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如何找到價格合適的優秀上市公司
發現好價格的方法是對人性、市場、資金有深入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對于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往往有一個誤區,即發現好公司之后,其買入價格會用估值模型來決定,這是極大的錯誤,特別是很多學院派有很扎實的財報解讀、估值分析、數據計算的能力,但投資仍然不能成功。因為數字是冰冷的,估值模型決定長期的安全邊際(當然還有部分投資者是采用技術圖形和指標,這就更荒謬了,因為任何指標都只是歷史的總結和推斷),而現時買賣價格的好壞是需要通過分析人性和市場來決定的。這很好理解,因為市場長期看必然有效,所以需要估值模型是用來估算長期的安全邊際的;但買賣發生在當下,而短期看,市場經常無效,股價短期的上漲和下跌根本不是基本面推動的,而僅僅是人類情緒和資金偏好的變化推動的估值的變化,因為這種無效的存在,所以即便是你精確的通過各種估值模型計算的“安全邊際”,也可能被市場打的一文不值(雖然在極端情況下任何估值體系都會土崩瓦解,但并不意味不重要。另外ROE、ROIC這些指標更多的是評價企業的好壞而非價格的高低,注意區分)。所以關注那些過去的詳實的數據和預測未來的數據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一家公司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一個好公司,以后還會不會繼續是一門好生意、好公司,并且最重要的是價格有沒有反映價值,只有搞明白這些,再結合數據的佐證,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所以大師們一再告誡我們:投資是一門藝,而絕非嚴謹的科學,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信息流通越來越快,市場越來越有效),投資的核心永遠不在于搞清楚當下基本面的情況,而是要搞清楚基本面和市場預期(估值)之間的差距。決定股價長期走勢的是預期和事實之間的差距(短期走勢是市場偏好和人性)。比如,在足以反應最差的預期的價格前提下,只要比最差的預期好那么一點,股價就會上漲,估值就會修復,而上漲同時將會伴隨著市場情緒的變化,形成另類的雙擊。這也再次說明了找到好生意好公司固然重要,但偉大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最大的區別還是在于能否找到預期和事實的差值,通過對市場情緒、資金的偏好的判斷,利用人性的弱點挖掘出“好價格”。
歸納一下偉大的投資者找到“好價格”的兩大要點:
①判斷市場情緒,判斷人性的變化。
我們要做到逆向投資(反人性的投資),也正是巴老說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很多時候公司的基本面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只是市場的情緒,在判斷出大熊市、黑天鵝、業績拐點的機會后,要頂住市場的恐慌壓力,逆向投資抓住機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你就會被影響。貪婪恐懼是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總想著買要更便宜一些,賣要更貴一些,心態的失衡才是很多基本面高手炒股失敗最大原因,殺死你的是心魔。投資最難的地方并不是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而是了解市場人性并戰勝自己。
那么這種逆向投資如何量化?很遺憾,無法量化,甚至無法學習。馬克·塞勒爾曾在哈佛的演講中說到為什么我們不能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決定投資成功與否的核心并不是你知識多么豐富,擁有多少經驗,有多么努力和聰明。因為無論你怎么努力,人性是無法復制的,性格是出生就注定的(知識可以學習,經驗可以累積,方法可以模仿)。而絕大多數普通人縱然再努力,也絕對不可能成為巴菲特這樣的大師,幾乎沒有人能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達到25%的復合收益率。天才從出生一刻就注定了是天才,只有極少數人會取得偉大的成功,這一點不光是股市,不論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任何行業都基本符合7虧2平1贏的定律)。或許短期看,普通人能做到超出均值的勝率,但長期看均值必定回歸。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偉大的科學家、商業成功人士、藝術天才、投資大師,這些超凡成就的偉人,幾乎都具有異于普通人的人格,極度自負、高傲,完全不在乎他人看法,與世隔絕、冷酷無情,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與常人。
即使無法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但作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我們仍然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世間的人大都無法控制自己人性的弱點。貪婪和恐懼打敗了理性和科學,很多人不明白股價的波動或許根本和公司的基本面沒有關系,只是市場情緒在波動,如果你也跟隨著市場的情緒,那么就注定失敗。我們不應該對價格太關注,而對價值又太漠視。股價下跌了,并不意味公司做得很差,同樣的,股價上升了,也并不意味公司做得很好。事實是,如果你真正視股票為企業,你的情緒也不會隨著股價的上升或下跌而波動了。因此要永遠記住價值,價值,還是價值,而不僅僅是價格,只有心中具有強烈的價值感,才能抵抗恐懼的情緒。人性這玩意,千百年從未改變,未來也永遠不會改變(除非我們都成了機器人)。
不過這里也要再強調一下,投資雖然是一門藝術,但藝術也不代表可以放棄基本功而天馬行空。或許你可能模糊的知道某個公司是一門好生意,你也能看出來一個好公司的ROE\ROIC很高,財務數據很穩健,資產質量很好。但具體是多高、多好、多穩健?雖然我強調好價格的發現是建立在市場偏好和市場情緒的基礎上的,但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強調邏輯對,連大概的安全邊際價格都定位不了的話,那就很難保證這一筆投資的確定性了。不管是判斷行業還是公司的未來發展上,還是價格的判斷,沒有詳實的數據證實、嚴密的邏輯推論、復雜的估值計算,又哪里來的大概率的模糊的正確呢?所以大部分人即使判斷對了行業和公司的發展,仍然只能跟隨市場做趨勢做波段,錯失牛股或提早買入或買的太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所以投資雖然是“藝術”凌駕于“科學”之上,但科學一定不能跌,藝術和科學要兩手抓才能成功。
②判斷資金的偏好,即市場資金流動的方向。
這是可以量化的。具體表現為趨勢和量價的變化。股價的波動是因為市場資金的變動,趨勢的形成是因為市場資金形成了一致性的預期,表現出方向的一致性,即股價長期短期的向上或向下。此時抓住“好價格”的核心思想就是:判斷市場資金一致性的預期,抓住資金轉向的瞬間。具體可以通過看量價的變化,因為資金進入或離開都會留下蛛絲馬跡,然后,長期資金的行為形成長期趨勢,短期資金的行為形成短期趨勢。
判斷短期市場資金的偏好,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好地找到好價格,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什么風格的投資者都千萬不能忽視,特別是自詡為價值投資不需要技術分析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公司出現了價值低估的情況貿然買入,因為市場先生依然會把你搞的破產!計算安全邊際的時候為什么要打折?打折就是在考慮市場先生的脾氣,但這個打折打多少?價值投資的理論不會告訴你,只有盤面的信息才會告訴你。對盤面的感覺,對資金的流向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盤感的養成也非一朝一夕。
關于這一點可以去看看一些大牛股的歷史走勢,很多關鍵轉折點都是有明顯的資金入場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