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11在即,養生也要任性購,推薦一家值得你購買的正品好店,希望你會喜歡!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主講 | 郝萬山 · 編輯 | 小棗
疾病最能摧殘人,它會導致父母黯然衰老,愛人疲憊消瘦,孩子精神萎靡。至親至愛遭遇疾病時,我們總會不停追問:誰能抵御疾病?誰才是健康的保護神?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期小棗為大家隆重推薦百家講壇《郝萬山說健康》第二集《誰才是健康保護神》,帶您了解健康的秘密,為家人保駕護航。
郝萬山,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多年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經典著作全國示范教學《傷寒論》主講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等主講嘉賓。多次應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法國、韓國等地講學交流。
誰才是健康保護神?郝萬山教授多年研究《黃帝內經》,給出這樣的結論:健康的保護神其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機能。
這個機能在《黃帝內經》中也叫真氣、正氣。《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對自我調節機能最好的詮釋。
那又是誰干擾了人體自我調節機能,導致疾病發生的呢?通過解讀《黃帝內經》,郝萬山教授認為影響我們自身調節機能的因素中,過怒、過喜、過思、過悲、過恐這些不良情緒占主導地位。
用《黃帝內經》的話則是:“怒則氣上,怒傷肝。”“喜則氣緩,喜傷心。”“思則氣結,思傷脾。”“悲則氣消,悲傷肺。”“恐則氣下,恐傷腎。”
對這幾句話的理解,郝萬山教授在音頻中有詳細的案例解說,其中小棗印象最深的是教授講的“喜則氣緩,喜傷心”的案例,這里分享給大家。
40多年前,一家醫院收到一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患者50多歲,經過醫生搶救,病情終于穩定下來。
患者很思念自己的小女兒,每當醫生查房時,都能聽到他不停地稱贊自己的小女兒有多漂亮,多會說話,多懂得疼人。
原來他的小女兒在海南島,來一趟要五六天。
第六天早晨,小女兒終于來了,風風火火地進入病房,說要給爸一個驚喜。爸爸正坐在那里吃東西,一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小女兒,臉一下就定格了,滿臉開花笑的狀態。
護士一看不對,到跟前一摸脈沒有了,呼吸也沒有了,他的心跳已經停止了。經過半個小時的搶救也沒救過來,她的爸爸就這樣含笑西去。
這就叫“喜則氣緩,喜傷心。”緩是松弛的意思,正常狀態下我們保持愉快的心態,全身的精神和肌肉能得到放松,對健康非常有益,可如果有嚴重心臟病,驚喜、狂喜、暴喜,常常會導致不良后果。
情緒對自我調節機能的影響,其實很多人都經歷過,比如“怒則氣上,怒傷肝”,人生氣的時候,血壓會升高;“思則氣結,思傷脾”,心情不好的時候,吃不下飯;“恐則氣下,恐傷腎”,人受到驚嚇后,會大小便失禁......
人體自我調節機能就是健康的保護神,自我調節機能受到不良情緒干擾時,疾病就會 “趁機而入”,所以要做好健康管理,還是得從管控情緒入手。
本期音頻中,郝萬山教授介紹了健康的“保護神”,在百家講壇《郝萬山說健康》系列節目中,郝萬山教授還講解了守護健康的具體方法,歡迎下載紅棗會APP收聽全部內容。