘發肝性腦病。
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過多食用雞蛋會導致身體攝入,膽固醇過剩,造成血膽固醇含量過高,加重肝臟腎臟負擔,引起其他代謝產物在體內堆積,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損害,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脂血癥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當中適當的去吃雞蛋可以有助于身體健康,但若是過量食用的話,則有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的身體健康。對于肝硬化病情的嚴重程度高低,決定了能不能吃雞蛋。要是不確定最好先問醫生!希望大家看完以后可以合理選擇。
1、注意食用的量:雖然吃雞蛋對肝臟有好處,但要合理控制雞蛋數量,每天吃一個雞蛋即可,不要吃太多,吃太多就容易增加肝臟工作量破壞機體平衡,影響細胞修復。
2、不吃溏心蛋:很多人都喜歡吃溏心蛋,但是肝臟不好的人盡量遠離,也不要吃生雞蛋,因為生雞蛋中含有一定量的細菌,肝臟不好的人食用后會增加腹瀉、腹痛的風險,另外,茶葉蛋、煎蛋熱量太高,不利于病情恢復,肝臟不好的人盡量少吃。
3、用健康的方法吃雞蛋:雞蛋的做法有很多,從營養學的角度上來看,水煮雞蛋是最有利于身體健康的一種食用方法,相比于其他做法,水煮的雞蛋更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閱讀延伸:雞蛋和糖不能一起吃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有一些人認為糖分和雞蛋不能搭配在一起吃,這是因為雞蛋和糖在高溫狀態下會容易形成糖基賴氨酸。
而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會容易破壞身體當中的一些有益氨基酸,反而會容易給身體帶來毒性,但其實這樣的說法完全是不正確的。
糖與雞蛋所發生的反應并不會存在,這是關于身體健康的危害。如果想要更好的獲得雞蛋當中的營養價值,平時可以適當的搭配,但是卻不能夠過量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